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培养工程硕士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正式设立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及学位制度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事件,其意义不在于学位名称如何,而在于工程硕士的设置为研究生教育目标、学位要求、培养模式、学籍管理等方面的进一步改革开辟了途径,将会有力地推动高校办学自主、质量自控,使研究生教育自觉地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本文通过概述美国爱达荷大学的远程研究生教育实践,并结合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社会环境,对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生的机制、特别是工程硕士生培养与管理过程改…  相似文献   

2.
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北京大学在工程硕士的管理、招生、培养、学位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办法、特点与经验,阐释了规范化管理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关工程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问题的讨论,从SO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现在,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已明文规定,工程硕士将和工学硕士脱钩,单独授予学位,这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大改革,表明工程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在研究生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已进入试行阶段,新的研究课题又摆在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几个有关问题要做好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工程硕士的内涵,正确处理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关系。对于什么是工程硕…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学位论文和管理监督机制所做的改革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行之有效措施和创特色工程硕士品牌工程目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高等工程教育 培养更多合格的工程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2000年第6期发表两篇文章:“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和认识”和“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读后深受启发。我国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工作,高等工程教育开始培养“工程硕士”,是很有意义的。两篇文章中讲了工程硕士培养的成绩,也提出工程硕士培养中的问题:①师资不适应;②工学矛盾;③异地教学;④批量培养能力和柔性培养要求的矛盾。也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工程是领域,有两种科技人才:一是技术科学家,研究有专业、技术导向的科学。一是工程师,有科学基础,能进行技术开发、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应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工程硕士学位标准在知识、能力及素质方面要求的共性与差异;阐述了发达国家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典型特征及先进经验——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以应用实践为主线、以发展能力及素质为中心、以职业目标为导向。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合理地借鉴国外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先进经验来完善我国现有的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以M大学为个案,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工程硕士教育相关群体(工程硕士生、导师、管理人员及就业单位)对现有学位标准中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要求的看法、要求和期望,分析了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理论分析及国内工程硕士教育的现实调研结果,对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构建及完善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教育是为了培养懂经济、懂管理、懂工程、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项目全过程管理、工程咨询与建设监理、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建设工程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企事业单位,基本上不脱离企业,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优势。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弥补单一学校导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缺乏经验的缺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在培养方式、管理体制、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也已经建立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工程硕士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一新形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稳步扩大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同时,不断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创新性工程型培养模式,从而克服了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原有培养模式的不足,实现了工程教育新突破,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硕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工程硕士学位设置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进行工程硕士培养12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在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硕士培养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从而不断改善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适应国家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涵盖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位类型。其不足之处在于培养过程中“工程”不够突出、配套建设不够、发展定位不准确等。目前国外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新趋向表现在强大的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工程与管理相结合的工程博士、多样化、多层次工程类人才等方面。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工程硕士制度建设、工程硕士运营企业化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工程硕士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各个环节来分析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此探讨保障和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与思路,提出了把好生源质量关、规范培养过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工程硕士属于应用型硕士,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性技术人才。结合湖南工业大学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经验,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大环节探讨了过程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企业深度参与,与高校共同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企业急需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问题,提高我国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企业实力和币场竞争能力,同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日前部署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人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清华大学等54所高校将在26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其生源以在职人员为主,入学的考核着重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方面的潜在素质、岗位工作经历和业绩,培养的方式强调进校不离岗,课程的内容适应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学位论文(设计)的课题要紧…  相似文献   

14.
箭锋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2):F0002-F0002
2007年3月13~14日,全国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单位组织专家对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实地评估考察。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整体情况汇报,对研究生院、能源学院和资料档案馆等进行实地考察,系统查阅该领域工程硕士招生、培养、学位及管理等方面的材料,并分别召开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代表座谈会后,对我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与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专家组就如何进一步确保和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建设…  相似文献   

15.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工程硕士涵盖34个工程领域;每个工程领域涵盖至少两个学科,是我国专业学位中涉及专业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 一、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践 从工程类型工学硕士的试点培养到正式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 1984年到1989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中进行工程类型工学硕士培养试点工作。1989年到1997年进一步推广试点工作,大部分高校加入工程类型工学硕士培养行列.启动工程类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箭锋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2):F0003-F0003
2007年5月15~16日,全国地质工程领域协作组组长单位组织专家对我校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实地评估考察。专家组在认真听取了我校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整体情况汇报,对研究生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和资料档案馆等进行实地考察,系统查阅该领域工程硕士招生、培养、学位及管理等方面的材料.并召开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代表座谈会后,  相似文献   

17.
虞翔  段秋枫 《文教资料》2010,(36):222-224
本文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培养特色及培养目标,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标准制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标准制订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工程硕士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得到显著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71所高校开始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源、课程设置和论文要求三个方面。美国工程硕士生培养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二是复合型人才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三是优化工程硕士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态势和工程硕士学位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硕士发展的最新国际动向剖析,阐述了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包括对全球问题的快速响应、对传统边界的大胆挑战、对创新创业的全力推动、对战略联盟的热切追求,以及对工程教育的系统规划等方面的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0.
提高和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是提高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分析了目前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从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