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学是人学,它的生命在于艺术形象,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刻画几个典型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红楼梦》在这方面确实难能可贵,不但刻画了三、四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而且精心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形象——贾宝玉.不朽的文学典型,具有永恒的审美功能,而且值得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它所包涵的意义和价值.《红楼梦》一诞生,贾宝玉这一典型就受到了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历来评述者,各抒已见,见仁见智.诸如一度盛行的“市民说”、“传统说”,乃至“农民说”,众说纷纭,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贾宝玉是“反封建的急先锋、勇士”、“封建礼教的叛道者”,笔者认为这是受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从庸俗社会学的观念出发,从事文学研究工作,急于功利的结果,不免有失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创作构思的程序上,作家自始自终不能脱离对形象的塑造。这是由文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如何,最主要是看其中的“典型形象”塑造的是否成功,特别是人物典型是否成功、是否“典型”。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证明,凡是塑造了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详细描述了台湾文学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大陆对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谱写了一部由还原的记忆、感性的理解和理论的想象交织而成以“文学台湾”形象为主题的“奏鸣曲”.它们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演奏出“文学台湾”形象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使得该书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凡能够在文学发展史上确定一定地位的作家、作品,都是因为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并且能跨越时空的典型人物.当代女作家柯岩的长篇小说《他乡明月》.为当代文学女性画廊中增添了一位新的形象——朵拉,这是一位成功的奋斗者的女性形象,她代表了众多的出国留学生的诸方面,她所蕴藉的社会内容和审美价值是深广的.作品着重突出朵拉吃苦耐劳、坚韧奋斗的精神以及中国妇女那种传统美德,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她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奋斗足迹.  相似文献   

5.
《静静的顿河》这部出自苏联当代杰出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肖洛霍夫之手的长篇巨著,自从问世以来,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不管看法如何,但都公认它是一部伟大的世界名著。《静静的顿河》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是一部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的书。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透过对于……哥萨克生活的描写,表现由于战争和革命的结果,在风尚、生活以及个人心理状态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动”,反映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爆发十月革命,再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急剧变化和激烈动荡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更重要地是,这部史诗塑造了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这一特定阶级的、特定时代的、具有深刻矛盾性的典型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画廊。  相似文献   

6.
当代公仆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以奉献美、牺牲美为审美价值核心。这种约定俗成的审美价值规格导致虚构性的公仆文学创作陷入困境,而成功塑造公仆形象的文学品种,只有报告文学一枝独秀。虚构性的公仆文学创作有着自身的独特规律。当代作家创作公仆文学的艺术才能是“偏瘫”的,原因在于其审美心理结构历史性地发生了故障。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这首问世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至今千古流传而不朽,世世代代吟唱而不衰,且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究其魅力何在?笔者认为,《木兰诗》的美学价值赋予了诗的魅力所在是其根本。因此,笔者试从审美观点出发,对《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作粗略探讨,以供商榷。《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心灵”与“外貌”俱佳的巾帼英雄形象,而且还体现在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众多的修辞格,从而艺术地塑造了木兰这一“完美”的形象。一、《木兰诗》的人物形象“美”《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诗中主人公———木兰…  相似文献   

8.
大凡能够在文学发展史上确定一定地位的作家、作品,都是因为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并且能跨越时空的典型人物.当代女作家柯岩的长篇小说《他乡明月》.为当代文学女性画廊中增添了一位新的形象——朵拉,这是一位成功的奋斗者的女性形象,她代表了众多的出国留学生的诸方面,她所蕴藉的社会内容和审美价值是深广的.作品着重突出朵拉吃苦耐劳、坚韧奋斗的精神以及中国妇女那种传统美德,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她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奋斗足迹.小说开篇,一个天真无暇,幼稚可爱的朵拉展现在读者面前.朵拉在她所在的那个歌舞团是很有才华的.她自幼学琴,稍长学唱,艺术上很有  相似文献   

9.
《左传》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它的文学成就,突出地体现在叙事上,善于在叙事中表现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注重人物性格的立体感和多侧面,在矛盾运动中揭示主导性格,是刻画典型人物的一大特点。《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中的重耳形象,是这一形象塑造方法的突出代表。在塑造重耳性格时,不只限于描写他一个人,而是将其置于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把他与众多的人物放在一起。重耳的性格和经历是独特的,但有一定代表性,从重耳被迫流亡到得国的经历,可以看到特定时期社会政治斗争的历史面…  相似文献   

10.
贾端甫论     
《铸杌萃编》是一部价值很高然而却被长期埋没、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杰出的晚清小说。主要通过演达官场内帏,真实而艺术地展现了各色官吏庸俗放荡、腐朽淫靡的生活,剥露了他们贪婪冷酷、虚伪势利的灵魂,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极端自私而虚伪的伪君子形象。作者在人物描写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宽于真小人,严于伪君子”的感情色彩,那种多在财、色二字上落笔的揭露与嘲讽,不仅表现了自己小说的个性,而且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主人公贾端甫,即使在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中,也有其不可取代的个性内含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色儿童形象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一直陪伴着中国儿童的成长,影响和激励几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其独特的精神指向和深刻内涵品质感染着无数小读者,成为几代人的榜样力量,是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传承和宝贵的精神遗产。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正确理解“成长本位”之于中国儿童文学与红色儿童形象塑造的意义,平衡文学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在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中,将红色儿童形象置于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中,将塑造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自然融合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创构中,使其精神指向和价值旨归更贴近中国儿童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吴敬梓笔下的浩瀚的儒林上海中,匡超人这一人物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家碧玉”,但他却以其独具的生活阅历和看似寻常的社会活动,别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在作者“穷极文士情态”(程晋芳《吴敬梓传》)的衮衮文士中,不失为典型的一个。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一典型形象的审美价值,就在于这一形象所揭示出来的深细涵茹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批以儿童在战争中的生活为题材的“战争儿童小说”,从而也产生了一类时代特有的“小战士”、“小英雄”儿童形象。其中,刘真作为一个女作家,她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与其同时代同题材的作品相比,在人物性格、创作观念、以及对于战争和暴力的处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她所塑造的儿童形象的特殊性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局外人"和"看客"分别是加缪和鲁迅塑造的两种人物形象,他们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他们身上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比较的价值,通过这两类形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类形象及形象背后作家的美学思想与文学精神,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战争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浸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改变着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思想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众多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和苏联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作家立足战争,分析和反思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塑造了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文学的创作概况,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并总结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文学特性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文学的特性就在于它的形象性;一种认为文学是人学。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了新的发展。人们觉得“形象说”只从形式着眼来规定文学的根本特征,认为文学和哲学的内容一样,却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反映形式,这就违反了内容决定形式这个辩证法的规律。对于“人学”说,人们没有彻底否定它,而是认为它较为宽泛、笼统,缺乏科学的具体规定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而便有人在“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基础上,作了  相似文献   

17.
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作家笔下多是以被侮辱,被贬斥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但生活在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却以饱蘸真诚的笔触抒写了一群不同凡响的女性,他们为古代女性文学画廊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8.
“稻草人”是一个植根现实的典型形象。叶圣陶成功地塑造了“稻草人”这一正直、善良的形象。这个形象,首先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他虽然是一个进步作家,可是到底是个小资产阶级作家。在他还没有走上革命道路,还没有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之前,他还看不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前途,也缺少救民于水火的力量,从而感到苦闷。面对满目疮痰、满眼凄凉,作者除了同情、悲叹,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有勇气去办。这种思想感情反映到他的创作中,于是熔铸为“稻草人”的形象。所以,我们说“稻草人”是当时部分未找到出  相似文献   

19.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上,出现了一股要求人性的解放自由,挣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潮流。这股潮流从西方传入中国,深受封建传统压抑的中国文坛,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迅速接受了这种进步思想。曹禺的《雷雨》等一批进步剧作,就是在这种进步思潮的推动下问世的。这些作品受易卜生《玩偶之家》及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欧洲文学的影响,闪烁着时代进步的思想。《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和曹禺创作的《雷雨》中的女主人公繁漪正是由文学形象中“前驱”和“后继”的纽带相系而被置于世界文学同一系列中的两个典型。 本文试图对这两个典型的悲剧命运、典型特征、美学性格塑造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个体所具有的相同的美学价值作些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最具有鲜明特色并倾注作家丰沛情感的莫过于《蛙》中的姑姑。莫言对姑姑重男轻女集体无意识的质疑、雄性化的女性形象等描写无不彰显了姑姑追求与男性平等的主体意识。在《蛙》中莫言有意遮蔽对男性形象的塑造,着力于将女性个体融于宏大的国家历史背景之下,在"极致"的计划生育环境冲突中凸显女性的命运。女性觉醒者无路可走的历史困境往往造成了女性的悲剧结局。这也是莫言的《蛙》带给读者的思考与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