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历史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益于教师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爱憎分明的活生生的人.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实施教育时,要想达德智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应该很好的利用情感教育这个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情感发展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来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中心和灵魂所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功能。历史教学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素,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例,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道德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实践所获得的情感教育内容,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围绕历史问题进行历史探究与课堂讨论,在思辨中感悟、同化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外在情感,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提升历史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教育的水平。教师应当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抓住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要回顾灿烂文明,感悟劳动人民智慧;二是要坚持以史为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三是要重视互动交流,感受发展伟大成就;四是要增强生活体验,感知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6.
颜长香  卫伟 《考试周刊》2011,(81):158-158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程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能极大地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对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将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挖掘历史中的情感因素,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含情的历史知识与历史智慧,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知情并举,达到“知情合一”理解与认识的升华,达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及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对情感教育重视不够甚至严重缺乏.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把情感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恰当的情感教育素材,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影响,“润物细无声”,这种长期的情感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将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然而,当今世界,最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说学生个个衣食无忧,他们基本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缺乏社会阅历,再加上他们喜欢追赶潮流,对历史这样一件“老古董”缺乏兴趣,因此对遥远的历史难以产生深刻的体会,更难以产生生动的情感。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要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汤小平 《文教资料》2013,(26):169-170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避免走入情感教育的误区,使情感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实现历史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非常重要,学好历史应该从初中抓起。初中历史的教育对学生的求学之路以及成长之路有很大的影响。要让学生喜欢历史,接受历史不能仅仅靠普通的教学方式,情感教育的渗透更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获得学生的青睐。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情感教育有趋于"单向度"的倾向,这集中表现在它过度关注学生的正性情感发展,忽视了学生的负性情感发展。情感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负性情感发展,其基本缘由是因为学生的情感既有正性性质的,也有负性性质的。深层的缘由则在于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是植根于负性情感的,而要从根本上摈弃这种不良行为就必然要对学生的负性情感进行教育上的干预。在关注学生的负性情感时,教师应做到:要懂得如何识别负性情感;要允许学生表现或宣泄内心的负性情感;要对学生的负性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的教育。历史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课程,教师的教学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情感体验和责任感。因而,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4.
所谓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借 助对教材中情感的挖掘及体验,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再现历 史情景’进而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初 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实施情 感教育,让学生能够运用情感去感悟历史、思考历史。情感教 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历史 知识’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5.
历史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情感目标成为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用唯物历史观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和分析历史,把历史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要从知识、理论、技能诸方面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需要从情感、意志、素质等方面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师不仅要科学准确地传授知识,而且要用情感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愉快情绪,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灵魂,也是历史学科满足社会需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要探索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应该探索怎样把历史作业也营造成引导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地。  相似文献   

19.
高中历史课程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东兴伏波文化特殊的历史积淀决定了可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作为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的平台。把乡土文化——伏波文化运用到历史课堂中,有利于学生践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教学在诸多学科中最为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深刻的思想性,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历史人物事件、历史发展规律等,强化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促使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一、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史明鉴方可更好地展望未来,历史学科承担着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