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嘴哥     
姑妈一直很为表哥担心,因为表哥爱吹牛。 不久前的一天,姑妈拿着一张报纸给我看,上面有条新闻,大意是:某老汉平日爱吹嘘家里有钱,某夜盗贼光顾,老汉反抗被杀,事后盗贼追悔莫及,因为老汉家根本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讽刺幽默     
《新闻天地》2010,(2):79-79
三个老汉 话说有三个老汉一天碰到一起了,于是就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皇帝身上。  相似文献   

3.
文化程度不高的卢老汉,因为办事人员的一个笔误,稀里糊涂的做了三十多年的“芦”老汉。  相似文献   

4.
5月22日,四川地震灾区。在去绵阳的路上,央视记者李小萌遇上了一位挑着担子进山回村的农民,于是有了这样一段“采访“:李:老乡,您这是去哪儿啊?老汉:回家。李:您家在哪儿啊?老汉沙坝子。李:远吗?老汉不远。  相似文献   

5.
那天看完《中国摄影报》所载《李老汉和女弃婴》的一组照片,惊讶不已:李老汉不正是我碰到过的么!不觉遗憾起这条从我指缝中滑掉的“活鱼”来。那是去年暑假探亲,在街上发现十数人围着一老汉评头品足,他身旁的两个竹篮里各放着不足岁的  相似文献   

6.
“老汉我今年70岁了,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已十年了,还不知道自己的姓弄错了……”寇孝忠老汉来到巩义市孝义派出所档案室,气喘吁吁地说。老汉手中拿着身份证、户口簿、退休证等证件,心里很是着急,满头大汗,越急越说不清楚。档案员叫老汉别急,先坐下来讲清楚查档的缘由。原来老汉姓寇,但现在身份证、户口簿、退休证上的姓都是“冠”。由于他本身文化水平较低,见姓氏出错并未对平时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一直没在意。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方城县券桥乡有个“新闻迷”叫冯金声。你别看老汉年纪一大把,可是热爱新闻事业的心比年青小伙儿跳得还欢快哩。老汉自己积极写稿不算,还影响周围十里八村的年轻人,带出了一群舞文弄墨的徒弟。他的事迹不但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还被收入《今日中国农村群星谱》一书。老汉说:“俺是庄稼人,信奉这样一条理:学写稿如种庄稼。只有洒足了汗,才会有好收成。”这不,想起这些,老汉心里的欢喜就忍不住飞到了脸上。  相似文献   

8.
马驴定律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西郊的一个庄户人家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它们自小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货,驴在家中拉磨.后来,马被农夫卖到了京城. 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前往西天取经.17年后,马驮着佛经跟随唐僧回长安,它来到磨坊看望驴朋友.  相似文献   

9.
刘昉 《采.写.编》2016,(6):146-147
本文着重分析了《驴得水》喜剧电影的形式、讽刺手法及其呈现出来的人性悲歌,探索了《驴得水》电影取得成功的原因,并阐述了《驴得水》对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我们那儿的农村“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在城关乡西马曲村,民兵连长告诉我这样一件新鲜事:村里有位叫王老道的老汉,因为当基干民兵的儿子王东安坚持只要一个女孩,王老汉认为是断了王家的香火,千说万劝都不奏效,气得王老汉老两口不理睬儿子儿媳了。结果,他家“十星”只评上了“七星”。听完这个故事,我直接来到王老汉家,说明我的身份和来意后,马上做起了老俩口的思想转化工作,我还把村干部请来帮忙。第一天工作没做通,第二天我们又接着做,终于使老俩口开了窍,王老汉竟当着我们的面,向儿子儿媳认了错。一…  相似文献   

11.
耿立 《出版参考》2006,(11):17-18
平原厚实的夜只有一种声音可以穿透,那是驴的叫声,文人说的"马嘶如笑,驴鸣似哭",对驴似是一种误读的诗意,根本没有触到平原和乡村那种土地、柴烟和衰草混成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在整理清·范锴《汉口丛谈》一书时,读陆长春《汉口丛谈序》,其中有"卖驴博士"一语。原文是:"楼头(?)笛,落五月之梅花;马上攀条,感昔年之杨柳。有卖驴博士,骑鹤寓公,负《鸡次》之典于吴宫,搜龙威之书于禹穴。"(见《汉口丛谈校释·附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按《颜氏家训·勉学》引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此古人用以形容文辞烦琐,不得要领的典故,已为人们所熟悉。而此处谓"卖驴博士"。一作"买",一为"卖",两者在这里有没有什么不同?这"卖驴博士"又是指什么呢?各家语文工具书均末收"博士卖驴"、"卖驴博士"这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2日,山东电视台“今日报道”播出这样一条新闻:60年老屋倒塌,70岁老汉获救。在电视画面中,观众看到一座年久失修的土屋中剩下残垣断壁;随着镜头推近,一位衣衫不整的老汉很萎琐地站在瓦砾中;最后镜头聚焦在一位公安干警身上,他满脸英气,叙述着抢救老汉的过程。我想,一般有头脑的观众看后或听后会心存疑  相似文献   

14.
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天黑了,想宿店却不知旅店在哪里。正在此时,他看见一个老汉迎面走来,便在马上高喊:“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答道:“五里。”  相似文献   

15.
阿龙 《新闻天地》2007,(8):16-18
年过六旬的孔老汉退休后准备在家安度晚年,没想到,两个儿子创业失败,欠下外债。创业失败后的儿子整日游手好闲,与酒为伴。老汉想了各种办法刺激两个儿子,希望儿子重新振作起来,挺起胸膛,一切从零开始。但儿子不为所动,依然消沉。无奈之中,老汉决定亲自上阵,他说,我的人生从60岁开始,我就不相信这世上还有过不去的坎。儿子们被父亲的激情创业所感动,纷纷加入他的行业。如今,老汉不仅还掉了外债,自己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6.
驴在皖西丘陵是稀有动物。当它第一次出现在小街搬运站里的时候,我们就被这个长着一对人耳朵性情执拗而又温和的家伙征服了。从拴驴的驴屋直到它被套上颈轭准备拉板车上路,我们始终围着它转,就像一群挥之不去的苍蝇。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驴是一种用其它动物拼凑起  相似文献   

17.
一、发现并征集红军长征会议记录的经过甘南藏族自治州原档案处处长、现已在家休息的老干部丁应华同志,早在1963年5月赴迭部县麻牙乡下乡时,恰巧住在当年红四方面军曾宿营过的麻牙寺旁的杨老汉家。在与房东闲聊之中,他得到杨老汉珍藏着当年红军遗留下来的一子弹匣的东西时,便主动向杨老汉做说服动员工作,并以馈赠一条香烟为酬谢,征集了这个子弹匣。他将子弹匣中藏匿的最重要的红军会议记录带回州委秘书处档案室保存了起来。其余的标语、传单和子弹匣,因当时交通不便,山道崎岖难行,当时干部下乡都是步行或骑马,故未携带。据杨老汉当时回忆说,…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我骑着自行车“小黑驴”去一家银行领取退休金,前后不到10分钟,营业大厅外边的“小黑驴”便不翼而飞。我分析丢失的原因有两个:  相似文献   

19.
耿立  金重 《出版参考》2006,(4):17-18
平原厚实的夜只有一种声音可以穿透,那是驴的叫声,文人说的“马嘶如笑,驴鸣似哭”,对驴似是一种误读的诗意,根本没有触到平原和乡村那种土地、柴烟和衰草混成的气息。夜已深,驴的呜叫忽然充沛慷慨得令四面没有准备的人吃惊;但过后,你就会习惯,这没有娇啼的声响.在黑暗里,在没有边缘和无比恐怖的胆怯里,驴的叫声是那么地粗犷,毫不犹豫,格外精神,像是给安然睡在平原床上的人以支持。  相似文献   

20.
骑驴上天堂     
驴在皖西丘陵是稀有动物。当它第一次出现在小街搬运站里的时候,我们就被这个长着一对大耳朵性情执拗而又温和的家伙征服了。从拴驴的驴屋直到它被套上颈轭准备拉板车上路,我们始终围着它转,就像一群挥之不去的苍蝇。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驴是一种用其它动物拼凑起来的无中生有的怪物:兔耳、马脸、马蹄、骡身子、牛尾巴,而完全属于它自己的东西几乎只剩下了一样——它那独特的任何其它动物都无法模仿的叫声。“驴一鸣,虎大骇”。我们刚在课文里念过柳宗元的句子,生活中就亲耳听到了驴的寓意深长的鸣叫。 那时的板车是农村乡镇主要的运输工具。一两千斤的重载,再遇上爬坡,常常迫使整个车队停下。所有的搬运工都集中起来推车,一张一张地往上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