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报业市场,竞争如水下湍流,剧烈却无声。对每家报纸来说,重大的独家新闻永远是紧俏物,甚至可遇而不可求。但第二落点新闻却静静地摆在那里,缺少的只是发现。把别的媒体没有做大的第二落点新闻做大,不失为新闻竞争中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2.
刘力 《新闻战线》2012,(7):92-93
做足第二落点,开辟"第二战场",把握读者的"第二需求",不失为纸媒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之良策。近年来,不少纸质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不断挤压,提出了抢抓第二落点的理念。从新闻的本质属性来说,失去新闻的第一落点转而抢抓第二落点,实在是纸质媒体的一种无奈选择。然而,无论从新  相似文献   

3.
深度体会寻找新闻“第二落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谁做得出新出彩技高一筹,谁就能赢得竞争.如何做到同城同题不同质,拼抢到闪光的新闻"第二落点"? 新闻竞争新动向 先从本地的一次新闻竞争说起.2009年4月,广西南宁发生一起三姐妹失踪案.由于整个事件比较离奇罕见,在当地引起轰动,"三姐妹事件"成为热门话题,一时间出现各种猜测.4月30日,警方宣布案件告破,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本地煤体蜂拥而至,新闻大战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话:媒体言论化或评论化的趋势,在我国新闻业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显现和认同.深度报道和言论,作为新闻事件报道之外的第二落点和第三落点,已逐渐成为各媒体竞争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5.
邹敏 《新闻实践》2013,(4):59-60
作为一家地市级城市晚报,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增加新闻厚度、提升新闻高度、拓展新闻宽度”策略创新,在实现社会资讯快速传递的同时,积极抢占新闻的第二落点,做深做透事件背后的新闻,以满足读者对报道深度化的追求,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格局下的媒体竞争中,伪新闻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新闻从业人员没有把握好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效性之间的关系。要避免刊载此类伪新闻,新闻机构要以真实性为前提,尽可能核实新闻事实,在消息源不明情况下,要积极寻找新闻第二落点,若已刊载错误消息,就要处理好已发生的媒体公信力危机。  相似文献   

7.
赵鹏 《青年记者》2016,(21):16-17
在今天的新闻传播领域,有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经常会出现反转新闻.本文探讨的反转新闻主要是指由于新闻采访、报道的不完整、不严谨而造成的在事实传播过程偏离事实主流的现象. 从抢“第一落点”到当“第一定义者” 新闻竞争既要速度、时效,也要准确、恰当.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媒体过分看重新闻的速度和时效,认为事实可以不断被修正.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无论何时,准确与恰当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第一落点”本就不该是我们的目标. 把“第一落点”放给新媒体,把“第一定义”攥在自己手.这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8.
花宇 《青年记者》2009,(14):42-42
报道新闻,类似于足球运动员在球.门前抢点破门,谁找准了球的落点,谁抢占了先机,谁在落点上恰当地发力,便意味着破门,意味着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众多“强势媒体”纷纷在最典型的事件上(时间与空间)严阵以待,争取率先发出准确的报道,也就是在“第一落点”上发力。对于很多缺乏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弱势媒体”来说,往往在“第一落点”上缺乏优势,需要在“第二落点”上发力,将其他媒体错过的线索塑造成新闻事件,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报道经济新闻的实践中,笔者多次在“第二落点”发力,形成了操作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韦玮 《记者摇篮》2010,(1):16-17
我们捕捉出新闻的第二落点,是先根据目标听众群和社会问题寻找和判断出新闻价值,接下来要做的是变第二落点为再次传播的起点,努力加以拓展。体现出媒体自身的风格和特色,进而形成和确立媒体的品格,使新闻本身更加丰富、生动。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报道中,一个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发与之关联的其他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也许已经存在,也许即将发生,其新闻价值由前者引发或提升,被称为新闻的多个落点。有时,当我们循着新闻事件第一落点,去追踪新闻的第二落点、第三落点……经常能挖掘出深层次、不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11.
陈紫玄 《今传媒》2014,(6):127-128
新闻的第二落点,一般是指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事实公布于众之后,继续寻找、挖掘新闻蕴含的更多内涵和外延。由于周报的出版周期长,抓第一落点失去了现实意义,第二落点的把握成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在读图时代,利用图片专题挖掘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成为周报的不二选择。在实践中,泉州广播电视报在体制上采用采编一体,在内容和版面编排上求新求变,走出具有周报特色的"轻新闻"图片专题版面。  相似文献   

12.
重大的独家新闻,始终是报纸的紧俏物.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今报业市场,挖掘独家新闻,争夺新闻的"第一落点",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第二落点"新闻也同样不容忽视. 关于"第二落点"报道,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但儿年来已被媒体同仁广泛注意、研究并应用.一般说来,在新闻传播中,一个关注率很高的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发出与之关联的其他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也许已经存在,也许即将发生,但其新闻价值是由前者引发而提升的,这些新闻事件相对来说就是新闻的"第二落点".  相似文献   

13.
报道时效中的“第一落点”是新闻竞争的关键性要素,这个观念已经在传媒从业人员,特别是主流媒体中形成了共识。本文通过《新安晚报》几起突发事件报道,分析如何抢抓新闻第一落点,如何在新闻素材共同占有的状况下面对“第一落点”共有的常态,用新闻深度和贴近度弥补拼抢时效可能留下的遗憾。对区域媒体而言,急需探索有利于实战指挥的竞争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房玉兰 《东南传播》2012,(5):125-127
面对当今新闻报道"同质化"的竞争态势,行业报必须突出差异化的办报特色,在搜集对比同质报道的基础上,通过深度挖掘新闻报道的第二落点,从专业的视角深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新闻媒体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客观实际,指出,深度是新闻写作的"制胜之道"。作者结合自身新闻实践,着重探讨提升纸媒的新闻价值问题。作者认为,新闻易碎,但思想不朽,在重特大新闻事件中,要在关注新闻信息"第一落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新闻的"第二落点",从而更大满足读者的信息渴求,延长新闻生命。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众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的第一落点”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第一落点某种意义上是抢快出新,并以此类推出有第二落点,第三落点,等等。但在我看来,仅仅将第一落点理解为抢快出新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当下几乎所有的新闻形式,都因这个落点而定。无论后面如何发展,如何深度解释,第一落点始终是基础,更是一个无法逾越的瓶颈。这就好比世界杯足球赛,角球罚入禁区,化解问题的最关键处就是足球进入禁  相似文献   

17.
细节叙述——《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种叙事风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秀 《新闻界》2009,(2):103-104,117
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以"周时态"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在注重打新闻"第二落点"时逐步建构起了一种笔者称为"细节叙述"的叙事风格,这种风格成就了其报道的深度,确保了新闻真实性,凸显了新闻形象性,同时规避了新闻风险,是<三联生活周刊>一种十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所谓同题新闻,从报道时间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众多媒体记者同时采写并推出报道;一是新闻事件先由某媒体报道,其他媒体随后跟进。第二种情况中,随后跟进的报道又叫“第二落点新闻”。显然,由于新闻报道是讲究时效性的,第二落点新闻似乎是处在一种不利的竞争位置上:读者已经从先前的报道中了解了新闻事件,对后面的报道还会有兴趣吗?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有。关键是要做出比先前报道更有影响力的新闻来。做更详细的深度报道。一般说来,一篇报道若要产生较大影响,须有一定的篇幅,即做深度报道,因为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作…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量新闻信息铺天盖地,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就要求新闻从业者提高对信息资源把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必须依靠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同时,更离不开新闻理论的支撑和对新闻知识的运用,用理论来指导新闻实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自己“生产”的“内容”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新闻事实的把握、新闻素材的选取、寻找新闻第二落点、以受众为中心等多个方面,阐述在新闻实践中找准理论坐标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戴志磊 《青年记者》2002,(11):34-34
“新闻落点”一词时下经常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挂在嘴边,抢抓“新闻落点”亦成为许多业内同仁选题策划的常见操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闻落点”?其内涵、外延如何界定?“新闻落点”首先是新闻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按照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