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平面几何中的对称主要指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它揭示了平面图形自身的一种特殊结构或图形与图形之间特殊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而当我们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审视这个概念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几何变换——保距式全等变  相似文献   

2.
对称的几何图形是对称概念的最通俗、最直观的解释.初中数学中研究的平面上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它揭示了图形与图形之间某种特殊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或者其自身的一种特殊结构.事实上,无论哪种对称变换,都会涉及到图形全等、垂直平分、中点等问题.因此,对称变换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手段.  相似文献   

3.
对称似乎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表现形式或现象.对称代表和谐、舒适、端庄,因而给人以美感.提到对称,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美.是的,利用对称性设计出了美妙绝伦的物品,美丽的图案,精妙无比的宏伟建筑等等…….数学上通常讲的对称是指对称的图形、轴对称、中心对称、对称方法和轮换对称式等,它们不过是对称的沧海一粟.  相似文献   

4.
信息对称是一种理念,也是教育传播学视角下基础教育追求的理想。本文从辨析“信息对称”的含义出发,解析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知沟”现象,进而提出重构教育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称与全等     
《数学教学通讯》2010,(6):24-25,6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被分开的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全等的两个图形,当具备了能沿某直线折叠而重合的性质后,这两个图形就构成了一种对称关系.所以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但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对称,即对称是全等的一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6.
“对称”关系在宇宙空间极为普遍,在数学中经常遇到有关对称的问题;对称问题在近年高考中也成为热点,可以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对称思想”在解决该类问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它往往可简化这类问题,并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下面举例说明它在解题中的奇妙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是指数量关系.“形”是指空间形式.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或把几何图形转化为数龟关系问题.运用代数、三角知识进行讨论;或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借助几何知识加以解决.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形结合思想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相似文献   

8.
对称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显示出物质世界的和谐和均衡.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区域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态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领悟数学思想 体验数学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本质规律的反映.数学中又存在着美的特征,如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整齐美、奇异美等.正如英国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则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有至高无上的美,这是一种雕塑式的冷而严肃的美.”数学思想和数学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庞加莱说过:“数学的优美感,不过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这句话深刻地说明数学的思想、方法给人的美感取决于数学思想、方法与人的心灵的适应性.因此,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具有着方法论意义,也具有审美意义.1 对称思想与对称美正多边形…  相似文献   

10.
论数学之美     
胡敏 《考试周刊》2011,(7):70-71
一、数学的对称美“对称”实在是一件不容易发生的事,因为自然界的现象.人类觉得它有对称,一方面是很自然的,一方面以要追求它的准确性。自然是否呈现“对称”曾被历史上的哲学家们长期地争论过。(杨振宁)  相似文献   

11.
对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数学中的对称主要有几何对称和代数对称.几何对称是一种位置对称,从变换的角度而言,平面图形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和平移对称三种对称形式.代数对称通常有二元对称和多元轮换对称.共轭、对偶、配对也可看作是一种广义的对称.对  相似文献   

12.
德国大数学家H·外尔以传世逸品《对称》闻名于世.H·外尔说:“对称是一个广阔的主题,在艺术和自然两方面都意义重大.数学就是它的根本,并且很难找到可以论证数学智慧作用的更好的主题.”我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生前曾把自己的经验归纳为“四条大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称是指已知物体或图形经一定变换后仍重合自身的一种变换,对称思维在解决函数极值问题中,提供了简洁的数学思想方法,显了了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党元明 《高中生》2010,(2):36-36
and是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最常见的用法是作连词连接两个并列的部分,表示平行或对称的关系,其基本词义是“和”“同”“与”等。但根据and前后不同的搭配关系,它还有几种不表示并列关系甑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5.
对称美是美学范畴的一种美的形式,它是一种匀称、和谐、均衡之美。《红楼梦》诗词的对称美,不仅仅指它的“形式”表现的对称之美,而且指它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哲学思维、艺术追求所体现出来的美质。具体表现在字词的对称美、诗句的对称美、段落的对称美、音律的对称美、思想内容的对称美、哲学思辩的对称美等。  相似文献   

16.
“对称”一词在数学上经常会在平面或空间图形中出现,在生活中它是美的象征、通常均衡与对称是表达和谐的直观的数学的反映.早在毕达哥拉斯研究勾股定理时就已经开始.那时人们认为平面上的圆与空间中的球面是最完美的几何图形,因为它们是旋转对称的.  相似文献   

17.
圆锥曲线中由“弦”展开的问题层出不穷,高考中常见的有:弦长问题、与弦的中点有关的对称问题、弦的中点的轨迹问题等.这些问题集中展示了解析几何的主要解题思想和方法,综合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因而倍受高考青睐.其中弦长问题、与弦的中点有关的对称问题,已被大家熟知,本文欲对其中的“弦的中点的轨迹问题”做一解法归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对称关系和逆关系 ,完善了一个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是对称关系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分红 《中学理科》2007,(10):60-60
对称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显示出物质世界的和谐、优美和均衡.对称本来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区域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物理学中许多物理过程、规律都具有对称性,如单摆、弹簧振子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回复力、动量、动能等具有很好的对称性;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下降时在时间、空间上也具有对称性;有时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也具有对称性.具有对称性的对象,其相互对称的部分之所以“对称”,就在于它们的某些对应特征相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上”:视点和对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中的“上”,表面简单的只有三划,就一个音节,只是一个汉字。但这种看似简单的现象其实有着很复杂的一面,它既是一个字,又是一个语素,还是一个词;从词的角度看,“上”是名词,是动词,也是趋向动词;从语义上看,“上”常常与“下”相对,但其中体现出一种对称而又不对称的关系,这是因为“视点”不同。“视点”受到物理世界、语言世界、化世界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