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今传媒》1995,(1)
精雕细刻 完美表现──试谈对报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叶子编辑工作是报刊出版链条中最关键的环节;校对是保证报刊质量的有效手段。编校质量决定着报刊的整体质量和社会价值。对报刊编校质量的审读.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来把握。微观指的是报刊上的一篇篇具体文章...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出版、印刷等技术不断提升。现如今,许多书籍杂志出版实行"编校一体"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编辑与校对已经淡化。编校者既要站在阅读者的角度,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对书稿进行审阅。在这种情况下,编校者身上的责任逐渐增加。在编校工作中,稿件加工需要"宏观"与"微观"的融合。对此,笔者综合研究,对编校工作的"宏观"与"微观"思想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要求青年社科图书编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较强的文化担当意识和正确的出版导向观是青年社科图书编辑宏观层面上具备的精神素养,是做好图书出版工作的前提。中观层面,对于青年社科图书编辑来说就是保有学术情怀,做助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践行者。微观层面上要学习并发挥编辑的工匠精神,追求精品,做到高质量出版。  相似文献   

4.
杨石华  陈卓 《出版广角》2019,(15):20-23
出版项目制作为一种以事本主义为中心的高效出版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出版单位中。以实施的时间跨度为依据,出版项目制可以分为短期出版项目制、中期出版项目制以及长期出版项目制。各种出版项目制之间的界线并非一成不变,可以相互转变。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下,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实施出版项目制,从宏观的内容导向把关、中观的内容质量鉴别、微观的编校印装优化来保障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5.
出版管理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出版社的管理是微观出版管理或称出版企业管理。微观出版管理学,是研究出版再生产过程及其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对出版企业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建立这门科学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按照出版的客观规律办事,为实现出版的整体目标服务。一、微观出版管理的现状我国是世界出版大国之一,但管理工作却是薄弱环节。微观出版管理还处于传统管  相似文献   

6.
告读者     
根据本刊的办刊宗旨和方针,明年将继续保留以下主要栏目:理论研究 发表有关编辑学的理论研究文章。编辑工作研究 就编辑具体工作作理论上的探讨,力求对现实工作有所启发。期刊研究 对期刊工作或某一期刊进行系统的或某方面专门的研究。出版史研究 从宏观或中观、微观的角度对中外出版史进行专题性研究,尤欢迎对现当代的研究。出版史料 对中外出版史料的发掘、搜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7.
告读者     
根据本刊的办刊宗旨和方针,明年将继续保留以下主要栏目:理论研究 发表有关编辑学的理论研究文章。编辑工作研究 就编辑具体工作作理论上的探讨,力求对现实工作有所启发。期刊研究 对期刊工作或某一期刊进行系统的或某方面专门的研究。出版史研究 从宏观或中观、微观的角度对中外出版史进行专题性研究,尤欢迎对现当代的研究。出版史料 对中外出版史料的发掘、搜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8.
王菲生子事件为网络媒体热炒,隐私绯闻满天飞,明星作为“人”被娱乐新闻滥俗化,这表明当下娱乐新闻对名人的认知与再现存在误区。只有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矫正新闻思维,才能让娱乐新闻重回正轨。  相似文献   

9.
知识组织的概念和理论都具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知识组织是对知识节点与知识关联的组织.中观知识组织是对文献与电子文档的组织.宏观知识组织是对数据库、机构和社会知识工程的组织.微观、中观和宏观知识组织通过知识发现、知识描述最终实现知识的表达、共享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宏观、中观与微观学术评价的概念,分析了宏观与微观学术评价的适用范围,及其在现实中的关系错位。认为适用于宏观评价的数量统计方法被不恰当地应用于微观评价,这是形成量化考核泛滥、学术浮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提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区分宏观与微观评价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不同职能,构建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这是解决当前学术浮躁问题,实现学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虚拟现实出版在出版流程、服务形态乃至商业模式将产生整体性、系统性、革命性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运用深度访谈法和扎根理论质性分析法,从动力层面探讨虚拟现实出版的发展影响因素及机制,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受众需求的虚拟现实出版物的高质量提升以及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常见图书编校错误分类(上)浙江大学出版社尤建忠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成为出版编辑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常见图书编校错误的分类示例,使编校人员对图书编校错误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做好图书编校工作。一、封面、扉页和版权页常见错误这几页主要是封面、扉页和...  相似文献   

13.
杨军 《出版科学》2009,17(4):44-48
出版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出版实践活动之中,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整体性文化,是文化理论运用于出版研究的成果。出版文化研究拓展了出版学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我们对出版活动内在机理的揭示,是一个宏观的出版研究新思维。当前国内出版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需要运用新的研究范式予以弥补、加强。  相似文献   

14.
于媚 《编辑之友》2016,(2):79-83
一切出版活动都围绕着“意义”和“价值”展开,它们是出版这一文化活动的两端,共同支撑起出版文化.出版文化作为依附于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处于出版核心的编辑主体创造的.这说明编辑主体价值观与出版文化息息相关,宏观上影响出版文化的方向,中观上影响出版文化的生态,微观上影响出版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知识组织理论划分为面向个体(微观)、面向社群(中观)和面向社会(宏观)三个不同维度,对三个不同维度中的代表性理论进行了论述。在微观维度讨论了知识基因、作品和知识元理论,在中观维度讨论了多元知识表示和认知工作分析,在宏观维度提出了超领域分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李思屈 《新闻界》2002,(5):37-38
中国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观念、原则、指导思想层面,二是微观的采、写、编等业务操作与经验总结层面,而在宏观的整体观念层面与微观的个别经验层面之间则缺乏一个必要的理论衔接,这就是亟待发展的“中观研究”层次。一、媒体产业与广告经营——“中观研究”的需求加入WTO后,中国的传媒发生着更加深刻的变化,广告竞争更趋激烈。这一观点,在宏观层面上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与此相应的“中观层面”的问题,如在这一大背景下某一具体传媒的发展战略问题,它的产业化经营方针问题、媒体营销战略等具…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公共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目前东北三省公共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思考,并分别从宏观、中观与微观角度对推动东北三省公共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费瑞波 《出版科学》2018,26(1):56-59
出版产业融合创新是我国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而价值创造是出版产业融合的动力源泉.文章分析了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出版产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阐述了出版产业融合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并对我国现代出版产业融合创新的路径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版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在2007年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都有调整、更新、增删,内容变化较大。文章从调整框架结构、新增部分内容、更新部分内容、删除或简化部分内容、中初级区分更加明晰五个方面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把图书质量工作当做系统工程对待的观点,阐述了从宏观图书质量、中观图书质量、微观图书质量、出版人员质量等四个方面来一体化实施和开展图书质量建设的思想,扩大了图书质量工作和图书质量评价的范畴,拓展了有效保证图书质量的途径,并列举了图书质量保证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