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运用人口预测和增长曲线拟合方法,利用2018年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对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规模和结构等状况进行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总规模将持续增长,预测到"十四五"末期将增长至8471万人,到2035年达到1.9亿人,2050年达到2.6亿人。未来一段时期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老化,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将快速增长,对锻炼场地、专业组织和指导人员的需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李宁 《体育学刊》2012,(1):31-34
对1996、2001和2007年我国3次群众体育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多;有职业的与已婚者参加锻炼的增多,无职业的与未婚者减少;每周参加2~3次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上升;"健身走"、"跑步"是主要锻炼的项目,以"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呈增长趋势;影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性因素所占比例下降,客观方面因素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儿童、少年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国内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其身高、肺活量、心容量、背力、握力、运动能力都明显高于同年龄的普通同学。可见,体育锻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十分  相似文献   

4.
传统养生类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使用 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中老年人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传统养生类体育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传统养生类体育的老年命质量明显大于非体育锻炼人口。对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实行传统养生类体育干预,发现经过一年系统的传统养生类体育锻炼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说明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建议在社区体育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了解高校社区居民锻炼动机、锻炼项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特征等,结果表明:高校社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明显多于一般社区;锻炼的首要动机是强身健体,获取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的差异性显著;喜爱的体育项目和坚持一年以上的项目呈高度正相关;影响高校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缺乏毅力、缺乏体育设施等。建议:建立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提倡社群化管理模式;完善体育设施,提供多方位配套服务,更好地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以体育为重要手段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时代需求,对青少年近视防控中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概念解析、效用表现及潜在机制进行梳理,明确了户外环境与体育锻炼的效用要素及效用归因。结果显示:融合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的户外体育锻炼,将“户外”与“锻炼”2种效用因素同置于“体育”的微观与宏观场景之中,使环境调控与身体训练在促进青少年近视改善的同时,将环境的嵌入与身体的在场延伸为人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由此确证了户外体育锻炼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综合效用。未来研究应在内化户外体育锻炼微观与宏观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具身认知的效用机制对青少年健康认知及体育理念进行引导,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未来体育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体育人口结构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利用Logit变换体系和人口预测模型确定陕西未来年龄人口数的变化趋势,结合全国和陕西省有关体育锻炼的调查数据,对2001-2050年陕西省未来体育人口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未来体育人口在年龄、性别、增长率、老年系数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集中反映了陕西省的目前经济和文化所影响体育人口形成的基本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同地区群众体育需求程度和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十几个省市的34个社会阶层人口进行的群众体育需求程度和现状的调查,获得了三大地区人口体育锻炼次数和时间、体育需求程度和健康态度、参加锻炼项目、体育组织化水平和体育指导程度、体育目的、体育活动场所、体育支出和接受体育宣传程度7个方面的有关数据,并进一步作了比较研究,分析、归纳出三个地区群众体育的不同特点及发展趋势,为确定我国今后群众体育发展的特点和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台州市知识分子人群从业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台州市部分知识分子人 群从业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形式、项目的选择、体育态度与行为以及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等进 行调查。结果表明,台州市知识分子人群体育活动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是很高,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的仅占调查人数的19.23%;参加体育活动呈现不平衡状态,男子好于女子,体育活动尚未成为 台州市知识分子人群闲暇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力低、习惯差、缺乏体育理论知识指导, 反映高校体育教学的长期效果还很不理想;把教学效果落实在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终身 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上,使其终身受益,才是高校体育的长久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科学的制定这一系统发展目标是我国大众体育各项工作开展的依据。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工具,构建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对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发展目标进行定量分析,并与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目标进行定性的对比分析,探讨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发展系统各要素之间是如何协同作用于系统发展的,从而验证系统发展目标制定是否具有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发展目标是切合实际的、可行的,而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发展目标是不切实际的。通过两次目标对比提示,在制定目标时,要以系统原理为依据,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充分考虑系统环境,防止所制定的目标带有盲目性,不切实际,造成实际操作中人力、财力、物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286例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及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86 例下岗职工的测试和调查分析, 得出被试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尤其是35- 50 岁的被试及文化水平低者更为显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比不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心理健康水平高,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被试者中锻炼人口偏少, 体育锻炼认识和锻炼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体育消费对于他们来说还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SF-36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QL)量表对民营企业女职工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8-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所占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30-40年龄段,但是不论哪个年龄段民营企业普通女职工的体育锻炼现状都不是很乐观 参加体育锻炼的民营企业普通女职工的生命质量都普遍大于非体育锻炼人口。对非体育人口采用体育干预,每天活动半个到一个小时,一年后对他们生命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经过体育锻炼后,民营企业普通女职工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说明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民营企业普通女职工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0月28-30日,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及体育俱乐部的代表10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次会议是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三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1999年,体育总局提出了创建青少年俱乐部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社会体育资源,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体育组织形式。并明确提出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青少年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一般线性回归模型(OLS)探索性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父母生活习惯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也通过影响父母的体育活动和屏前娱乐时间等生活习惯间接影响子女体育锻炼。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父母的生活习惯越健康,体育锻炼频率更高。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易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对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64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6.67%的大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60.6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经常锻炼的大学生只有22.70%;而在体育锻炼频率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从不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不锻炼者、偶尔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另外,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1.49%,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各自总人数的35.84%和24.29%。(2)不同锻炼方式的男女大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的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全国青年组和国内成人,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从不锻炼组、偶尔锻炼组和经常锻炼组的总均分依次为0.66、0.62和0.54,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5)非单独锻炼组的总均分略低于单独锻炼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理健康,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性别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西安市主要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兰平  杭孝平 《体育科学》2004,24(4):56-58,76
通过研究西安市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弱势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锻炼时间、项目选择、目的与动机以及在享有生活保障体系前后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并与西安市居民对比,分析其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心理状态等情况,为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弱势群体的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研、入户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结果和结论:西安市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令人担忧,与西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及体育人口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享有生活保障体系后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之前;充裕的时间是参加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社区应该加强对弱势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老年人体育锻炼人口的运动障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障碍成为福建省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流;不同的老年人对活动组织、指导和场地设施的需求各有不同。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提供实用的健身指导以及积极改善老年人的体育认知水平是促进福建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黑任务。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影响上海、东京两地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形态发育、体育锻炼以及学习、生活、习惯三项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上海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长期加速趋势远较东京明显,这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重要因素;上海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时间多于东京,是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高于东京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造成上海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在敏感年龄段较东京差的根本原因.建议以学校为中心,结合家庭、社区,建立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保障机制;扩大和延伸体育锻炼或身体活动的功能和作用;正确处理好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体育训练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据统计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与社会体育空间和时间供给不足、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生活饮食不健康等诸多因素有关。将"体感游戏"应用于青少年体育当中,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娱乐的心理需求,还能适当引导其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20.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人口"曾经是我国群众体育研究和群众体育实践工作中的一个十分广泛而流行的概念.2008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开始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体育人口"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近些年我国关于"体育人口"的认识和使用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出现了追长"体育人口"的倾向.科学看待"体育人口",有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