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课文语言中的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语言的精妙,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作者心灵,走进人物内心,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感受生命的珍贵,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本,教学过程中通过文本解读不仅能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了解作者创作意图,也能在净化心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所谓解读文本则是读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通过心灵与文本对话,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并能准确把握作者创作的目的。由此,教学过程中解读文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鼎湖山听泉》为例,浅析解读文本的技巧,感受作者内在的心灵之声。  相似文献   

3.
正一、多视角读1.从读者视角,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要让学生喜欢文本,教者先要喜欢这篇课文。为此,我们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读者,沉下心来细读文本,千方百计让自己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细细咀嚼、慢慢品读,让文本荡涤教者的心灵,捕捉课文中的语言魅力,读出独特理解。2.从作者视角,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意蕴的载体。这种意蕴可能是一种情  相似文献   

4.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内里与人物心灵世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自主阅读方法,通过引领学生深层次阅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本人物的心灵世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文本细读既是语文教师积淀言语经验、获取言语感悟、启迪言语智慧、砥砺言语人格的重要路径和平台,又是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本细读,可以从诸多方面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法:细究根源,把握文本主题;细读情节,走进人物心灵;细寻思路,提炼主问题;细问作者,提升文本价值;细品特色,精选切入点等等,以此来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6.
如何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去揭开站在文本后面的作者的真面目.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上的对话过程.一直是困扰很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是老师自己要真正走进文本.真切地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只有教师首先真正对作者通过文本传达出的情感感同身受时。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去感受。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既能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的能力。只有做到了这些,才有可能在学生和文本、作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把握时机,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及结合点,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日常道德教育的"真实性"。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可以通过捕捉社会新知、聚焦身边故事、直面思维碰撞等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与学生的深层次沟通,促进学生的德性生长。  相似文献   

8.
正体验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灵感悟。因此,"多维体验"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能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一、角色体验:走进文本,感悟内心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忘记自我,使其成为文中的一个角色,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真真切切地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的历史类文本。这类文本展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感知历史故事的内涵,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和人物产生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循发展轨迹,再现历史;依托文本资源,明晰历史;激发学生意识,审视历史;拓展相应评论,拓展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历史类文本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方煦 《学子》2014,(12):7-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对话?让我们共同走进课堂教学,共同感悟对话的实施策略。一、对话应走向文本对话的课堂要求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切实做到深度把握文章的精髓,让自己、文章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共呼吸,同命运!只有教师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  相似文献   

11.
徐亚 《文教资料》2010,(7):55-56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引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本文认为,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其次,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由台前退到幕后,让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中继站”和“加油站”。  相似文献   

12.
绿色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平等和谐、充满人文关怀,有师生积极的互动,有如约而来的风景,还有不期而至的精彩的智慧生成。建构绿色课堂,一是让它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放飞个性的沃土;二要让它成为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打开心扉体验生命滋味的乐园;三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理解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以学定教,适时引导。《课标》所讲的“对话”,要求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对话”,才有可能发生“感染”、“激活”、“碰撞”等潜藏在学生内心的活动,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离开  相似文献   

14.
一、注重以多种形式与文本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刘老师采用了想象、表演、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如学习第12自然段的时候,要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忆自己曾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睡着过,那样睡觉的感受怎样,让学生明白爸爸那样伏在  相似文献   

15.
绿色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平等和谐、充满人文关怀,有师生积极的互动,有如约而来的风景,还有不期而至的精彩的智慧生成.建构绿色课堂,一是让它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放飞个性的沃土;二要让它成为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打开心扉体验生命滋味的乐园;三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理解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借物喻人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表达线索、认知描述的事物、走进人物内心,从而让学生体悟感知文本的思想内涵,掌握文本的表达特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抓住题目“番茄太阳”质疑,让学生读读找找文中几次写到“番茄太阳”,结合课文朗读感悟这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这样上的结果是学生仍与作者有很大的距离。感觉是教师在硬拽着他们学习。而学生始终在文本之外看别人的故事.更不要说产生心灵的震撼了,而我自己读课文时,心里则涌动着一种感动、感激。那该如何将我这种成人式的感激与感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的内心,真切地去感受一番,真情地为他们的欢笑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呢?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开展立足于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堂上,教师积极指导学生从朗读入手,领会文本;从语义入手,揣摩文本;从比较入手,品析文本;从其它方法入手,研习文本,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对话,进而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立足于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策略的成功运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角色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亲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互换等手段将学生内部积累与新的学习内容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创造,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引领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从而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享受道德实践的乐趣,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想象的艺术。小说呈现了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而其中的人物、事件又无不贴近真实的生活,从而使之成为最容易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文学体裁。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让学生走进小说世界,走进人物内心。自主地获取对文本的认知,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小说教学中探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归纳梳理,并提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