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贯彻“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重要意义。所谓自我锻炼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前,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中虽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一旦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进行身体锻炼。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将来走出校门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体育教学只光光注意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传授那是非常不够的,只有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所学的体育基本知识,学会正确的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是,根据以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浪潮中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传授 ,那是很不够的 ,还应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学会正确的运动技能基础上 ,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之终身受益 ,这样就可以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方面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学生毕业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走出校门 ,到了社会工作岗位后 ,却不能很好的运用在学校体育课中所学的“三基”来自觉地锻炼身体。究其因 ,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 ,我们的体育教育忽视了培养…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修订,再一次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可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仍然是当前体育教学目标的价值诉求之一。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过去的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学生自觉自主的主动体育,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体育教学不仅要追求近期效益,更要着眼长远目标,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享受和发展的工重需要,启发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果。一、增加自学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8.
施志香 《体育科研》2004,25(2):68-70
通过对崇明县登瀛中学2003届三(6)班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发现初中体育课自编、自带、自锻的"三自"活动,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初中的体育素质、体育能力、体育意识、锻炼习惯和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体育能力的内涵丰富,自我锻炼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我们自1986年起在教学中着重加强了让每个学生进行“20分钟自我锻炼”和“自编一套健身健美操”的能力培养。 “20分钟自我锻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学、自练积累的切身体验为基础,以心率为评价指标,制订“20分钟自我锻炼计划”,并依据计划进行锻  相似文献   

10.
张健 《搏击·武术科学》2013,(2):103-104,116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锻炼身体、传递文化的双重功能,尤其对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发展、融合、协调等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而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体育文化对“以人为本、健康体育”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理念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古代传统思想对体育文化的影响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文化的发展,探析体育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达到掌握“三基”,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兴趣。本人将“小集团学习”引入到我校女生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组织纪律、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中,使学生变客体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构成1.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等。2. 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由认知能力、参与体育活动能力、自我锻炼及评价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所组成。(1)认知能力学生体育认知能力是以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锻炼目的、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也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50年代的“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仍然有着重技术轻能力的倾向,把传授运动技术看成是课的重要任务,对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理论和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等,认识不够,致使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以致毕业走向社会,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工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既是体育教育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通过成功学理论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运用,将成功学有关知识理念贯穿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成功意识的培养等均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是适合当前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韦斌 《体育科技》2005,26(2):86-88
在分析体育教学中核心指导思想与阶段指导思想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学校体育中,分布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四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即“娱乐体育”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主动体育”为主教学指导思想,“自锻能力”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终身教育”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就以上各种指导思想与核心指导思想的关系,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运动负荷安排、教学双方主导主体作用以及安全措施等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中间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教学需要入手,探讨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大学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红胤  张晖  秦晋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60-61,88
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经验的总结,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目标,并结合高职院校能力本位教学思想,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身心健康为最终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既有利于高职学生尽快了解体育课程的基本知识,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根据创造性学习的内涵,分析了在教学中影响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展的若干因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体育学习的策略,阐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史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体育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从3个方面对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重视和加强能力培养的目的意义; 二、根据当前教学实际,应该着重培养4种能力,即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观和体育观考察古今中外体育现象的能力,独立吸取体育史学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传授体育史知识的能力和编写地方史志的能力; 三、应该从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发革考试方法和加强自学辅导4个方而入手,对学生进行上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视角,论述了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应采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考核体系创新等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身体的能力,从而达到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