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研究“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形成的历史前提、方法学基础和发展现状,剖析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奥运备战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建设。在分析俄罗斯、我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对“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提出用“运动员培养理论与方法”替代“竞技运动理论”作为学科名称的设想;进而阐述俄罗斯著名学者Л.П.马特维也夫创立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理念、目标指向和基本原理,近年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遭受质疑的原因,以及主要质疑者Ю.В.维尔赫尚斯基提出批评意见的实质,并提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继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针对我国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应遵循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所揭示的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和获得最佳表现。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多次重要赛事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能创造最好成绩。在训练大周期中,训练内容、阶段以及负荷需要保持科学、合理的比例与动态平衡,使整个训练过程具有周期性、动态性、可调性。由于竞技体育赛事体制的改革与职业体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弊端日益突出,使强调一般训练的分期训练理论与具体的运动项目结合时,其指导性、普适性不强,难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全年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历史、现状、争论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年运动训练分期理论进行梳理,揭示该理论的历史、现状、争论及发展前景;运用该理论解决运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的有效性,提高运动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周明 《体育科学》1993,13(3):39-44
全年训练计划以周期划分理论和训练原则为基础,按照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律来制定和控制,全年训练周期的划分同样依照竞技状态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围绕年度最重大比赛划分为与之相应的三个训练期:准备、比赛和过渡期。通过对训练过程的控制,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文中以世界优秀短距离运动员庄泳为例,探讨优秀短距离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制定与控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和板块理论进行探讨。认为这2种理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分期理论建立在"竞技状态"形成规律及训练实践检验之上,平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子能力,坚持准备期中大负荷量低强度训练对"竞技状态"的基础作用;板块训练理论根据生物适应原理坚持在集中的时间内发展一二项与专项密切相关的能力,然后结合转化板块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7.
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回顾了马特维也夫在创立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方面所作的贡献,评述了其学术思想的特点,尤其对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竞技状态,作了详细剖析,并对现代竞技运动中按照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定性安排运动训练过程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运动实践表明.科学安排赛前训练,对于运动员能否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得比赛胜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使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在比赛中得到发挥.保持理想的竞技状态,其中有无规律可循,应该如何合理地安排训练和比赛.这是摆在每个教练员面前的难题。本文以优秀青年短跑运动员王雯珊的训练和比赛情况为内容,对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规律作一些探讨.以期为短跑项目的赛前训练、最佳竞技状态调控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1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队跳远运动员冬训期训练结构的安排。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适度的运动训练负荷能够使运动员机体产生生物适应现象,提高机体能力,让运动员在良好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运动员对外界负荷刺激产生适应现象是形成竞技状态的机制,运动员获得竞技状态需要经历竞技状态的形成、竞技状态的保持和竞技状态的消失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对训练分期问题的探讨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和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训练分期问题专门进行研究的历史,相对地讲并不长。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被吸纳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从此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全面加入奥林匹克运动。东欧国家从政治需要发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纷纷以国家力量投入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复杂理论观点,从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层次性、动态性以及诸影响因子间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个人运动项目竞技状态形成的复杂性特征,研究认为:特定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形成的训练必需有一个全面的、有序的、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予以认真实施,否则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最佳竞技状态;大多情况下脱离具体受训对象也就不存在一种绝对好的,或另一种绝对差的训练方案或体系;除了抓好训练环节外,不能忽视先天因素的选材和训练环境的营造等问题;运动员在发展过程中某阶段达到理想竞技状态后,为了继续进步,就必须抛弃旧的状态并为获得新的状态建立基础,就要求本质性地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所有组成的成份,进行改造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讨论联赛赛制下篮球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周期训练,既丰富了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指导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过程,促进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提高参赛队伍竞技水平,从而提升篮球项目国际竞争力。篮球职业联赛队伍年度周期训练分为训练阶段和比赛期,训练阶段运用板块周期理论安排积累、转换和实现中周期以促进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建立比赛模型的发展小周期,以最大程度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朱志根 《游泳》2010,(2):36-40
现代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其前提是通过对训练过程的控制,使运动员在比赛期能获得创造优异成绩的适宜状态,即竞技状态。其中制定和掌握多年训练计划是控制训练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教练员指导多年训练中的最重要工具。可以说,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与控制反映了教练员掌握训练方法和训练艺术的水平,也是衡量教练员掌握运动训练规律成熟与否、对现代训练理论掌握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获取最佳运动成绩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标。最佳成绩的取得、提高及维持都需要通过训练过程来实现。训练过程是运动员具有的潜在能力向现实竞技水平转化的时间和空间载体。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训练水平相对滞后这一对矛盾的存在与不断破立,推动着训练过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训练过程空间性的特征反映了竞技能力动态平衡的重要性。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越长,最佳运动成绩出现的机率最大。在训练过程中要以最佳成绩为导向,科学规划训练过程。探索最佳成绩出现的特征,推动训练过程发展创造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与总结了半个世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概括了我国运动训练学者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的精华,总结了我国世界级竞技运动员成功的训练经验,在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竞技能力结构理论及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五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构成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  相似文献   

16.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准确而又科学地划分训练周期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和在预定的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为此,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探索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问题,是担任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课余训练任务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点认识和看法。一、制约中小学生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分期的主要因素及其分析 1.受竞技状态形成、发展和保持的规律的制约。每一次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都包含着获得、相对稳定(保持)和暂时消退这样三个阶段。运动员不可能始终保持竞技状态,但可以周期性地获得竞技状态。要提高运动成绩,就不能任意地取消和回避竞技状态发展的各个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全年、多年、多个奥运周期乃至整个运动生涯中都能多次冲击最好成绩;"板块理论"则是针对已经具备创造优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赛间采用量小而强度大的专门化设计,在短期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运动员的薄弱素质,增强运动员的参赛能力。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可调节性,是实现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前提与基础。科学掌控运动训练方向,突出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及合理运用"分期"与"板块"训练理论,是实现运动员竞技状态良性转移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议,训练与比赛脱节的现实,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较为困难等情况,为发挥运动训练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提出了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包含“生物节律”、“训练节律”和“目标节律”三个基本阶律,运动训练的基本过程为“训练—比赛”的交替循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的互动前行伴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全过程,“训练—比赛”交替和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互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训练活动与训练主体是整个运动训练系统最为能动的因素,运动训练中要把握好运动训练基本思想、专项特点与比赛需要等。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的安排问题一直是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争论的焦点。分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此理论具有广泛的经验性、科学—实验性和理论—方法性基础,当今的运动训练仍要坚持分期理论的训练原则与原理;板块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在高级运动员全年要参加多次比赛的背景下,应在短时间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专项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生理学与方法学层面对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进行探讨。认为:分期训练理论符合人体超量恢复原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的方法学基础上;板块训练理论与集中负荷长期延迟效应存在矛盾,运动训练安排存在片面性与孤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