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贴近性是报纸生存的根本.地市级报纸更是如此。一家地方报纸如果没有将本地新闻做足做够,则很难在网络竞争和大报挤压的环境下生存。“今天的资讯时代,对于一张地域性的报纸。能够为王的内容,能够称之为报纸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不是大家都有的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而是本地新闻、本城新闻。”①“一个地方读最关注的是与自己相关度较高的本土新闻。”②那么,如何寻找、丰富和挖掘本地新闻,是许多地方报纸最头痛但又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认为.挖掘本地新闻线索。不但要依靠经常在外跑动、触觉灵敏的记,还要依赖每天阅读大量外地新闻、火眼金睛的编辑。  相似文献   

2.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3.
陈军 《新闻世界》2009,(6):40-41
新闻渠道的开发是新闻报道中的首要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建立好新闻渠道是新闻竞争中最基础的工作。都市报新闻渠道的开发。主要包括新闻线索渠道的开发和新闻资源渠道的开发。就都市报新闻线索渠道而言,一般有四个来源:1、条线公布或发生的新闻线索;2、热线提供的线索;3、通过对国际国内各媒体网站监控的线索;4、新闻资源渠道的开发主要来自于购买或合作的新闻资源。  相似文献   

4.
发现新闻线索,特别是高价值的新闻线索,是新闻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发现与获得新闻线索的途径有很多.利用通信手段发展新闻线人的“新闻110”便是其中的一种。近年来,《张家口晚报》在利用“新闻110”发现新闻线索以及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充分利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姜鹏飞 《新闻前哨》2007,(12):49-50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6.
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斐 《现代传播》2007,(2):149-150
地方电视新闻是以某地方居民的政治经济生活为背景,在该地区及临近地区进行传播,内容具有本地特色的新闻性节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给中国传媒业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使传媒进入了营销时代,各类新闻媒体竞争激烈,新闻播报风格出现多样化。从传播方式上来看,消息、现场报道、现场直播、进行式报道、新闻背景、新闻综述、新闻分析、新闻评论等方式使用得淋漓尽致,“新闻连续剧”、“情景新闻”等新名词层出不穷,新闻报道故事化、生活化甚至娱乐化。此外,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留言、有奖征集新闻线索、有奖收视等互动形式层出不穷,媒体与观众…  相似文献   

7.
城市.永远是新闻资源最多的地方.也是新闻消费最多的地方。尤其是今天,城市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的经济状况、就业状况、环境状况.治安状况.文化与思想动态等等,汇成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晴雨表”。城市里有大量的、鲜活的新闻资源和新闻线索.但由于我们的熟视无睹以及囿于传统的传播理念.使大量的新闻资源和新闻线索被尘封了。  相似文献   

8.
新闻线索的识别和和选择,是新闻采写者的基本功。有人说,世上没有没有新闻的地方,只有没有新闻敏感的记者。此话不假。在我们的周围,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缺少一双“新闻眼”。只有发现,才有开掘。新闻线索隐含在事物运动的过程之中,隐含在众多的一般性事物之中,需要新闻人把它们筛选出来。  相似文献   

9.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报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俗语说“顺藤摸瓜”,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是瓜,那么新闻线索就是连着瓜的藤。一旦没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会丧失出击的方向。所以,新闻线索掌握得越多,记者的活动余地、选择新闻的余地就越大,才有可能采写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在记者队伍中,一些人总有写不完的新闻,而一些人则经常闹“稿荒”。这其中除了记者个人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新闻线索不多,记者自然采写的新闻稿量就少;但如果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则见报的新闻就层出不穷。后者因拥有新闻线索多常被称为“富”记者。而当“富”记者的诀窍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和挖掘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1.
郑红英 《新闻窗》2005,(6):49-49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练达处处有文章。”新闻采访需要新闻线索,日常生活中新闻线索有许多,然而,如何发现它的价值以及对新闻事实进行挖掘,并使之成为一则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这些都依赖于记者所掌握的新闻线索。记者该如何挖掘新闻线索?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只要用心,把身子“沉”下去,新闻线索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黄慧 《青年记者》2006,(16):77-78
在记队伍中,一些人总有写不完的新闻,而一些人则经常闹“稿荒”。这其中除了记个人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记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新闻线索不多,记自然采写的新闻稿量就少;但如果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则见报的新闻就层出不穷。后因拥有新闻线索多常被称为“富”记。而当“富”记的诀窍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和挖掘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中央电视台或是单向索取地方台新闻线索、调用地方台人力和节目资源,或是等候上传新闻“等我挑选”。地方台则希望多在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新闻时段播发反映地方建设成就的新闻,中央台需要什么新闻.地方台通联就不遗余力传送什么新闻,“点菜下饭”用稿率高。  相似文献   

14.
周金泉 《青年记者》2016,(18):49-50
在我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常有等“米”下锅的烦恼.“米”就是新闻线索.一旦有了新闻线索,就如同警察根据蛛丝马迹找到破案线索一样,可以顺藤摸瓜、跟踪出击.只要占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线索,就能帮助我们开拓一个个新闻处女地,增加写出好稿的机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谈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贴近“三农”特色的新闻线索,挖掘“三农”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金本 《新闻与写作》2002,(4):35-35,36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深山里,有人发现一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一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  相似文献   

16.
有人可能会问,地方报纸多报道“天下事”,岂不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地市报的特色,不在“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不是唯有“独家新闻”才能体现,也不单纯是本地的“地方特色”。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办出地方特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地市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刊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即对本地区读者的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加上时新性、趣味性以及使新闻价值充分体现的编辑手段。之所以说努力向读者介绍“天下事”丝毫也不会影响地方报纸的特色,是因为选择反映“天下事”的新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与本地读者有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与读者的切身利益在  相似文献   

17.
种花生的地方,每年霜降前后,花生收获过了,农民还要在地里“溜”一遍,把漏收的花生找回来,叫“溜”花生。“溜”时,先寻小辮儿,哪儿辮儿多,哪儿就能“溜”出较多的花生果。这辮儿,就类似我们记者采访时要寻找的新闻线索。记者有的把上边的意图作线索,“按图索骥”,有的把下边的情况当线索,“径直拿来”。这样,固然能采访出新闻,但不少害有概念加举例的毛病,或者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老话,写不出有新意的新闻。要采访到好新闻,非要挑选出好的新闻线索不可。我们选择新闻线索时,不管是上边的意图,还是下边的汇报,或者是自己的耳闻目睹,凡是具有  相似文献   

18.
经常听到初学写作的农民通讯员有这样的议论和苦恼;“哎呀!我很想写稿,但是找不到新闻线索,不知道写什么好。”能不能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这在新闻学上叫“新闻敏感性”。初学写作的同志,特别是农村青年,由于对新闻工作不熟,虽然经常生活在基层第一线,活动在“新闻宝库”之中,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新闻敏感,缺乏鉴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有“身在宝山不识宝”的困难。因此,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通讯员来说,必须  相似文献   

19.
从事新闻工作,新闻线索来源极其重要。记要确保责任领域里的报道不缺位、不遗漏,又要挖掘独家、权威、有影响力的“重头报道”,这一切都须依托于新闻源的开拓。近几年,媒体竞相推出的“重金征集新闻线索”、“每周评选最佳新闻线索提供人”,都显示了开拓新闻源和发展“新闻线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1999年7月1日,北京青年报社又开了新“户头”——新闻监控组,这可以说在京城报界是一个创举。从其它新闻媒体中查缺补漏、寻找有趣的、有价值的新闻是报社成立新闻监控组的最初想法。经过一年的运作实践,新闻监控组已经成为报社新闻部门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年来我们从没有停止过每天对四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新华社)的新闻监控,报上每一天都有我们监控组提供的新闻。到现在为止,经我们推荐被采纳的文章、图片,记录在册的就有1500多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但是我们的监控对象,还是我们发现新闻线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