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兴起于西汉的谶纬之学,通过依附于官方哲学——经学获得国教神学的地位。由于儒学方士的融合,"学随术变"的思想推动,谶纬与经学相互吸收,互相利用。通过神化经典、神化孔子使谶纬与经学地位平分秋色;经学借助谶纬,迎合统治阶级对谶纬的迷信,以此来维持其现有地位。在两汉,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经学谶纬化顺应了时代潮流,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一种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2.
明代末期的小说色情描写所呈现出的“设心图淫、得逞贪欢、报应祸身”结构模式,是适应在明末特定政治形势下所形成的“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社会思潮而产生,并与当时士人的思想观念、社会地位以及一些特定文化需求相关至切;明末士人对“情”庄严而以“至情”出之,同时对“情”随便而以欣赏态度描写色情,这种对情的矛盾态度也直接影响了这一小说色情描写的结构模式;同时,这一结构模式还与当时社会生活实际、这一现实生活影响下的作家的小说功利观念、佛教对当时小说作家的结构思维影响有关.明代末期小说色情描写不仅于创作上形成了这样的结构模式,在当时一些小说评论和小说非情节因素中还表现出一定的理论上的自觉追求.对这一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说明,可以见出与小说发展、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性表现或理论质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展现1996年~2012年间有关杜威教育思想在世界传播和吸收的研究状况,本文认为国外这类研究在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方面显出多样性,其方法论大多可用“外化”理论解释,方法上呈现为历史与比较分析结合的走势.这种结合为揭示与解释教育知识的跨文化传播与吸收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历史案例,并促成国际视野的建构.其研究案例有助于重新评价杜威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也有助于理解和借鉴“外化”理论以及历史与比较研究结合的取径.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是较早返身于传统的作家。在“礼失而求诸野”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中,传统价值观念成为他文学作品思想价值建构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儒家文化使其在追求“文学大道”上具有了“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佛则参与和完成着他个人思想的转化,使其超越孤独和悲观,逐渐转向光辉明朗的状态。老庄等道家思想开拓了他的文学思维。贾平凹对传统文化不是教条地学习和运用,其在承续各类文化时能融会贯通,注重人格的养成,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封建社会,儒学历来是各朝统治阶级维护和加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但是无论哪一个朝代,儒学的作用和影响都远没有像汉朝那样广泛和深刻.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汉朝实行“独尊儒术”,以“经”治国的方针.在“独尊”以前,儒学同其他学派的地位一样,都属于游学.“独尊”以后,儒学具有官学地位,被尊称为“经学”,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经典被称之为“经书”,具有法典的作用.儒学的“独尊”从武帝始,至元帝全面完成.随着“独尊”地位的逐步确立,儒学日益政治化.儒学的“独尊”和政治化,虽然使自身上升到经学的崇高地位而盛行一时,但在另一方面却导致自身(经学)的蜕变,作为学术派别和学术理论所原有的宗旨、理论、学风、道德等特征逐渐消退;政治化还使经师儒生日益卷入政治争斗的漩涡而带来灭顶之灾.于是到东汉中后期,经学逐渐步入衰落的归程.  相似文献   

6.
朱载堉(1536—1611)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他生活在明中、后期,历经世宗、穆宗、神宗三朝。是时,我国社会经济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促进了经济、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从而形成了一股进步思潮,冲击着封建传统和经学、道学的束缚,而朱载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十二平均律数理理论的首创,是其对世界文化史的独特贡献,而毕生从事科学研究、科学实践,在科学思想上闪现出新时代的曙光,则使他成为我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一、开我国历史上“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认识之端倪朱载堉对世界文化最为杰出的贡献,是创建了十二平均律的数理理论。他努力在一个音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小说理论,是小说理论家借西学东渐之势变革传统文学观念的初步成效,林纾、严复和梁启超等人从情、理、事三个不同方面与西学构成纽带,使得小说开始了近代转型,确立了近代品格,产生巍然可观的理论成果。这一时期的小说理论以开启民智为主导思想,强调小说的政治功用与社会地位,并对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创作手法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成为整个近代文学思想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是思想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在经学文学化过程中,文学不断从传统经学中汲取养料,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经学通过文学的生动表达,拓展了经学本身发展的文化空间。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大量引用《诗经》"二南"的诗句,直接影响着小说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以及小说伦理的特殊指涉等,使小说在创作上呈现出强烈的经学化倾向。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经学化的原因复杂,一方面,时代变革过程中经学裂变对文化进行自我选择;另一方面,人们用文学的心态观照经学,在文学召唤中对经学做出了应答。  相似文献   

9.
《隋志》秉承了《汉志》关于小说发生情况、标准、功能的编录观点。由于东汉以后,经学衰微,诸子学说旁落,道教盛行,佛教广泛传播,打破了儒学在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学术文化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文人文学创作活动频繁,个人文集及总集、选集的编纂日益兴盛,小说获得了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六朝关于小说“真实性”的讨论,使小说披上了儒家思想的合法外衣,小说完成了从“街谈巷语”到文人写作的嬗变,拉开了唐人“有意为小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一书共选入论文二十四篇。收入了关于探讨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历史发展的线索、小说理论家对小说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幻奇派」小说理论发展的历程和我国白话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等论文,还有专文着重讨论了评点派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明代后期小说理论的发展及其原因。对于我国古代评点家李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