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打进匪窟》的戏曲教学是教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这一课程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小说对比,让学生感知戏曲剧本的表达特点;通过阅读和补写剧本,让学生感受杨子荣的英雄形象;通过"念一言唱一句"的形式,让学生对民间戏曲、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这样,使戏曲课堂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2.
曲,作为清唱的叫散曲,作为演唱的叫剧曲。所谓剧曲,就是古典戏曲剧本中的曲子,也就是古典戏曲的唱词。它随着戏曲的产生而产生,它依附着戏曲的存在而存在。它是以一种新的韵文样式出现于文学剧本之中的,具有某些独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对它的特点作一些研究,这对古典剧曲的认识,和对当前戏曲唱词的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比对不同版本《高文举》的剧本内容。探究剧本展演的本质:展演促成剧本多样性。同一剧本是随着年代转换、服务对象、演出者及演出地点的变化而导致剧本内容的变异;作为戏曲演出的一部分,剧本呈现出动态的生命特征。  相似文献   

4.
鲁凝(即金重)同志是我省著名剧作家,他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云南地方戏曲剧本创作,一共写了花灯、滇剧等剧本近五十种,其中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三十多年来,鲁凝一直在戏曲  相似文献   

5.
秦岚岚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3):55-58,116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6.
《梨园集成》是清末李世忠所编的现行刊行最早,汇编剧本较多的皮黄剧本选集。李世忠酷爱戏曲,在革职安庆期间,开办戏曲科班,演出皮黄戏。《梨园集成》即李世忠请戏曲演员口述并请人修改后所编订的。但是,由于编纂多为教学之便,文字书写上多异体字和俗写字因此不便于阅读和理解。今用训诂学知识结合俗字规律考释七则疑难字词,以期达到便于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今乐考证》采用文献考证的方式对前代有关戏曲进行了研究,它是以《录鬼簿》为底本,对元杂剧的剧本名称、种类、剧本同一名称等方面进行了颇为用力的考证,尽管在考证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些错讹现象,但其在剧作家生平、杂剧种类、杂剧名称、剧本考证、世人评论等都有相当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曲分两类,作为清唱的叫散曲,作为演唱的叫剧曲。所谓剧由,就是古曲戏曲剧本中的曲子,也就是古典戏曲的唱词。它附着戏曲的产生而产生,它依随着戏曲的存在而存在。它是以一种新的韵文样式出现于文学剧本之中的,具有某些独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对它的特点作一些研究,这对古典剧曲的认识,和对当前戏曲唱词的创作都是有益的。这里,我谈谈剧曲的特点之一,即剧曲源于诗词,别于诗词。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他留存的有关戏曲的著作不多,却明显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态度,对当时剧本的改编、演唱艺术、演员修养、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态度、戏曲的社会作用等,都能从文艺学、社会学角度密切予以关注。这对我们了解当时剧坛,特别是昆曲剧坛的兴衰,了解昆曲的演出和传播,都有重要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贞 《考试周刊》2011,(76):33-34
戏曲字幕是用于舞台表演时同步播放的译文,它的翻译与用于阅读的戏曲剧本翻译是有区别的。作者结合实践,以越剧《救风尘》字幕翻译为例,探讨了戏曲字幕翻译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从历史的角度而论,戏曲音乐在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作曲家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极大的。我们知道,戏曲艺术本来就是剧本文学与音乐艺术相辅相成而发展起来的,音乐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就因为我们历来对戏曲音乐所具有的“民间音?..  相似文献   

12.
《草桥结拜》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第二场。教学这一剧本,既体现剧本的特点,也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的特点。通过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读懂剧本,初步感知戏曲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学写剧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穴一雪高则诚和琵琶记穴节选雪蓝凡南戏是运用南方的语言、南方的歌曲进行创作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流行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是今天保留有文字剧本的最早的戏曲剧种。南戏又称戏文、南曲、南曲戏文和南戏文。因其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穴一名永嘉雪地区,故又称作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相似文献   

14.
元曲之所以能走向繁盛,是因为元曲题材的生活化、功能的娱乐化,其决定性因素是"观者挥金与之"。这对于我们反思今天的戏曲现状有镜鉴价值。今天的戏曲在题材、功能等方面与元曲相比较,是"戏不像生活"、戏不"娱人",致使"台下的观众没有台上的人多"。围绕拯救戏曲这一主题,拟采取加强法治保障,创作出既能反映生活更能娱人的剧本,研究观众和开掘市场等措施来改善戏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题材流变、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文化要义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论戏曲选集的戏曲批评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戏曲选集是戏曲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过选、弃作品的形式,序、跋形式,评点形式,将所选戏曲作品的分类和次序编排,将剧本文字、情节作有意更改或增删,对戏曲作出宏观、微观,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批评.这种批评具有时效性和群众性,有着其他戏曲批评形式所不具备的价值,对我国古代戏曲批评的研究具有极大的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临桂籍人士朱凤森是清嘉庆、道光间较为知名的剧作家,有戏曲剧本集《韫山六种曲》存世。但因传本稀见,学人难窥其全貌,《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等专业戏曲文献对其版本、内容等的记述,多有错误。今据所见刊本及资料,对《韫山六种曲》的成书、内容等加以介绍,并对其在地方戏曲研究等方面的资料文献价值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弘扬、发展、繁荣戏曲艺术 ,笔者认为 :其一 ,要注重出精品 ,即与时代合拍、有生活气息的精品剧本 ;其二 ,要有敬业精神强、专业基础深、素质好、有一定创作能力的优秀表演、导演人才。做为戏曲教育部门 ,应该把培养尖子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现在剧团对聘用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急需培养一批尖子人才以满足剧团用人的需求。由此可见 ,戏曲教育是繁荣戏曲艺术的基本保证 ,关系到戏曲艺术今天和未来。那么 ,怎样培养尖子人才呢 ?何为尖子人才 ?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19.
宋元时代的北曲杂剧、南曲戏文都普遍采用衬字,形成了戏曲文学的独特样式.就剧本而言,造就了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文学体裁;就语体形式而言,开后世文学通俗化、口语化的先河;就戏曲艺术而言,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长于抒情和虚拟出表演的形式基础.大大丰富了戏曲文学的表现力,其影响不止于一代,不限于一体.元杂剧作为综合艺术,是一个包含着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这些艺术元素来源于不同的艺术样式,有着各自的长处与特点.它们在戏剧这一艺术整体内部互相矛盾、制约、交流,溶合,推动着戏曲艺术的变化与沿革.除了社会生活的要求,不同地域、风格、剧种的交流之外,各种艺术元素在戏曲内部相互制约与相互突破的矛盾运动,也是决定戏剧形态,包括文学形态(剧本)、音乐形态(曲调)、表演形态(科介)的重要动因.中国戏曲艺术第一个辉煌点元杂剧,应该是多种艺术溶合交流的产物.今天,元杂剧的曲调久已失传,它的表演程式(科介)也难以再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有元杂剧的文学形态剧本.尽管剧本与演  相似文献   

20.
张生筠的《戏剧艺术论》(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92年版)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戏剧理论专著。全书包括戏曲理论、戏剧理论、剧本研究三方面内容。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戏曲理论部分。毋容置疑,由于中国戏曲表现形式的自身特点,因而长期以来不少人对戏曲艺术形成种种偏见,在这种情势下戏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甚至有断档的危险,而对戏曲表演理论的研究也显得十分寂寥。张生穷先生能步入戏曲理论的研究行列,并有《戏剧艺术论》一书出版,确实是像冯刚教授在本书序言中所说:“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日益遭受严重挑战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