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家庭结构多是"四二一"家庭,孩子们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溺爱有加。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文章结合3~6岁幼儿年龄特点,预定了小班幼儿感恩教育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客观世界在迅速的变化。终身教育(包括学龄前的早期教育、学龄中的学校教育和学龄后的职后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当代重要的教育思潮。贯穿人生的这三个教育时期,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本文拟对学龄前的早期教育即幼儿早期教育说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关于幼儿早期教育的界说,看法不一。有的说从胎教起便是早期教育,有的说一岁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始,有的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三至七岁是早期教育,有的说学龄前的教育是早期教育,等等。我认为,心理年龄为1—6、7岁的学龄前的教育为幼儿早期教育。  相似文献   

3.
小班“爱父母、爱长辈”教育的实践与效果吴颃琛如何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呢?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对小、中、大班分别进行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系列教育,在小班以“萌发爱的情感”为主线,按计划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在认...  相似文献   

4.
徐璐 《考试周刊》2014,(61):186-186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谦爱",都说明了关爱教育的重要性。我园一直努力创建德育特色园,致力于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对如何科学、恰当地在关爱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多元评价开展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健全关爱教育中多元评价机制,不仅能全面客观地对幼儿的关爱行为进行观察与评价,更是幼儿关爱意识建立、关爱情感培养、关爱行为形成的重要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关爱教育的有效开展,让幼儿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意义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教育阶段,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遥因此袁吉林大学附属第三幼儿园分园抓住自身的优势,以幼儿科学教育为载体,打破在以往的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途径比较单一,较多的采用"教师做幼儿看,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关键时期,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7岁的幼儿正是受教育的敏感时期。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家庭的关爱。他们的教育至关重要,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宗麟先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在幼稚园》一文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在幼稚园可以进行,而且应该在幼稚园时代开始;但是必须先做到教师对爱国主义要有正确的认识。”爱国主义是我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必须从小就进行培养。从幼儿心理发展来看,学龄前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这个阶段幼儿的情感处在不稳定时期,感情易冲动,易外露,空洞的理论教育幼儿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以情感教育为主,从教育幼儿爱自己的家庭、爱幼儿园和爱家乡开始,逐步引导他们爱国旗爱祖国。 首先要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情感,父母榜样的力量,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家庭里,父母应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幼儿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文明、礼貌、充满友爱的现代家庭环境。此外,父母与幼儿还应在情感上进行双向交流,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热爱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德育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园的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影响。"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儿德育水平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  相似文献   

9.
家庭中,家长采取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是否合理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对幼儿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 一、要理智地爱幼儿 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于严厉,对待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快乐,有时蒙受屈辱,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孩子长大  相似文献   

10.
吕玉玲 《甘肃教育》2008,(23):25-25
一、幼儿孤僻心理产生的原因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里都有一至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幼儿:整天低着头,不爱说话,不爱活动,大多数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坐,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教师和同伴有着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其一,家庭气氛不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正>小班的幼儿是最难教最难管理的,他们都来自温暖宠爱的小家庭,突然一下来到陌生的大家庭,一个个素不相识的面孔,使他们惊慌、失措、恐惧,因此他们只能用哭闹来表示发泄,哭着找妈妈,找奶奶,有的甚至哭闹一天,两天,三天……实在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生活,能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用"师爱"来融化幼小的心灵对刚入园的幼儿用母爱般的师爱来打消他们的顾虑。幼儿一入园,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有四种表现:(1)爱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12.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引导幼儿进行快乐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作为地区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之一的饮食文化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童年。基于此背景,对以美食家庭小分队活动助推幼儿快乐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闽南美食、"品"闽南美食、"做"闽南美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满天下。"师德的核心是爱幼儿。热爱幼儿是师德中至为重要的一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幼儿,这是师德的至高点,真正如陶先生那样拥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的教育就是无往而不胜的。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教育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的总称,包括对幼儿的了解、关怀、理解、尊  相似文献   

14.
一、把课堂教学作为责任教育的主渠道1.在音乐课里,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责任教育。我在教幼儿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先将歌词编成一个小故事:有一只小乌鸦的妈妈年龄大了,不能动了,小乌鸦去捕食,找到好吃的食物急忙带回家送给妈妈吃,它多么孝敬妈妈啊!讲完故事后,我设计提问:如果你的妈妈生病了,你该怎么做呢(幼儿换位思考)?然后请幼儿来玩角色游戏,一名幼儿扮妈妈,一名幼儿扮孩子,"妈妈"这时表演生病了,扮"孩子"的幼儿  相似文献   

15.
朱自梅 《广西教育》2014,(29):18-18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园,有的幼儿独立性比较差,有的幼儿心理比较脆弱,有的幼儿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对这些"特殊"的幼儿,教师需要耐心引导,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在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小一班,有一个名叫慧慧的幼儿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慧慧是一个内向、胆小的孩子,早晨来到幼儿园总是哭丧着脸,恋恋不舍地看着家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幼儿教育要真正的融入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教育从生活中来,并回归生活。幼儿园针对3-6岁学龄前幼儿的保育和教育为主,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经过了0至3岁的各种感知觉敏感期,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自理能力等尚处在发展中,对生活、社会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面对这样的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生活  相似文献   

17.
3到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现在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幼儿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存在很多令家长头疼的问题。针对以上现象,在幼儿园期间,对幼儿进行品行教育非常必要。《弟子规》是一部非常适合幼儿园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国学"经典,它内容浅显易懂,是启蒙养成、教育幼儿的最佳读物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作者通过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弟子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生活中力行《弟子规》,进而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说明了我们家园共育是何等的重要。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先导和准备,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质量。孩子的年龄越小,家庭的影响越大;而家庭对幼儿的发展,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  相似文献   

19.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创造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创新意识,在每个幼儿身上,其实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要求幼儿在课堂上静默端坐,让幼儿听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课,按教师给的范画照葫芦画瓢,按教师给的条条框框做游戏等等,这样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就会失去自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逐渐丧失,更无创新可言。因此,为了保护和增强幼儿稚嫩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大量的证据表明,凡能很好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家庭或幼儿园都有这样的特点:较少…  相似文献   

20.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区角游戏",有的幼儿在美工区绘画,有的幼儿在阅读区看图书,有的幼儿在科学区练习排序……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一个劲地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玩游戏呀?"老师回答道":你们不是刚玩过吗?"小朋友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在老师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可在幼儿看来,那根本就不是游戏,而是外部强加的活动,变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