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变化尤为突出,这次变化可以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次根本性变革——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飞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也必将为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使我国经济逐步走入正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那么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初,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2.
1994─1995年我国运输业发展预测徐连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1994年运输形势分析1994年我国经济仍是高速增长的一年,由于国家采取了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回落近20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各方面活动逐步由活跃转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赤字率由1997年的0.07%快速上升到2002年的3%,达到国际惯例的警戒线。积极财政政策简明仿真模型是研究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如实地仿真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五年来经济发展的轨迹。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2003年我国的财政金融政策,模型仿真预测2003年我国经济将增长8.4%。2004—2005年,为保证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7%,我国是否仍需继续积极财政政策,或者使其淡出,或者使其加强,首先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景:如世界经济年增长3%左右,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淡出,仍需继续;如世界经济年增长2%左右,积极财政政策必须加强。分析近四分之一世纪世界经济的走向,可以以70%的概率断定,2004—2005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仍需继续。  相似文献   

4.
高速度增长、高通货膨胀的一年──199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徐连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994年是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一年。经过1992、1993两年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条件与两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跨世纪的最后十年,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将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如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运用生态经济协同思想,促进经济发展,将是本年代的一大课题。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我国农业方面的情况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05,(4X):49-49
2005年由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联合公布的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我国经济自由席位居112位,比2004年的128位提高了16位。该指数由1到5,数值越低表明经济自由度越高。全球经济指数始建于1995年,今年是第11次发布。经济自由指数涵盖了宏观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反映一国经济环境是否宽松、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中国香港已连续11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本文提出了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地区1997年和1998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与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结合,评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科技竞争力,并对各地区科技竞争力与经济实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地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金生  朱月凤 《预测》1996,15(6):16-18,53
苏浙沪二省一市“九五”和2010年能源需求及其投资需求预测胡金生朱月凤王寅初(江苏省经济信息中心210013)江苏、浙江、上海二省一市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696亿元(当年价),...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现在经济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职工500万人,年交税560亿元,出口160多亿美元,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很有战斗力的方面军,发展高新产业的生力军,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结构调整,高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示范和创造了新鲜经验。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态势和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持续高速发展。1999年与1992年相比,企业数量增加了2.…  相似文献   

10.
石刚 《预测》1996,15(5):6-8
1996年我国国际收支分析与预测石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八五”期间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总汇,国际收支的状况不仅全面反映了本国经济与外部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其变化会对国民经济的走...  相似文献   

11.
《预测》1995,(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预测研究工作本刊编辑部1994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个年头。一年里,我国相继推出了金融、外贸、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的外汇储备突破50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达42572.7亿元,国民生产总...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使我国经济呈现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国经济较早地走上了资本深化的道路,偏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对此,本文试从用于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指标——GDP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之前我国所采用的不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胡少维 《预测》1994,13(3):11-1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胡少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五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92年,我国的社会总产值达到55842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30多倍;原油产量1991年为14099.2万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预警信号系统的维护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铁梅  樊克勤 《预测》1997,16(5):35-38
我国经济预警信号系统的维护和应用高铁梅张桂莲樊克勤(吉林大学商学院130001)(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988年10月我们首次发表了我国经济预警信号系统[1],并相应研制开发了实用的软件包。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原...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朱基总理出席了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泰、缅、老、柬、越六国和亚行)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提出了数十项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建议和设想,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和协议,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参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睦邻友好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云南省首当其冲,在经济合作整体中,科技合作主要包括前期研究和科技合作项目又要先行一步。在云南省科技厅的领导和支持下,云南…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连续几年采取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取得了成效。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有效增加了国内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巨大成绩是举世公认的。这是我国主动、自觉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一次成功尝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大弊端在于妨碍市场化改革进程,淡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具有扩大经济职能和活动范围的冲动和需求.另  相似文献   

17.
李航星 《软科学》1999,(2):40-41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研究,作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这里,作者把我国空间经济结构作为全球空间经济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问题放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来考察,以期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一、世界经济中心辐射作用与...  相似文献   

18.
1993-1994年我国原油及其产品供求分析张学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资原动力,其供给与需求不均衡增长造成的供需缺口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一“瓶颈”约束日益严重。石油作...  相似文献   

19.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巍  周龙 《中国软科学》2007,(4):68-74,83
传统的认识是我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做出深入考证,利用最近9年各省经济发展的数据,使用比前人更加严格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虽然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确有重大影响,但是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才是根本因素,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吸引流向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这种间接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在考虑了人力资本这一作用后,固定资本投资的作用不再明显。这一发现证明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在走向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模式,即以人力资本为根本动力的增长,固定资本投资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际经济联系探讨—以铁路客运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莉 《中国软科学》2001,(11):99-103
区际经济联系是区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1999年5月全国29个中心城市之间的铁路客运调查资料,通过对各城市的客运地位,大宗客流分布,不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客运交流的深入分析,揭示出我国以东部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联系格局,而在内地地区,也形成了区域联系的子系统,这一格局是经济和社会,历史与现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铁路运网的改善,我国区际经济联系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