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客观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学生使用汉语时的语用失误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导致语用失误的成因除了母语文化迁移、文化认同矛盾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一些客观因素,即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教学和语用教学方面存在误区.  相似文献   

2.
骂詈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传达民俗文化、社会风情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结合语用翻译中的顺应理论,对文学作品《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骂詈语进行对比分析,能否做到语用等效翻译,取决于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贯穿着认知、文化、社会等因素的互动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用能力作为交际能力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语用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语言学习者要做到语言表达得体,要懂得针对特定语境,结合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4.
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相比较语用语言迁移而言,社会语用迁移是跨文化交际的最大障碍.它主要表现在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语言规则等方面.为避免社会语用迁移的发生,外语学习者应努力探寻目的语中深刻的文化内涵,掌握目的语独特的语用规则.  相似文献   

5.
汉英两种语言系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社会指示便是其中一个方面。相比之下,汉语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指示,而英语只有两种很不典型的社会指示,严格地说是没有社会指示的。这表明与汉语相比,英语中存在社会指示的空缺,这一空缺使得英译难以保存汉语社会指示语中的文化因素。因此所采取的方法应该是语用上的。本文分三种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语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对英汉姓名的比较研究,更多注重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于称呼语使用上的差异,一般也只是从文化因素方面找原因,忽视了从语用角度分析英汉姓名称呼语使用上的差异。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分析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首名称呼语使用方面的差异,并试图从语用角度解释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由于文化的差异,俄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谈双方的语用行为必然会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制约,忽略这一因素,势必产生语用失误现象,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文化原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彦群 《天中学刊》2005,20(3):97-10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既有语言上的,又有文化上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迁移和文化偏见也是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会经常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鉴于托马斯(1983)将语用失误分类,本文首先分析中西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潜在因素,其次会提出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几点建议。旨在英语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交际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存在性别歧视的语言是人们性别歧视的观念在英语语言中的反映,这与文化因素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分工等方面密不可分.通过从词法、句法、语用和语义四个方面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揭示此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避免使用这些性别歧视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用学 (Pragmatics)是语言学中一个较新的领域 ,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研究如何通过语境 (com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 ,分十个方面论述了汉英社会、文化因素所造成的语用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其形成是人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和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语用因素的共同作用,它反映出语言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从文化内涵、语用功能的视角,通过语言实例,对汉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和探析。  相似文献   

13.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用含糊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含糊语言是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心理等语境因素。恰当运用语用含糊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更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文化心理、提问及称赞语三个方面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着不同的语用差异,要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必须注意汉英两种文化交际中的一些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礼貌用语是人们成功地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因素。汉语和葡萄牙语的礼貌用语差异可从语言本身、语用和文化三方面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中葡一系列日常礼貌用语(包括称呼语)的语义对比和语用、文化上的举例分析,阐述了这些差异对中葡跨文化交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琤 《考试周刊》2011,(25):99-100
学生的外语语用能力是其语言能力的构成部分之一。外语语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和学习者个体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母语文化、目的语国家停留和居住时间、语用输入方式等;学习者个体因素包括语用意识、文化身份、性格类型等。  相似文献   

17.
在日语中,语用缓和策略的使用远远多于其他语言。日本人在谈话时喜欢采取前置表现、间接表达、缓和标记语等语用缓和策略削弱或消除话语的负面因素,降低面子威胁程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探讨日语中的语用缓和策略的使用及其社会和文化心理成因。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文化和语用的差异性,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需要特别关注与重视,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引入文化因素和语用因素,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跨文化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所以需要从语用角度出发,合理翻译商务英语。笔者主要针对文化与语用对商务英语翻译作探究分析,并且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希望能够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是说话人在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元语用意识,它涉及意义产生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以副刊报告文学《SOS:一代宗师垂垂衰竭的史学生命》一文为研究对象,关注报告文学作者在选题、立意、创作思维、社会文化心理顺应、语码转换和转述等语用策略方面的意识突显,从认知和社会心理的维度探索副刊报告文学的创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曹岚 《教学与管理》2005,(11):70-71
文化教学指与人们交际或外语教学有关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近年来,随着现代语言学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语义学方面的长足发展和交际教学法的盛行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文化因素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加之英汉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日益频繁和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凸显,语言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