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虹 《大观周刊》2013,(7):59-59
在实施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战略中,女工的作用至关重要。大力开展电网特色的“半边天”女工文化建设,从电网公司女工文化建设的现状、薄弱环节、改善和提高电力企业女工文化建设的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朱婵 《兰台世界》2012,(36):46-47
长三角地区的女工多来自城市中的贫民阶层和周边农村;珠三角的女工则大部分源自当地的自梳女。缫丝业为两地的女工提供经济来源,改变了她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意识观念,使其逐渐获得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3.
工人日报在6月22日二版“燕化杯”全国新闻摄影比赛栏目里,刊登了一则摄影报道,说: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女儿河纺织厂招收了1700多名合同制女工。厂部和车间领导对女工们的工作,生活十分关心,每当女工们过生日时,车间主任、班组长都把她们请到家里吃“生日饭”。图片拍摄的,就是有十来个菜的桌旁,一些人正围  相似文献   

4.
去年1月底,我所在的农场工会和女工委员会与全场1600多名女工签订了《关于禁上赌博》的合同,要求全场女工行动起来参于禁赌。当时,正值春节来临,场工会的禁赌举动,无疑是对赌博这一社会公害的有力打击。合同书发出后,场里有几名通讯员便向外发稿,被新闻单位采用。由于本人当时忙于春节期间的工作安排、未能写稿。春节过后,不少职工反映今年春节期间的禁赌活动搞得相当出色、甚嚣尘上的赌博风一下子被煞住了。于是,我通过采访了解到场工会发出通知的原因,又了解到一名女工把禁赌合同书贴在自家  相似文献   

5.
工人日报在6月22日二版“燕化杯”全国新闻摄影比赛栏目里,刊登了一则摄影报道,说: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女儿河纺织厂招收了1700多名合同制女工。厂部和车间领导对女工们的工作、生活十分关心,每当女工们过生日时,车间主任、班组长都把她们请到家里吃“生日饭”。图片拍摄的,就是有十来个菜的桌旁,一些人正围坐在一起,吃着“生日饭”。不知道这则报道是不是完全真实的,如是完全真实,毫无虚夸,这种请吃,也完全没有必要报道。这个厂1700多名合同制女工,每人每年有一次生日,车间主任、班组长都把她们请到家里吃  相似文献   

6.
经先静 《兰台世界》2017,(3):109-113
纵观整个20世纪30年代,尽管受到战争与工业经济危机的影响,工业资本对女工的需求仍然平稳发展。这一情形既受到整体上20世纪30年代上海工业经济尤其是女工相对集中的棉纺业的发展影响,还受到长期存在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对女工的性别偏好是社会性别建构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苏联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是《女工》。这家为妇女办的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月刊现在有1750万个订户,比1981年的1340万又增加了410万。人们称《女工》是《真理报》的姐妹并非偶然。它是根据列宁的倡议办的第一个布尔什维克大众合法杂志,1914年3月8日创刊于彼得堡。列宁的姐姐和夫人都曾是编辑部成员。当时,办这个杂志的目的是捍卫妇女工人运动的利益,为争取妇女权利、改善妇女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斗争。《女工》曾因沙皇警察的迫害和国内战争的缘故,两度停刊。1923年在莫斯科复刊。复刊后的《女工》,在对苏联妇女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吸引她们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生活方面起过巨  相似文献   

8.
感受平凡     
暮然回首,在笔墨书海中已默默地走过了十年.生命如飞逝的时光.记得上大学时,老师曾对我们说:如果你今生选择了档案作为事业,那么你将选择了平凡,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寂寞.如今我真正体验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一声巨响两命归天2006年11月11日中午12点10分左右,湖南省新化县科头乡石章鞭炮厂传出一声巨响,2名女工瞬间离开人世,6名女工在这次事故中重伤。当地村民表示,这8名女工均是新化县科头乡人,这次爆炸中几乎所有人都被烧得面目全非。在这场伤亡事故中,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仅23岁。  相似文献   

10.
平凡记者     
夏日雨后,行走在南国珠江边,踏着被雨水打落的木棉花“,遥想”当年在一片恐惧与憧憬之中,上了这条路,做了记者。第一次看到死人后,写稿时不断望窗口,心里有点怕。第一次看到人会死得这么惨,也死得如此“轻松”,生命如此无常。许多被采访者在感谢你,也有不少人在背后骂你,甚至被  相似文献   

11.
刘明 《中国档案》2008,(6):18-20
关于平凡与不平凡,本身就是一个平凡的话题。对此,我们平时讲得比较多.但真正能够从本质上去作一些深度思考却比较少。对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来说.更要正确看待、科学把握平凡与不平凡。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国档案界正在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大讨论,在这里,我想结合这次大讨论,就如何正确对待档案工作岗位,谈谈"平凡与不平凡"的问题,与大家作一次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13.
山西晋中市金利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是晋中市商务局直属企业,组建于1995年元月.其前身为晋中地区金属回收公司,成立于1978年6月,后更名为晋中地区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总公司).公司成立至今已有35年,从1978年开始从事报废汽车回收业务,1998年获得国家首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认证,是山西省最早建立的报废汽车回收...  相似文献   

14.
现在,全国档案界正在开展“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大讨论,在这里,我想结合这次大讨论,就如何正确对待档案工作岗位,谈谈“平凡与不平凡”的问题,与大家作一次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有个单位利用节假日,组织十多名女工去探望慰问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英雄。令人遗憾地是,这条颇有意义的新闻,经过某电视台的“演绎”后,却让人恶心得无法再看下去。当画面里的女工们出现在老英雄的面前时,播音员的解说是: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美女,老英雄兴奋得嘴都合不拢。当女工们临别要与老英雄合影留念时,播音员又说:老英雄被这么多美女围着,就像坐在花丛中,心都醉了,这情景让在场的记者心痒眼馋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园地     
煤矿女工成为“土记者” 鹤壁煤业集团公司六矿锅炉房女工薛凤英,人到中年又拿起了久违的笔。一年多来,她笔耕不辍,先后在《鹤壁矿工报》、《鹤壁日报》、《中国矿工报》等新闻媒体发稿70余篇,被矿领导和女工姐妹们亲切地称为“咱的记者”。 1982年,薛凤英接父亲的班来到了矿山。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悄悄喜爱上了新闻写作。一开始她写不好,投出的稿子如石沉大海,但她并不灰心,一如既往地写。每天下班后,她躲在屋里看呀、写呀,晚上还要跑到电脑学习班练习打字。 1998年7月6日是薛凤英最开心的…  相似文献   

17.
张刚同志,还有张刚工作室的同仁们的事迹,我了解得较多一点.我把感受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中央前不久提出"走转改",作为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事实上,大众报业集团、张刚工作室都是走在前面的."张刚大篷车"已经100期了,确实已经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两个张刚最有名,一个就是我们大众报业集团的张刚,而且报道他的大多是中央级媒体.他确实已经成为我们山东新闻界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红枫·红杏     
红彤彤的叶片像一团火,每当看见地盆红枫,我就思绪难平…… 1989年冬,我满怀豪情来到古城油田实习。三九隆冬季节,井站和田野融进一片白色世界。有时,田野里油井旁出现几个红红绿绿的小点点,构成了富有情调的“采油女工巡井图”。 一日笔者到总部宣传科送广播稿,偶尔看到办公桌上面放有一本《新闻爱好者》,随便翻翻,没想到《人物通讯浅谈》,成了我走上文学小道的引路人。在归家的路上,我想古城采油女工个个不让须眉,何不写写她们,按“引路人”的要求,我确定了写作对象。 主人公是一位十八岁女工,她不仅模样长得俏,而且多次…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到新疆“七一”棉纺厂去采访了三次,报道新疆少数民族纺织工人的成长。这三次采访,使我对怎样拍好照片,得到一点启发。照片是在新疆“七一”棉纺厂的整经车间拍摄的。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对于怎样充分反映所要报道的主题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在车间里,我发现一个女工在一台机床上接纱头,动作敏快而又熟练,我就跑过去迅速地摄下了这个姿式(图一)。拍摄完以后,我联想到诗人对“巧织女”所描写的形象,感到刚才拍下的女工操作姿态是自然动人的。但是,有些同志看了底片之后,却认为这张照片上女工操作的动  相似文献   

20.
金自翔 《新闻三昧》2006,(10):31-32
期刊市场定位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生命力。期刊市场定位的过程,就是期刊逐渐适应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并与之磨合互动的过程,也是创造期刊的品牌效应的过程。作为全国工会系统和亿万女职工唯一的女职工期刊《华夏女工》创刊5年来,不断探索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实践中提炼出“新生活新女工”的办刊宗旨,以帮助女职工维护合法权益为己任,有意识地从题材到内容进行转型整合,把维权作为自己的角色定位,使之成为《华夏女工》最显著的特点。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十佳优秀期刊。当今女性期刊林林总总,竞争几近惨烈。从市场定位区分大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