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积石冢墓地是十六地点的主要遗存,位于遗址中心属于晚期积石冢的大墓(M4),随葬玉凤、斜口筒形器、玉镯、玉人、玉环、绿松石坠饰共8件。其中玉人、玉凤为红山文化玉器中新发现的器类。玉雕人像高度写实,雕琢精细,是五千年中华老祖的再现,对研究当时的宗教祭祀活动、人的体质、形体特征意义重大。玉龙与玉凤同现于红山文化,是中国传统玉文化、龙凤文化的早期写证。  相似文献   

2.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3.
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关于红山文化即黄帝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为黄帝文化在朝阳提供了诸多证据。从《山海经》的有关记载,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龟、蛇、蚕等文物的考证与诠释,来说明红山文化与黄帝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文化因素在现代旅游活动中地位的上升和影响的日益扩大,历史文化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和梳理历史文化类资源旅游开发的形式及其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红山文化主题公园、打造红山文化景观廊道、建立红山文化数字博物馆、开发红山文化参与型旅游产品等方式对红山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红山文化资源,更能丰富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著名考古学文化,其礼制思想与"巫"传统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被看作是中华民族"崇龙尚玉"习俗的肇始.而翁牛特旗作为"玉龙"的出土地,是进行红山文化研究的重要地区,但目前整体开发程度较低,潜力巨大.本文将结合区位与文化,把翁牛特旗定位为"中国红山文化旅游重点示范区",通过数据统计确定板块与线路,使资源开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使红山文化旅游成为翁牛特旗旅游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凌家滩出土的玉人独特造型中包含丰富而重要的文化信息,从中可解读出其生前王巫合一的显赫地位:冠冕、腰带等装束表明其为政治上的王者;肢体语言和表情说明其为原始宗教中祈天祭神的大巫.玉人背后的隧孔可证其死后成为被祭拜的祖宗偶像.玉人以其直观、真实的形象,展示5000年前先民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一斑,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7.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 000~6 500年。魏家窝铺遗址和兴隆沟第二地点的浮选结果显示,炭化粟、黍的出土比例较低,可能反映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以粟、黍等农作物为代表的农业水平不高。结合出土器物和动物考古资料认为,狩猎、家畜饲养、渔业、采集在该时期人类生业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6.5~5.5ka B.P.气候温暖干燥,但相对稳定,这可能保证了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持续发展;但相对于与红山文化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区,东北地区夏季风并不强盛,降水并不丰富,这可能使得红山文化的影响范围小于仰韶文化。5.5ka B.P.前后的干冷事件可能导致红山文化的逐渐衰落。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相对干燥的气候条件可能限制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该时期的先民不得不从事狩猎、家畜饲养渔业、采集等生业模式补充食物资源。此外,不同的地貌环境特征可能促进了生业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正红山文化玉器分布区域广阔,不仅出现在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还有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市区。红山文化类型玉器不仅出土于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遗址,在商周、汉代、辽金的遗址也有发现。红山文化玉器收藏是世界性的,全球各大博物馆都将其作为镇馆之宝,国内外高古玉器收藏家都将其作为终极收藏目标。由于红山文化玉器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及研究价值极大,经济价值也屡创拍卖市场的天价。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红山文化玉器作为印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瑰宝,必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李澄渊《玉作图》、明宋应星《琢玉图》的砣机与20世纪上半叶的砣机相比,其构造相似。借此上溯追寻古代琢玉机的结构,可分为铜砣几式砣机及原始砣机两种磨玉机。红山文化、凌家滩古遗址及良渚文化时期三地玉人先后发明并使用原始砣机磨制玉器,标志琢玉业从制石工艺彻底分离出来,成为史前社会独立的手工业,出现了第一代专业玉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探讨自然历史遗物化石、重要文化典籍《山海经》与红山文化存在的密切的关系入手.开辟了研究红山文化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徐峰 《文教资料》2013,(28):61-63,85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出土了众多种类丰富、工艺精湛、设计独特、寓意深远的玉器群,达到了中国北方史前玉文化的顶峰,与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共同构筑中国新石器时期南北两大玉文化中心。探讨红山文化的经济形态对于有助于红山文化的社会构成、宗教信仰的研究。理解红山文化玉雕业产生的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12.
玉器是红山文化物质遗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出土的红山玉器质料和造型来看,其文化功能远远超越实用功能。某种程度上,玉器承载了红山先民远古图腾、巫术礼仪等文化功能。本人试图以礼器的角度来诠释红山玉器的文化功能及内涵,从而进一步认知礼乐传统下的中国史前文化。  相似文献   

13.
红山文化是整个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一种考古学文化。由于20世纪80年代辽宁省朝阳市喀左东山嘴祭坛和建平牛河梁坛庙冢的发现,学术界认识到,红山文化在见证中华五千年国家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1935年红山后遗址正式发掘算起直到2015年,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已经走过了80年的历史,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始于清末,终于1949年。这个阶段为红山文化的发现探索期。第二阶段始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约终于20世纪70年代末。此间是红山文化作为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获得正式命名及其文化谱系编年得以初步确立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是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第三阶段。此间是红山文化研究被正式纳入中华文明起源这一重大研究课题的时期。如今,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研究成果的取得,中国早在距今5000年前就已经进入初级国家文明阶段、红山文化代表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观点,遂渐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在北方的红山诸文化中,野猪崇拜一脉相承,兴隆洼文化有整猪随葬和猪首石塑龙,赵宝沟文化出土了带野猪纹饰的陶尊,红山文化玉猪龙造型是野猪与蛇的组合,夏家店下层文化则发现大型石雕猪首。另外,红山先民由野猪崇拜引发了猪龙崇拜。这些考古发现显示在中国北方古文化中,野猪崇拜的文化现象是传承有序的,其中蕴涵着原始先民对野猪与水关系的认识以及对野猪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崇拜。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是中国史前玉礼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兴隆洼文化早期阶段玉器作为实用工具介入人们的生活,为玉器从石器向礼器的转变孕育了基础;至兴隆洼文化的查海遗址晚期则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玉礼制度化的萌芽;红山文化时期玉礼器丰富且具有一定功用和类别区分,尽管随葬用玉数量仍缺少严谨规制,用玉组合亦未形成定制,但其玉礼器的使用大体上形成了礼制的雏形;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虽不如红山文化丰富,但出现了玉钺和玉斧等兵仪类玉礼器,在玉礼器的随葬数量与使用对象的身份、性别方面也具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反映出玉礼向制度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遗址而得名,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至辽宁省西部一带是其主要分布地区。6500年至5000年前的气候温暖期促成了红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始于5000年前的气候寒冷化改变了自然环境,致使红山文化衰退。有日本学者称红山文化的主力创造了绳文时代中期文化发展的契机,但是红山文化衰微后带给日本文化的影响不是绳文文化,而是稻作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较有影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1935年,在赤峰红山脚下发现了它的第一处遗迹,1954年,由著名的考古学家尹达正式命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红山文化研究的历程和涉及的领域是:(1)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确认;(2)红山文化的源流、性质特征和分布;(3)红山文化的分期与类型;(4)红山文化的玉器;(5)红山文化坛、庙、冢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些研究尽管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深入,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学术分歧。但学术界尚能在一些关键点上达成共识,即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的一支极富生命力和美好发展前景的文化,而孕育红山文化的辽河流域则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小河沿文化陶器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河沿文化陶器就器形及纹饰来源可以分为四群,即来源于赵宝沟文化、来源于红山文化、来源于大汶口文化和来源于庙子沟文化,其中前二者基本构成了小河沿文化的主体内涵,所以是小河沿文化的直接来源,大约在红山文化中期二者融合成小河沿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伴随着红山文化消亡,小河沿文化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红山文化以精美玉器而著称于世。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与几何造型玉器的抽象化,赋予了玉器新的社会意识,催生了原始的玉礼器发展,形成了近乎完整的红山文化玉礼器系统,并且影响了其它史前文化玉礼器的形制演变。红山文化玉礼器不仅具有祭祀天地四方功用,还有联姻、结拜、诚信、威慑,以及显示身份地位等文化内涵,是中华远古文明传播的重要基石,与中华  相似文献   

20.
三星他拉碧玉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是红山文化的显著标志。追要溯源,前红山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和巨型摆塑龙、陶塑龙片表明查海遗址是玉龙的源头。红山先民雕磨的碧玉龙独具一种升腾、高昂的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