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娟珍 《学周刊C版》2014,(11):115-115
语言是人们联系外界事物与大脑思维的桥梁.而教师的语言则是课堂交流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不容否认,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与教师语言指导相结合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数学课上,教师凝练、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能引领学生走进充满奥秘的数学王国,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数学语言是传授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正确而迅速地传递教者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学过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39-39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与教师语言指导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正确而迅速地传递教者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上它呢?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让学数学成为一种乐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促成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并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蔡卫兵 《数学教学》2012,(7):2+1-2,40
数学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作出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理智与冲动交融,让智力与情感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若是不恰当的语言便能凝固甚至扼杀学生的思维,导致评价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笔者在复习《圆的基本性质》时自编了一道自以为覆盖圆基本性质的主要知识点的"好题",因"有所言有所不言"的即时评价而出现了"有理有据的解法、五花八门的结果",由此发现"好题"是道"错题",同样  相似文献   

6.
正"语言输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教师的语言输入与学生的语言输出不相符,或教师的语言信息输入过多,挤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也就引发不了学生共鸣。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达不到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课堂的效率就打折扣。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接受并吸收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7.
孙涛 《考试周刊》2012,(23):176-177
课堂教师语言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发展。课堂教师语言明白易懂,激励性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孩子的自信,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8.
智慧的教师语言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让课堂成为学生能力与知识提高和增长的平台。正所谓:"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作为教师积极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语言富有文学的气息,课堂才会永驻生命的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过程如同制作电影,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导演又是主角,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能不能入戏,师生之间能否形成思维的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是在课堂上,课堂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用它来传授知识,启发思维,表达情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语感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师课堂语言的浸润。  相似文献   

11.
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精彩的,应该是见仁见智的。但有一个标准应该不会改变:能让学生无限神往乐在其中、多学知识而且思维得以发展的就是精彩的课。构成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因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课堂的语言是最主要的,只因知识的传授、教学目的的达成等都离不开课堂语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在课堂  相似文献   

12.
课堂即时评价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过程。即时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纽带,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教师的角色扮演直接反映在教师的课堂语言上,所谓口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教学语言的亲和力能促进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与生、生与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与教师语言指导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正确而迅速地传递教者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数学语言要“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风趣的数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周长”时,我有意地设疑:“要求出一棵大树的直径,不锯倒树,你有什么办法呢?”…  相似文献   

15.
怎样使高中地理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提高实效,是摆在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让地理教师的"站位"焕发课堂生机课堂上教师的站位是焕发课堂教学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始终站位在讲台是讲解,走到学生中间是交流;定点站位是说教,动态走位是合作。因此,课堂上教师站位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效,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教师长时间站在某一固定位置,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导致一部分学生降低学习动机,使课堂失去活力。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要和学生一起交流、一起研讨,通过不断地变换站位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得以加强,课堂便能焕发生机与活力。二、让地理教师的语言和教态焕发课堂生机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往往与教师语言呆板、缺乏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为了避免学生的“思维短路”,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把握正确的知识概念,驾驭准确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中最精彩,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沟通、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得到"四基"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之间知识、能力、经历、想法的不同,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如果教师能把握住这些"突发"问题,灵活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那就将出现教学的"闪光点",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形成美丽、生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中,课堂中师生对话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师要与学生有效地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尤为重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教师要达到良好的点评效果,就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判断、评估学生语言背后的逻辑。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美国"德菲尔报告"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共识是:批判性思维是指有目的的、反思性的判断,表现为对证据、背景、方法、标准及概念的性考察,以便决定相信什么或者什么。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信息传递的工具和媒体,科学加艺术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确实,准确科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以把模糊的概念讲清楚,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枯燥的原理讲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知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就要尽可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满魅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形象性的描述与生动的修辞更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过高中教材及平时教学的一些实例,谈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语言艺术来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根荣 《广西教育》2013,(29):22+25
我们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上看到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仔细观察这些交流活动,会发现它们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交流成了思维敏捷学生的展示场、语言木讷学生的接受场、思想厌学学生的休息场。数学课堂的"活",在于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体,能表达自己的所学所想;数学课堂的"真",在于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如何创造一个"真""活"的课堂,是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