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陈杰 《编辑之友》2015,(11):34-38
在当下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语境之下,分析我国高码洋时尚期刊业的产业环境,并进而探讨其持续发展的竞争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波特的"五力模型"视角出发对我国高码洋时尚期刊产业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码洋时尚期刊业竞争异常激烈,同时面临替代品威胁较大、客户价格谈判能力升高等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高码洋时尚期刊应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应对5种力量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期刊产业市场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期刊产业市场规模巨大,近年来出现增长失速现象。期刊发行与广告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期刊市场中同质竞争现象表现得比较明显,市场进入壁垒很高,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为了优化期刊产业市场竞争机制,亟需通过多种途径建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期刊广告市场集中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期刊业经历了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型,期刊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期刊广告发展情况来看,到2008年,期刊广告经营总额增加到31.02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286倍,远远超过期刊种类和总印数增加幅度.不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期刊广告投放比例较小,市场规模非常小,市场还没有成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期刊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仅仅从期刊市场规模的变化无法看出市场竞争状况,为了分析期刊产业广告市场竞争程度,笔者借助产业经济学中市场集中度衡量工具来透视期刊广告竞争与垄断状况,为做大做强期刊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谈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能力与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期刊业进入了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一方面,各类期刊面临着国内同类期刊和国际期刊的双重竞争:另一方面,众多媒体与娱乐产品对期刊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留强汰弱、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市场竞争中,现代期刊编辑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竞争结构看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出版业正处于产业形成的初期,呈明显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一方面,参与竞争的中小出版企业数量较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异性却不大,替代性较强;另一方面,出版业受国家高度控制,国有出版企业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垄断性较强.因而总的看来,出版市场竞争相对缓和,竞争尚不充分.按照战略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结构原理,产业内竞争的根源在于行业内经济结构.一个产业内竞争存在着五种力量,即产业内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者和购买者,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获利能力,从而最终决定产业发展的未来格局.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中国出版业.  相似文献   

6.
努力提高妇女期刊编辑的审美意识已成为业内人士的一种文化共识,原因有三个: 第一、从妇女期刊的市场看.目前,全国已有几十种妇女期刊,这些期刊无论是在形式的设计包装上还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无论是在市场价格、读者的定位上,还是在营销渠道的形式上,几乎是大同小异,使得妇女期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因此,要想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生存空间,妇女期刊的编辑就必须提高审美意识,升华自己刊物的品位,使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得到审美口味越来越挑剔的读者的认可,否则就会在妇女期刊的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7.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的市场竞争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的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以及自身优势和劣势,确立市场目标定位,制定明确的市场竞争战略,包括作者群体的争夺,对同类期刊内的竞争策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使期刊在市场角逐中保持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当今战略第一权威、"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博士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驱动产业竞争力的五种作用力模型",即一个产业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的竞争驱动力:进入壁垒、替代威胁、供方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和行业内竞争.①这些竞争驱动力汇集起来决定该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该利润潜力会随着这些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姜燕 《新闻世界》2010,(6):194-195
本文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生产、销售、发行等角度提出了期刊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竞争力战略领域内的研究大师迈克尔·波特将影响竞争和决定竞争强度的因素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因素: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以及买方的议价能力。[1]也即著名的五力模型理论。这套基于产业角度的分析方法能使人们很好地理  相似文献   

11.
读至上,内容为王,是期刊市场竞争法则。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特别关注》杂志,置身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创新读定位,创新编辑理念,传播幸福哲学,展现和谐魅力,赢得了读的喜爱,短短6年时间,杂志期发量就突破200万份。期刊界将其誉为“黑马”,因为,当今中国9468种杂志中,只有两三种杂志达到了这一境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认清自身和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对每个移动通信企业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专利情报为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客观、理性和深入分析的途径.本文运用该方法构建起专利活动强度和专利质量相关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矩阵分析对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予以剖析.本研究旨在认清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技术创新格局,进而明确国内企业的战略定位.研究指出,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主要的竞争威胁来自美国企业,其次才是欧洲和韩国企业.这不仅取决于企业的专利地位,也取决于企业专利战略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期刊的竞争,说到底是理念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办刊理念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具体来说,期刊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就是要构建期刊现代化、专业化的生产和营销体系,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和营销能力。故此,笔者提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最大的50位人物之一,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指出,有五种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影响产业竞争态势。在与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的博弈中,有三种提供成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中国期刊产业的发展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期刊产业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在明确什么是期刊产业化之前,应该界定一些“产业”和“产业化”的概念。关于产业的概念一般有三种解释:一指私有土地、房屋、家产;二是经济领域内“在事物场所以某行业开展的经济活动”;三是指工业.如产业工人、产业革命等。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交易成本、人力资源市场、规模扩张、品牌竞争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一本文从媒介产业集群现象的出现入手,着重对媒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探讨,并提出培育媒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打破了电信、互联网、多种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的产业边界,形成一种新型的产业业态.在这一产业融合过程中,传媒机构的市场行为战略从一种基于静态的范式转变为一种基于动态的范式,信息竞争、标准竞争、自我竞争、边缘竞争、合作竞争对于传媒产业来说都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期刊作为一种商品,必然要参与市场流通和竞争,接受市场检验,随着期刊市场的发展和期刊竞争的白热化,发行渠道管理是否得力,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期刊的生命力。时下已经有人提出,渠道的建没和管理同人才、实力和核心机密一样,是期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期刊社如何建设自己的发行渠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销售网络,直接关系到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书业深度营销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已进入以整个价值链为主体的整合竞争时代,随着书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集团化发展的愈演越烈。书业竞争也将由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沟通竞争等单一的竞争策略过渡到以整个书业产业价值链为主的整合竞争时代。本文从深度营销的概念入手,结合书业实际,界定了书业深度营销的概念、基本理论架构以及在运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多版化期刊采访与分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有关专家学者曾对期刊业作了“十大预测”,第一个预测就是“期刊产业将由高速成长的前半期向后半期过渡,期刊将向多子刊、多版化、多主题化、短周期化扩张”。正如预测所言,近几年来期刊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期刊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知名期刊抓住机会,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继改名、改纸质、改开本、改刊期的尝试之后。又开始新的探索,期刊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个新亮点——即期刊的多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