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两者相关性的重新判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两者存在明显的非一致性。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并将中美两国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中用有效就业理论证明出我国同样存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机制,并用计量工具对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8,(5):1-4
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FDI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样本数据,采用LMDI分解模型对FDI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动态驱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总效应分解后的活动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呈显著差异性特征,即FDI的活动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最大,整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造成总效应显著为正的主要原因;FDI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不够显著且呈微弱的非显性正相关关系,地区投向结构不尽合理现象依旧凸显;FDI的效率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显著为负,多数省份仍处于外资低效率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科学与管理》2006,26(6):24-26
本文以中国1979-2005年的每年GDP总数、GDP增长率、总就业量及其增长率为分析指标,分别从总量、就业弹性、增长率等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从总量指标上对经济增长对就业能力的拉动力进行了量化,考虑了两者在增长率上存在着不一致性的问题,得出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经济增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实证分析表明,1978年-2009年我国GDP增长是决定就业总量增加的前提条件,但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作用在逐步减弱,就业弹性系数1978年-2009年间是0.23,1978年~1992年间是0.39,1992年~2009年间是0.1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劳动就业仍是当前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男女就业性别差异是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下,这种就业的性别差异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本文阐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两性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并分析了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最后对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聪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29-130
就业乃民生之本,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就业问题的解决。扩大就业是中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统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劳动密集型增长,实施积极的就业战略,缓解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从容  段兴民 《预测》2005,24(3):44-48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分阶段和分行业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以及偏离度的实证分析,提出解决陕西省就业问题的思路是实施就业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通过发展第二产业促进"蓝领就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完善社区就业体系;通过工业化加快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施以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呈同步上升的趋势,符合经济增长与失业两者之间负相关,即失业率越小经济增长越快的奥肯定律。运用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数量关系证明了在中国存在奥肯定律,而且奥肯定律的效应较大。建议用适宜的经济增长率来拉动就业率的增长。对我国而言,虽然这不是唯一的办法,在拉动就业增长的问题上,促进就业的措施应多管齐下,但这是减少失业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奋斗,河南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0.9%和9.7%。在经济较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就业增长,就业人员平均增长率仅为2.6%,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就业增长缓慢,平均增长率仅为0.32%。因此,如何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安徽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1990 ̄2004年期间,安徽省GDP对就业总量的弹性分析和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安徽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1990~2004年期间安徽省GDP对就业总量的弹性分析和三大产业就业弹性分析,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而就业区域失衡问题又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焦点。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这一特殊的人力资源就业存在区域失衡现象,并总结了其突出表现,然后对该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区域失衡问题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区域失衡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已引起社会各界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贫困农村女大学生,作为女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和家庭出身的不利处境,更容易遭遇就业困境,造成不良影响,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全面分析其表现和出现的原因及背景,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正负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传统观点认为科技进步将会使技术替代劳动力,把失业的存在解释为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客观地说,从宏观角度考虑,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科技进步会增加就业难度,但也对就业增长带来一定的拉动效应。实事求是地分析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有利于调整劳动力市场、实施合理的就业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女研究生的数量不断上升,形成一个庞大群体,但由于性别差异等问题,总体就业趋势仍处于劣势地位。文章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现阶段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对策,以促进女研究生就业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日的中国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平均9%的增长下,问题却没有得到改善。到底是什么拖住了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步伐呢?我们的经济如果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它就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经济,当然更谈不上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在于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7.
王宝琛  易学清 《预测》1989,(6):4-10
经济发展的衡量,一是诸如人均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这一类统计指标的增长:另一是考察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果只有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没有结构的变化,这种情况正如罗伯特·克劳尔所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人口,产业、就业、投资、消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演变。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就业结构,因为它统一了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在我国研究就业问题时,以下几个相关联的因素是必须同时考虑的:(1)总人口、劳动力人口的变化;(2)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就业;(3)劳动生产力的提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多样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就业问题是当今三个重大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即实现经济的"有机增长"的前提下,可以较好地解决文化多样性和就业问题。文化的交流能够增加文化的"社会内的多样性",社会内的文化多样性增加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多样性的选择机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多样化的选择必然要求实现相互依赖的经济的"有机增长",经济"有机增长"能够充分运用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采用适宜技术,实现最大可能的就业,并促进文化的"社会间的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乃霞 《今日科苑》2006,(10):61-61
本文就我国1991—2004年间GDP增长率和就业低增长率问题进行了回归分析,并从四个方面认真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发展变得十分迅猛,但近年来,一方面,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了高校就业的红牌专业。另一方面,动画企业却是求才若渴,一才难求。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高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来探讨动画专业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