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教师问我:“你知道你们班的森子染发了吗?”我回答说:“知道。”“那你应该说说他!”“他今天刚返校……”没容我解释什么,这位教师便教导我说“你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永远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不用讲什么平等,你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你们师范类毕业和我们非师范类毕业的就是不一样!”这些话语不止一次地冲击我的大脑,震撼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要做到:1.赏识学生、多鼓励学生。“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生活在赞美声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批评声中的学生学会了指责……”。马太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学生不期盼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个老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托尔斯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因此,教师要用经常的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要经常说:“回答得真好。”“你真棒。”…  相似文献   

3.
黎书柏 《湖南教育》2005,(24):32-32
美国教育家格林·奥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哈佛大学超人研究所的研究也得出“孩子的成才,关键在于激励,只要激励和赏识得法,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结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来赏识学生呢?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时可采用下列原则和方法。一、用评价式的赏识不如用建设性的赏识14岁的明明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时,一开始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  相似文献   

4.
赏识的魅力     
在小学阶段 ,所谓赏识 ,就是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或进步给予肯定和赞赏。小学生虽然年纪不大 ,但是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教师赏识他们的良好表现 ,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而且能促使他们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所以 ,恰当的赏识往往是学生继续前进的加速器 ,有着独特的魅力。例如 ,有一次 ,我出十道题测验同学们 ,结果 ,许多同学都做得全对。当我问到梁菲同学时 ,他很难为情地说 :“我只做对了一题。”当时 ,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可是 ,我没有批评他 ,而是说 :“同学们先别笑 ,我像梁菲这么大时 ,有时十道题一道也做不对呢 !梁菲居然做…  相似文献   

5.
1 拉近距离课堂上我要求自己做到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过错 ,尊重与自己不一样的意见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你说得真好 ,老师想学学行吗?”“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同意吗?”这样的话语使孩子与我的心拉近了 :“老师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我认为……”“老师你说的我还是不理解 ,我还是觉得我有道理!”真高兴 ,孩子们成了“教师式的学生” ,而我成了“学生式的教师” ,课堂实现了真正的互动交往。如上《小猴子下山》一课 ,在讲完课文后我出了一道扩展题 :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他应该怎…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中国老师的一个通病是看学生的阴暗面多,总是抱怨指责学生,这正是现行教育的根本弊端。因此,当今教育更需要提倡赏识教育,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赏识教育的实施原则是:激励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赏识教育,就是热爱学生、善待学生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激励与赞美作为其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爱他,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成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每次考试,不能只奖励优胜者,对有微小进步的,都要给予进步奖,每次我都奖励日记本,并在扉页上留言鼓励,使学生从中受到…  相似文献   

7.
著明的幼儿潜能开发专家周弘把聋女周婷婷培养成硕士乃至博士,周弘的赏识教育在女儿身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贯彻赏识教育理念定能取得成功!“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按着这几个原则在教学中进行尝试无一不取得成功。我所接手的初二8班一个学期下来数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每个同学在我的课堂上都能快乐学习,满载而归。让我们应用赏识教育理念,保护学生的天赋,激发学生的潜力,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曾文波 《湖南教育》2004,(11):28-29
假如有人诚恳地说我书教得好,工作能力也强,这时候,我的心肯定会是一汪蜜池;假如这个人是我的顶头上司,我一定会更加拼命地工作。“士为知己者死”嘛!以此类推,将这种对你的赏识加到你的学生身上,他们又会是如何地愉悦、欣慰呀!是的,这就是赞扬的艺术,是最近几年常被推荐的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赞美要实     
自从提倡老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所谓的赏识教育风行以来,那些溢美之辞,老师是给得慷慨了一些,学生又受用得廉价了一些。我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学生也就是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可在老师那里却是:“你真聪明!”“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能干!”“你很了不起!”……短短的一堂课,这样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整堂课让学生的“闪光点”闪得轻飘飘的。  相似文献   

11.
读了几本有关教育的书籍之后,感悟颇多。我最欣赏的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其实大家做得很精彩;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很棒。”掩卷沉思,刹那间勾起了自己为人师的豪情。在教学中,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行”起来。相反,毁掉一个学生的意志,你就不断对他说:“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这样,原本是“行”的学生,也逐渐地丧失信心,变得不行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准备通过点名把学生叫到跟前当面批改作业。这时,前排一个平常不爱讲话,学习成绩较差的男生走到我的面前,轻声对我说:“老师,您可以先给我批改作业吗?”我说:“可以呀!”他红着脸,用低得只有我能听得见的声音怯怯地说:“老师,给个‘优’吧!”我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他。  相似文献   

13.
劳澧 《现代教学》2008,(12):4-5
去小学听课,我有时能看到以下的教学场景:当教师听了一位学生的发言后,会对教室里的学生说:某某回答得好不好啊?此时讲台下的学生往往一致呼应说:“好!”教师接下来便是“让我们鼓励他”之类的话语,并要求学生们鼓掌。仔细观察当时的情景,可以发现有的学生鼓掌是心不在焉的,个别顽皮的学生则乘机大力鼓掌,以此小小地放纵一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  相似文献   

15.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最好的礼物     
说到教学中的激励语言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棒,棒,你真棒”、“真聪明”、“老师佩服你”、“你真出色”、“你这种解法老师都没想到啊”……从激励的语言可以窥得一个老师的学生观.从激励语言的变化可以追寻某一阶段教育的某种精神内涵。在我看来,教育就等于激励,虽然这话有点武断。可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老人家说得多完整与深刻啊!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教育即激励!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摒弃那些“我问你答、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旧式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用语,更强调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热情洋溢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动员学生投入到“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维护其自尊,激励其信心,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师的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亲热的手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一位学生找到我,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学生从兜里拿出一张攥得汗津津的数学试卷:“老师,您看……”我拿过一看,试卷上面的分数赫然在目:99分!“很好嘛,你平常数学偏科,能得99分,说明你已经用功努力了,祝贺你啊!”“老师”,学生低下头,“可我们数学老师说我是抄的。”“噢,是吗?他找你谈话了?”“没有!”“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周弘老师说过:“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我班里有一个“怪”学生,叫刘阳洋.为什么说他怪呢?因为他有怪毛病,只爱看书,不爱写字,而且卫生习惯很不好。经赏随地吐痰,让你看了很恶心。他转入我班时,我曾经恐吓他说:“你要把毛病改掉.如果随地吐痰.我就罚你拿毛巾擦干净。”但是恐吓没有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哈哈,真好笑!这则笑话说明“得”与“的”虽然用在句中同一位置,且读音相同,但语意不同。从前,一个小贩(fàn)叫卖瓜子。有人问:“你卖的瓜子香吗?”小贩说:“哎呀!香得我舍不得卖!”问的人想:香得他都舍不得卖,瓜子一定很香,我得买点儿。可是那人买了瓜子后,一尝,不香。他找到小贩说:“你怎么骗人呢?”小贩狡辩道:“我什么时候骗过人?我说是‘香的我舍不得卖’,只卖不香的。你愿意买,这能怨我吗?”巧用“得”与“的”!江苏@沈益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