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生 《收藏》2013,(7):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07,(10)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喜"字罐(见图)。该罐高21.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6.5厘米。罐口收敛,露胎。肩上饰有一圈回纹,罐腹分别有三个"喜"字和缠枝牡丹纹,构成此罐的主题纹饰。瓷罐内外及罐底施透明釉,圈足内外斜削较尖,并有火石红。整个瓷罐釉色  相似文献   

3.
正杨永德先生伉俪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捐赠品中有一件南宋吉州窑绿釉八角形枕(图1),沈面划三处蕉叶纹,侧壁印牡丹纹,转角处饰竹节形柱。该枕的珍贵之处,在于钤有"严家记"印,明代《格古要论》记载:"吉州窑……宋时有五窑",这件瓷枕上的"严家记"戳印,印证了这一记载。多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永和镇窑址进行调查发掘,先后发现有舒、陈、谢、郭四姓窑户的铭记,独缺严家。另一件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花卉诗文束腰枕(图2),黄白色胎,枕的六面绘有纹饰,两端  相似文献   

4.
何闽生 《收藏界》2013,(6):46-47
十年前,我在本地古玩市场上淘得一件清代青花瓷罐。2011年7月11日,"CCTV《寻宝》专家走进连云港"鉴宝活动在连云港市博物馆举行。该罐经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邱小君先生鉴定为真品。此罐(见图)高23.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9厘米。口沿部绘有14个乳钉纹,罐内腹壁上因柴窑烧制而自然形成的5个鸡爪纹,罐底圈足无釉处露出火石红,  相似文献   

5.
楼钢 《收藏》2009,(11):55-56
这是一件广东民间收藏的南宋黑釉描金盏,直口,斜腹,浅固足,口沿部有圈棱。施黑釉,釉层较薄呈酱色,外腹釉层接近盏底,底足无釉,露灰色胎。盏外腹无纹,盏心有描金图案,金彩已脱落,仅残留纹饰痕迹(图1)。  相似文献   

6.
王依农 《收藏》2020,(4):14-17
英国巴斯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一例褐釉贴塑人物大罐,此罐器高达73.2厘米,撇口粗短颈,肩设六系,系端贴有"王"字虎面,系间贴塑折枝菊花,腹部上下两周卷草,内饰主题纹饰,以刻塑并用:塑为山峦、人物、景物;刻则用于山石、云雾、花草等细节处。褐色釉,釉不及底,粗砂胎。(图1)此罐所用主题纹饰为经典的景德镇青花风格,多见于15世纪(图2、3、4)。因云漫其后,作为画面的主要布景。  相似文献   

7.
王蔚华 《收藏界》2013,(6):51-54
清代外销彩瓷造型丰富,纹饰艳丽夺目,并带有外来文化特色,给人一种新颖、秀丽感。本文介绍的10件清代外销彩花瓷盘由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造型均为圆形,宽板沿,浅腹,坦底,圈足。胎薄色白,质坚硬,釉面温润,玻璃质感较强,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板沿与内底都有彩花纹饰。1.青花矾红花卉山雀纹瓷盘(图1)口沿描绘褐釉,板沿两道弦纹间饰斜方格纹与四组花叶纹,其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件题款很特别的粉彩小罐(见图)。这件粉彩小罐高9.5厘米,上面有一个直径达10厘米的宽沿盖,在盖的边缘有一圈描金,顶端有一兽钮。罐体直口丰肩,罐口直径为7.5厘米,底足直径为6.5厘米,罐身两侧每边各有两双系耳环,泥鳅背圈足。罐通体外施绿釉,内和底足施白釉。在盖和罐体上绘有精美的凤和牡丹  相似文献   

9.
1978年安徽省文物总店在合肥市肥东县征集收购了一件宋代瓷枕,经鉴定属于宋代吉州窑生产的瓷枕。此枕为长方形,束腰,长28.6厘米,宽11厘米,瓷枕胎为米黄色,质较坚致。枕面施白釉褐彩彩绘,枕的六面均绘有纹饰,上下两面为白地褐色彩绘水波纹,前后两面为白地褐色彩绘卷草纹,两端面为白地褐色彩绘花卉,一端有一直径为1.5厘米的通气孔,孔位于花蕊处,另一端的四角有垫烧痕。  相似文献   

10.
定州静志寺地官出土定瓷除白釉瓷外还有其他釉色产品。例如:黄褐釉鹦鹉形壶(图19)、黄褐釉波浪纹盖罐(图20)、绿釉波浪纹净瓶(图21)、黄绿釉弦纹胆式瓶(图22)等是典型的低温铅釉陶瓷。这几件颜色釉产品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是北宋低温色釉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1.
孙艺灵 《收藏界》2010,(2):68-68
一、青花山水人物瓷觚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高38.5厘米,口径18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 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青铜觚,呈大撇口,长颁,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型挺拔,器身上下以凸弦纹上饰如意云头纹相隔,上下分别绘山水人物和瑞兽呈祥图纹饰。  相似文献   

12.
一、青花山水人物瓷觚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高38.5厘米,口径18厘米,系清代福建德化窑制品。青花山水人物纹瓷觚造型仿商周青铜觚,呈大撇口,长颈,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型挺拔,器身上下以凸弦纹上饰如意云头纹相隔,上下分别绘山水人物和瑞兽呈祥图纹饰。  相似文献   

13.
尹青兰 《收藏》2008,(5):77-82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有几件明末青花瓷瓶。先介绍如下:1.青花松鹤鹿纹瓶两件(图1)形制相同,高27.8厘米。敛口,短颈,丰肩,圆腹瘦长,向下渐收,矮圈足。全器内外均施釉,圈足足端露胎,足端外侧露胎较多,露胎线整齐,足端内侧露胎较少,且露眙线不整齐。釉面肥润,釉色白中稍泛青,有人小开片,口沿施酱黄釉。腹部一面绘松竹悔纹,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和来自国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知名专家来到湖南衡阳。眼前这件宋代衡山窑彩釉绘菊纹罐(图1)完美而异样,它的彩绘工艺既不是釉上彩也不是釉下彩,而是一种在素胎上涂白色化妆粉,粉地上用褐绿两色彩釉绘花,表面不再罩釉,一次烧制而成的高温彩釉绘花瓷。衡阳当地收藏家称之为"粉地彩釉绘花"。  相似文献   

15.
刘东 《中国收藏》2020,(1):78-81
元明时期,龙泉窑青瓷的模印装饰工艺颇具特色,印花纹饰题材丰富多样,尤其是人物故事纹题材较多出现,为当时社会所喜闻乐见。安徽博物院就收藏有一件明代龙泉窑青釉模印二十四孝故事纹碗(图1),其高8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5.8厘米,于上世纪50年代在安徽省治理淮河工程中出土。  相似文献   

16.
玳瑁釉盏和黑地白花莲纹瓶,南宋吉州窑烧造的生活用具,安徽省博物馆藏品。前者是1959年由上海博物馆调拨的,后者为1955年安徽巢县宋墓出土。两器皆完好无损,为宋代瓷器珍品。玳瑁釉盏,碗式饮食用具,口微敞,斜直腹,矮圈足,高5.5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3.6厘米。通体施黑釉,釉质晶莹,肥厚滋润,釉面呈玳瑁状的黄褐色斑块。近足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20,(6)
正侯母壶是1977年3月至1978年10月曲阜鲁国故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重器(图1)。该器略呈卵形,平口直领,圈足,两侧有四系,上两系作兽首衔环形,壶身纹饰分四区,最上饰夔纹,次为三角纹,再次象鼻纹,下饰三角纹,圈足饰垂鳞纹,盖作蟠龙形,盖沿两侧各一系,盖沿和壶领有对铭,各一圈十五字:"侯母乍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该器通高39厘米,口径10.2厘米,腹径27厘米,足径19.3厘米,口壁厚0.5厘米,重6.8千克。  相似文献   

18.
张朝晖 《收藏》2011,(2):30-3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有唐以来的出土瓷器珍品:唐瓜棱三足白釉盖罐(图1) 1985年5月岐山县凤鸣镇李家沟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塔式罐、乾元通宝等随葬品。通高6厘米,腹径6.5厘米。敛口,有盖,鼓腹,平底,下有三足。通体施白釉,釉不及底。从造型、胎釉等方面分析,应为唐邢窑系产品。唐褐釉执壶(图2) 1988年11月岐山县凤鸣镇陈家河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开元通宝等。此壶通高11.6厘米,口径4.8厘米。喇叭形口,圆唇,束颈,圆肩,平底,短直流,颈肩部有执手,深褐色釉,底部露胎。  相似文献   

19.
陕南安康地区处在秦岭和巴山之间,地僻偏隅,古代交通极为不便。但这里竟发现一些西夏(公元1032-1130年)武威窑口的瓷器,这说明古代陕南通过褒斜道、子午道及汉水等途径和外界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笔者前几年收藏了一件西夏鼓形葵花纹褐黄釉扁壶(见图),高32.5厘米,鼓腹径27厘米,厚8.5厘米,足径9.5厘米。小撇口(残),扁圆腹,四系,喇叭口形。两面圆腹周堆塑一圈鼓钉纹,内剔雕葵花纹,中心区为一八瓣葵花,每个葵瓣塑  相似文献   

20.
高学训 《收藏界》2015,(3):54-55
笔者早年收藏品中,有一洪洲窑器物,为一西晋青瓷褐彩羊形器(见图)。器长22厘米,高17厘米。造型为一立式犄角公羊。羊体颀长、圆润,有三道双圈弧线纹,羊两颊饱满,长须下垂,神态安祥,抿口敛神,两耳竖起贴于脑侧,两眼炯炯有神,双犄卷曲,羊体上身有一圆形孔口,内空。羊体全器施青黄釉,犄角、眼、尾等处均施褐彩。全器造型比例准确,线条优美,尤头部刻划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