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精神饱满、健步走上讲台,班长的一声“起立”,只见同学们齐刷刷地站立起来,“老师好!”全班同学异口同声,我也向同学们真诚的道一声“同学们好!”并深鞠一躬请同学们坐下。  相似文献   

2.
平时的解题训练中,有意进行一题多解,数法并用,织“法”成网,串“解”成链,小“题”大做,借“题”发挥,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本文仅举一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讲台上放着一只装有半杯茶的玻璃杯。教常识课的李老师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茶杯,然后他问大家:“杯里装的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装的是茶。”李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补充说:“有水”,“开水”,“茶叶”,“茶色的液体”……李老师再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了。李老师告诉大家:“还装有半杯空气。”刚说完,只听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李老师笑了:“没想到吧?茶杯么,总是用来装茶、装水、装饮料的,所以一见到茶杯,你们就自然地会想到它盛水一类的功能,而不容…  相似文献   

4.
周义翔 《辅导员》2010,(9):25-25
除了“数学日记”,城北小学的同学们还向“数学论文”发起了挑战!虽说是“小论文”,可同学们发现的问题以及开动脑筋的“力气”可都不小啊!  相似文献   

5.
徐静 《辅导员》2014,(7):19-20
写作时,同学们经常分不清“片断”与“片段”的用法,二者经常混淆,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6.
读书时,由于个子瘦小,又颇爱玩耍,同学们戏称我为“娃娃”。转眼间,老同学们眼中的“娃娃”已变成了“孩子王”,幸福地做起了一群山里娃的“头儿”。  相似文献   

7.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这节是美术课。同学们拿出美术书、水彩笔,兴致勃勃地等待着美术老师的到来。教室门口却出现了语文老师微笑的面孔。“同学们,今年要统考,这节课继续讲解语文试卷。”“哎!”同学们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可奈何地拿出了语文试卷。“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这节是体育课。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体育老师的到来。我们这群“乔丹”迷早就商量着要打一场篮球赛。教室门口却出现了数学老师严峻的面孔。“同学们,很快就要统考了,这节课我们进行数学考试。”“唉!”同学们顿时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相似文献   

8.
纸杯烧水     
王楚扬 《辅导员》2014,(13):43-43
今天戈老师迈着轻盈的脚步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实验——纸杯烧水。”“怎么可能?”“纸杯烧水?不可能吧?”同学们议论纷纷。戈老师看同学们疑惑不解的样子,微笑着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吧。”  相似文献   

9.
所谓“含糊”题是指题意“含糊”、指代“不清”、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它不仅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同学们的思维是否全面周密.解“含糊”题的关键是分类.下面举例剖析,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和你的学生谈谈胡晓红当教师的,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所以,教师们忙啊,忙着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同学们,有关资料表明””你看人家古人尚能为了学习如此那个,同学们啊!”——如此等等,或循循善诱,或激情难抑,或声色俱厉,都只为“我不能愧...  相似文献   

11.
该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了。上课铃一响,我微笑着问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读一篇小说,愿意听吗?”“愿意!”同学们异常兴奋。“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会随时停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好吗?”“好!”同学们有些迫不及待。于是,我用讲故事的语气,开始朗诵:“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和作业中,经常用到语中的关联词“和”、“或”、“且”,但它们的实质却不同,初学时往往容易混淆,应用时又模棱两可.作为帮助同学们准确理解和运用三个关联词,现结合初一内容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并配合例、习题,仅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观察葡萄藤初春,校园已是万物争春,百花初绽了。校园图书馆前的人行长廊上,一根根葡萄藤静静地卧在长廊的藤架上,藤节处还看不到一丝的绿意。上课铃响了。我站在讲台前说:“同学们,你们天天从图书馆前走过,在那里看见过什么景物呢?”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叽叽喳喳地谈论起来。“有大型宣传画。”“有人行走廊。”“有葡萄藤。”“有蘑菇亭。”“对,同学们看到的确实都存在。但在这些景物中,哪个曾令你驻足思考,感悟生活呢?”这一问,同学们一时感到无话可说。“既然没有景物令你感悟过,那我们就到实地去观察一番。”我和同…  相似文献   

14.
生日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语文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然后刷刷刷地在黑夜上写下一行大字。同学们迷惑不解:“老师又在搞什么鬼?”写完后,同学们一看,原来是“谈谈怎样过生日”,于是,大伙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我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好多人大吃一顿!”有的说:“我要爸爸妈妈带我去游山玩水!”还有的说:“我过生日一定要……”这时,语文老师开始发话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同学们齐声答道:“知道!”声音惊天动地。“那有没有人知道父母的生日?”老师又问道。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下课了,我回…  相似文献   

15.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  相似文献   

16.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观察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提高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观察更具有精确性。因此,在观察前必须先激起学生们的观察兴趣。例如:在学习《鸟》时,我首先问同学们,我们家中平时养的鸡、鸭、鹅是不是鸟有的同学说“是”,也有的同学说“不是”。两种意见争执不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说:“同学们请不要争吵,等咱们学完这节课之后,我相信同学们就一定能准确地判断它们到底是不是鸟了。同学们愿意学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学生心里都想…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学生做题的基础上,我归纳了同学们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常见病”的四个方面,并作了“病因剖析”,希望对同学们起到警示作用,预防发生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脑力对对碰     
《科学启蒙》2011,(11):40-41
亲爱的同学们,“大博士”又和同学们相约在“脑力对对碰”啦!上期给大家留了两道题目,你们是否都解答出来了呢?“大博士”要揭晓答案咯,仔细对照一下,看看答对了没有?  相似文献   

20.
都五年级的学生了,可对写作文、日记仍没有兴趣,作为语文教师我感到很无奈。这天在班会上我提到了这个问题,并让同学们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一言他一语地讨论起来。班里很爱唱歌的冬冬发言了:“我经常看山东电视台的新歌发布会,我们班同学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像发布新歌那样,在班里发布,让同学们评判。”“好,好。”有几个同学随声附和。“最好再加一个排行榜。”学习委员张明明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讨论热烈起来。“同学们的意见很好,但不管搞什么活动都应有个规则,同学们想一想,搞这个活动应有什么规则?各组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