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突破高校后勤“老人老办法”瓶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高校后勤实体基本实现了与学校行政的规范分离。但随着我国后勤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前些年实行的“老人老办法”已日益显现为制约高校后勤改革的“瓶颈”,束缚了高校后勤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阻碍了高校后勤实体的健康发展。随着高校后勤“事改企”的逐步推进,高校后勤人事体制改革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改革“老人老办法”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高校后勤纷纷从学校母体剥离,成立后勤实体。“让后勤实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摘自李岚清在第二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高校后勤的性质从单纯的服务型转变成为经营服务型。后勤实体从制度的执行者变为制度的制定者。如何在管理中  相似文献   

3.
经历20多年高校后勤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主导方向。90年代以来,高校积极进行后勤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突破高校后勤普遍存在的小而全、封闭式自给自足的管理体制,普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探索“小机关、大实体、多实体”等后勤社会化模式,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校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如上海,政府组建高校后勤集团,形成规模效益,迅速幅射全市高校。这些有效探索,增强了人们对后勤社会化发展的信心,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总体上,高校后勤社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观念仍然…  相似文献   

4.
一、样本和数据2002年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的一年,组建高校后勤法人实体是实现后勤社会化改革“两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题以高校后勤法人实体的组建为侧重点,开展了一次全国百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载体,后勤经营实体的发展承载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能否实现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后勤服务集团创建呼和浩特市欣源园林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和呼和浩特师盛生态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后勤经营实体出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介绍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道路上所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社会化应该规避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乐洋 《大学时代》2006,(4):116-11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统一的理论指导,过分强调高校与高校后勤的密切关系,因而否定改革的必要性;注重后勤实体的市场化,而忽视其教育规律;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甩包袱”现象和排斥社会产业为高校服务的思想都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该规避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法人实体组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国百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组建高校后勤法人实体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受国家政策、产权关系、后勤负担、职工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组建后勤法人实体的进展较为缓慢。高校应该在政府的统筹领导下 ,因地制宜 ,加快后勤法人实体的组建进程 ,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就是摒弃传统的体制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我们这个实体新在哪里? 1.新的定位:脱胎于高校,立足于高校,服务于高校。我校后勤系统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上海交大后勤集团后,遇到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方面是后勤要从学校行政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摘掉姓“事”的帽子,建立企业实体,改姓“企”,作为一个企业,它要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要求高校后勤服务保持姓“教”特色,“微利保本”。两者似乎格格不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校后勤工作改革既带来了机遇 ,又带来了挑战。那么怎样因地、因校制宜地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起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兴办后勤产业与后勤社会化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兴办和发展高校后勤产业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后勤产业是由“学校办社会”向“社会办学校”转变的重要环节 ,是学校后勤向社会化过渡的桥梁。因此 ,各地区、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依托社会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 ,为高校承担和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应着力兴办后勤产业 ,这对培…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实体人事制度改革的困局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后勤实体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制约后勤实体快速发展的关键点。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对高校后勤实体职工队伍状况、后勤实体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正式工、新聘职工、临时工改革以及如何理顺后勤实体和员工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行人事代理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至今,如何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现高校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减轻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压力成为当前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在分析人事代理制度的内涵及其发展、高校实行人事代理制度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人事代理制度是目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浅议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主体性的缺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身作为主体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体性的缺乏会导致其社会化的障碍,出现这些社会化问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靠树立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观念、加强学校各项制度的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户家庭日常生活消费,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主要依赖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家庭消费带来了巨大冲击,农户被卷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消费欲望愈益膨胀,消费方式日益社会化,与消费社会化相伴的是货币支出压力的增大。农户既要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生产的正常运转,又要实现膨胀的消费需求与有限的消费能力之间的平衡,不得不在消费内容的“扩张”和“节制”上进行取舍,借助消费方式上“自给”与“他给”的搭配,通过消费时机“提前”或者“延迟”的恰当安排,进行理性的消费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后勤伙食服务社会化内涵是伙食服务的商品市场化和企业化。在高校伙食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伙食成本核算制度;不断转换机制,参与社会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壮大整体实力。这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后勤伙食企业与高校平等主体之间经济往来的关系确立,竞争机制完善,开拓市场能力加强,才能使伙食企业向多元化经济实体转变,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始干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以学生生活后勤为重点的新一轮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将近十年。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尽管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现状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完全社会化的高校后勤;二是半社会化的高校后勤;三是尚未社会化的高校后勤。  相似文献   

16.
省级教育学院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运作模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挑战与回应:大学学生组织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宣勇 《教育研究》2006,27(4):33-37
作为大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学生组织面临着多样化的教育体系、社会化的后勤改革、网络化的数字校园和个性化的自主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回归主体、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将成为大学学生组织重构的主旋律。开展多样化的咨询活动、提高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推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是大学学生组织变革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十多年里,“土地财政”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因此“土地财政”的正面效应不容否定,但“土地财政”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且难以持续.因此,地方财政收入模式急待转型.建立新的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模式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变土地财政为税收财政;完善分税制改革,改革现有地方税种;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进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着深厚的经济根源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即:经济体制改革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原因、经济快速发展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客观要求、高校后勤服务属性的变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在动力。与此相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该是一个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改革的美好愿望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本文从饮食、学生宿舍、后勤基础设施、多校区管理、校园周边环境、学生就业、学生思想及心理健康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容易引发高校不安定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