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针对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困局与问题,就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讨论。首先讨论如何理解体育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构建更加科学的目标等有关问题,提出要解决体育立德树人目标设定中“追全”“求大”“浮表”和“轻行”等问题。随后讨论如何建构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和教材问题,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德育团队编写的《体育弟子规》内容和《体育品行课课养》教材为例,对建构体育德育教材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讨论。进而对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方法论如体育立德树人的机理、创设情景、教程步骤等进行了讨论,还以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游泳课的教学为例,对培养学生意志的教学过程、教材准备以及实践效果进行介绍。最后,提出对大、中、小学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8点建议,即厘清学生思想品行突出问题、勾画学生身心健康“理想像”、摈弃极端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探索体育思政有效途径方法、加强体育树人的家校社共育、创编《体育课程思政教材教法》、研究体育师德内容与评价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以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为理论依据,以参与师范类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为实践依据,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法,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蕴及价值取向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探索性提出构建以重构专业培养方案为顶层设计、以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为突破口、以课程实施为主渠道,以课程评价为杠杆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旨在解决当前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育人铸魂之功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立德指向、立德责任、立德体系、立德过程、立德功能五重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实践关系。要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价值导向;建立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确保学生的身体素养培育与思想教育协调同步进行;突出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学校德育协同效应的一致性;强化体育课程思政引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和进程。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指引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和底蕴更加丰富,实践的范式和形态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结构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喻坚 《中国学校体育》2014,(4):29-31,4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以"运动技术技能"为取向的体育教师专业性定位,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体育教育的"隔离",导致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忽视,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所培养的体育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为此,提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应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建设方向是保证学生在体育课程习得的体育素养的同时能够习得道德素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就是在体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基于体验式项目活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从顶层设计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存在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尽一致;学术科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失调;教育类课程比例偏低,实践部分学时偏少”等亟需解决的问题,指出在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中,应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例,扩大选修课的限制学时和范围,相应增加实践环节部分的教学时数。  相似文献   

7.
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具身德育理论为高校开展以体育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以具身德育理论为研究视角,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中体育与德育融合不够深入,内涵挖掘不透彻;课程教学过程重技能教授,轻道德认知培养;实践中缺少道德冲突情境,弱化了道德行为;校园体育文化育德不突出,缺乏道德情感渗入。建议高校要深化体育课程思政,以体育具身加强道德认知;深挖体育实践赋能,以体育活动规范道德行为;强化体育文化归属,以体育文化培育道德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统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范围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心理和经验。文化传统对体育课程设置有很大影响。一、中国体育教育形式上完全运用了西方体育教育模式,然而文化心理上却不自觉地运用着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观。二、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文化中的德育精神,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以及寓德于一切文化中。这是我国体育课程在内容和目的设置时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体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然而,“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体育教育发展也存在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实践内容有待丰富、政策支撑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鉴于此,建议体育教育应在“大思政课”建设总体设计中发挥体育教育优势;建设主题式体育课程平台,拓展育人范围;创新体育教育内容,形成多维思政教育空间,以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水平,促进“大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设置整合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欣华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6):712-713,711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现状的反思,并对照新形式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武术类四个方面分析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可行性,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设置整合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对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至关重要。毛泽东在百年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经典范例,从体育概念认知、育人地位、科学功效、锻炼方法与原则等方面阐释了体育的教育内涵;其价值意蕴在于具有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导航学校教育理念、确立群众体育思想、提倡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价值。提出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立德树人,强调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寓德于体,提升体育品德的教育效益;健体育魂,实施项群化课程精准思政;为人师表,提高教师引领的专业能力;激发内驱力,增强学生参与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本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提出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应强化学生的师范素养, 突出教育类课程的体育属性; 突出教育特点, 丰富教育专业课程, 加强教育职业技能训练; 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4.
李俭莉  刘成菊 《体育科技》2023,(5):122-123+126
高校体育专业《健康教育学》课程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思政元素。内江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健康教育学》课程团队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该课程教学中,为加强道德健康教育,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重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自豪感。在教学方面,通过创新教学管理路径和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联系,更好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在精神层面,鼓励学生成为积极的自我探索者,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促进学生的道德健康和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担负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体育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强身健体,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本文针对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完善公共体育课程、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变教育教学模式等内容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奠定扎实基础,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纪律精神、对群体的依恋和道德知性是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的主旨,依托大学公共体育的“课堂社会”,引导大学生在尊重社会事实和教师权威的基础上自觉做到对纪律的维护、指令的执行、责任的明确和道德的自主,让大学生在外在约束和内在欲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依据理性来从事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实现道德上的自由,塑造良好的道德人格。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不仅要重视班级风俗和教师的作用,还要借助体育科学教育来预建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李伟 《中华武术》2024,(3):57-59
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育当代青少年优良道德和思想作风,增强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分析革命传统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契合度,提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融入革命传统教育的三方面价值。继而构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革命传统教育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丹 《体育风尚》2021,(5):223-224
高校体育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发展当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路径,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手段。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机理,提出加强二者相互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带来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论认为,武术必修课程教学应向“淡化套路,突出技法,强调应用”的方向改革,并依此设想为科学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使武术类课程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育既要将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教授给学生,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是学校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思想的具体行动。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握好《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在体育教育中融入规则意识培养、集体意识树立、个人品质雕琢、校园文化建设等思政教育内容,从体育育人的角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思想教育上有很大的价值作用,这种价值观可以作用和影响于学生的言行举止,根植在学生的理想抱负中,助力小学生体育技能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