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上作文课,写作的题目是“老师”。喜欢写这个题目吗?生:(勉强地)喜欢。师:假的。怕我难过,故意说喜欢,其实不喜欢。(生笑)是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写了多少次老师,写了多少个老师呀!没什么好写的了。——我这话是不是说到你们心眼儿里去了?  相似文献   

2.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10,(10):54-56
导语:花园与荒原 师:(板书:花园、荒原)看到这两个词,你们想到了什么事物? 生:看到花园,我想到鲜花;看到荒原,我想到一片杂草丛生的景象。 师:请同学们跳出花园和荒原,看到它们,你能联想到什么东西、人物或心情?请同学们大胆联想,写下你联想到的内容。(生写作,师指导,5分钟)  相似文献   

3.
王秀芹 《新疆教育》2012,(14):107-107
课文的题目,有的是课文的中心,有的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的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好课文的题目,就可以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少走不少的弯路,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利用三篇课文来谈一谈我是如何利用课文题目来达到教学目的的。《四个人和一个箱子》课堂实录(部分):老师板书题目《四个人和一只箱子》。读课文三遍后(自由读、同桌读、四人小组读)。师:请同学们画出文中描写这四个人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读几遍,看看这是四个怎样的人。生:这是四个守诺言的人(我们答应过他)。生:这是四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回去)。生:这是四个爱财的人(我能保证你们能得到丰厚的报酬)。生:这是四个团结一致的人。师:有不同意见吗?生:这是有过怀疑同伴,有过分歧,甚至争执、动武,但最终团结一致的四个人。师:何以见得?生: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然而比沉默更糟糕的是,在他们的脑子里,反反复复的出现了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对丛林和死亡的恐惧,甚至对同伴的怀疑。师:请同学们反反复复读一读这一句话,试一试看能否四人为一小组:互相配合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呢。(七八分钟后)生1:抬着这个箱子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丛林。我想家了,真后悔离开他们,咱把它扔了吧。生2:不行,麦克,难道你忘了对格拉夫的承诺。生3:是啊,我们答应了格拉夫要一起把这个箱子搬出去的。  相似文献   

4.
(一节公开课前几分钟,李老师再次和宜都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专心致志的看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山中访友》。章题目是《山中访友》,我今天是宜都访友,我第一次来宜都。(生笑)  相似文献   

5.
<正>一、抓预测,从题目猜想感知人物特点师: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生活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走进(指课题)——生:(读)刷子李。师:从题目中预测一下刷子李是干什么的。生:是粉刷墙的。生:是个粉刷匠,能挣钱。师:(出示题目《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刷子李》相比,同样是写人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生:《刷子李》一读题目就知道主人公有拿手行当。  相似文献   

6.
一、看材料,感受和谐场景 师:这是我很喜欢的两篇儿童文学作品,请看大屏幕.(PPT:“珍珠鸟”、“小狮子爱尔莎”.) 师:根据题目,猜猜作者会写些什么? 生1:我猜作者会把鸟儿写得像珍珠一样洁白. 生2:可能会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珍珠鸟的样子. 生3:可能会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的过程. 生4:会用童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这两只小动物的故事. 师:那就带着你们的阅读期待,快速浏览,解开心中的疑惑吧!时间4分钟,温馨提示:注意手指要放中间,注意力集中,抓紧时间. (生快速阅读两篇文章) 师:猜想的内容作者都写出来了吗? 生1:没有,但我不觉得遗憾,因为这里面写到了许多让我感动的情节.  相似文献   

7.
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参观,进入动物学校可不容易。(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2+3+6 5+5+54+4+4+4 9+1+63+7+8 2+2+2+2+2师:你们能打开大门吗?(生看着题目,开始思考)师: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们找找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的加数很特别。生:我觉得"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1.好题目。师:我想认识这些同学——(师出示姓名,生念)师:我为什么把这些名字输入电脑,展示出来?因为他们的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9.
师:(出示1、2、3、4、5、6、7)谁来用不同的方法把这几个数读一读。生(1):1、2、3、4、5、6、7。生(2):多、来、咪……生(3):one、two、three、four……生(4):7、6、5、4、3、2、1。师:生(4)与其他三位同学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生:生(4)是从大到小倒过来读的。(板书:倒)师:下面,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七上八下”,打一个分数。生:78(板书)师:你们能把78倒过来读吗?生:87(板书)师:谁来说一个分数,再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6、65;45、54……)师:请大家仔…  相似文献   

10.
一、自读课题,感受“爱国情” 1.讲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 2.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板书生谈的感受,指出“爱国”。(生再一次读课题)  相似文献   

11.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东方之珠),大家读两遍!(生读)题目中的“东方”是方向;“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这个题目还有个引号(补上引号和题号)。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要问的呢?  相似文献   

12.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环节一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月光曲》。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3.
一串句子,一个故事——概述中学表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板书:木笛)读一遍。(生读)同学们课前把课文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4.
片段1:师:谁来读一读写“我”摸海星的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生:(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师:能告诉大家“我”是怎样抓海星的吗?(生再读,读得和刚才差不多)师:你觉得抓海星容易吗?生:很不容易。师:那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相似文献   

15.
师:(出示题目:学校印室小王阿姨每分钟大约打字105个,她用28分钟打完一份稿件,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字?)看了题目,你能估计出来吗?请把你估计的过程写下来。  相似文献   

16.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17.
一、审美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美文。(投影《湖心亭看雪》原文)因为是文言文,请大家先跟着我一句一句地朗读。(生跟老师朗读)师:下面我读两遍翻译,你们读两遍原文。师:整体有什么感觉?(众生沉默)师:直接感受,说得不准确也不要紧的。生1:画面很美。师:给你感觉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听了组内教研课《少年王冕》,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我深有启发。片段回放师:读了课文《少年王冕》,文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王冕是个学习很用功的孩子。生2:王冕是个学习刻苦、认真的孩子。生3:王冕是个体谅、理解母亲的好孩子。生4:王冕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师:对王冕的学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5:“勤奋好学”。(师板书)师:对王冕体谅、理解母亲方面,能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生6:“孝顺母亲”。(师板书)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位日本著名作家创作的童话。(生齐读题目:去年的树)课文说的是一对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这对好朋友是——(生齐:一只鸟儿和一棵树)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是否需要再练习练习?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流程】一、梳理“文中月”1.第一个挑战:读题目,品月味。师:同学们,这一课预习过了吗?我现在来考考你。第一个挑战:读一读题目。生:月是故乡明。师:这个题目出自一句诗,既然是句诗,就要读出一点诗的味道。再读一遍。(生读)师:这个题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季羡林先生借用这一句诗,透过天上的明月,写了这篇散文。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看看你的嘴巴里有什么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