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并且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而犯罪的特殊主体是要求不仅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且还具有特定职务或者身份的人。通常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所规定的犯罪主体,即为特殊主体,如国家工作人员、邮电工作人员等等均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贪污罪的主体,承担刑事责任?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在理论界初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争论。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规定,贪污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  相似文献   

2.
乾隆朝的贪污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乾隆朝因犯贪而被惩处的高官之多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虚报帐目、冒销侵占 ,凭借职权巧取豪夺以及挪用公款经商等成了主要的贪污手段。集团犯罪、利用陋规犯罪、家人幕僚犯罪以及下层胥吏腐败是贪污犯罪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领域的犯罪现象层出不穷,这其中尤其以贿赂类犯罪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犯罪引人注目。受贿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但由于刑法第93条规定的概括性和模糊性,实践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还存在分歧;加之当前受贿犯罪的手段趋于隐蔽化、多样性,使得认定受贿犯罪的主体更加困难,同时也变得日益迫切。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有效打击受贿犯罪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4.
发票是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犯罪主体利用发票进行贪污犯罪的现象不断增多.针对这一现状,分析此类犯罪的特点及规律十分必要.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方法,重点分析职务犯罪主体利用发票进行贪污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者利用发票进行贪污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贪污犯罪严重败坏党风国纪,危害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打击贪污犯罪,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贪污犯罪的原因分析入手,概括当前贪污犯罪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贪污犯罪,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6,(1):74-77
我国《刑法》中的行为对象人法定身份可分为被害人身份和非被害人身份两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被害人法定身份中最重要的保护对象。法庭属于国家审判机关的组成部分,聚众对其进行冲击的危害性并不小于聚众冲击其他国家机关的危害性,因此,应提升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法定最高刑,同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的法定刑一致起来。非被害人的行为对象人大多是犯罪的受益者,当其具有一定身份时,就使得行为人或者构成犯罪,或者构成更重犯罪,或者被从重处罚。鉴于单位行贿罪的对象为"国家工作人员",应提升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使其比单位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处罚更重。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或依法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的犯罪行为。职务犯罪较之于一般性犯罪对社会更具有破坏力,性质更为严重,这一点已成为绝大多数法律工作者的共识,为了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必须深入的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保留经济领域中贪污受贿罪死刑是明智的选择。贪污受贿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但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廉政建设制度,危及到了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而且加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导致了我国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因此,从贪污受贿罪的特殊性、我国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传统民意等方面来看,保留贪污受贿罪死刑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新罪名司法解释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罪名存在不符合构成要件、不当扩大犯罪主体外延、没有体现犯罪本质和与刑法罪名体系不协调的问题,值得商榷。我国《刑法》应当建立公务受贿罪、业务受贿罪和商业受贿罪的贿赂犯罪体系,并且重定贿赂犯罪的罪名,分别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和商业受贿罪。  相似文献   

10.
受贿罪是一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性质的犯罪,它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对受贿罪的研究,不仅是对个罪的研究,而且也是对腐败现象的深层次的研究,在当前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目前对这一犯罪的理解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有分歧,因此有必要对受贿罪的主体、客体、对象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贪污、受贿犯罪是危害性大、腐蚀性强的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它不仅直接侵吞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肌体,败坏党和政府的声誉,对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最近,党中央作出决定,必须下大决心坚决彻底地打击贪污、受贿犯罪活动,这是一项艰苦的政治任务。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除  相似文献   

12.
根据修订后的新刑法第九十三条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结合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国家机关人员应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国家工作人员两部分,其本质特征就在于"从事公务",因此,"利用职务之便"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客观构成的本质要件,也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与普通犯罪的根本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该罪的犯罪客体是不特定的,因而无法确定该罪的客体,而且犯罪主体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不太明确,所以在适用该罪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解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存在的问题,最佳方案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申报义务.  相似文献   

14.
张峻 《湖北教育》2010,(3):44-45
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九章规定的由检察机关立案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其法律含义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活动秩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界定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国有公司、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徇私舞弊、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刑罚处罚的犯罪.此类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是危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基础;二是危害国家财产所有权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危害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三是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文章对乐山市十年来职务犯罪中侵犯财产型案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此类犯罪的规律、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务犯罪又称职务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是指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在国外又被称为公职人员犯罪、公务人员犯罪、公务员犯罪、白领犯罪等,同时又和职业犯罪、经济犯罪、身份犯罪、行政犯罪、法人犯罪等概念有一定的交差或混合。概念的混乱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比较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公务犯罪的概念最具有科学性,采用公务犯罪的概念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议,更有利于对国家职能和国家公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在学理上,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相对应的概念。但与作为传统职务犯罪的后者相比它与公共权力的关联度不大,又是我国刑法学上较晚出现的类罪,因此以往人们对其有所忽视。然而,这类犯罪在经济经营领域的危害极大,且常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密切相关。文章阐述了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构成特征,通过对其犯罪危害性的实证分析,强调应重视防范,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和惩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远伟 《华章》2007,(12):103-104
贪污罪不仅侵犯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而且危及社会与政治稳定,为了巩固政权,历代统治者无不十分重视对贪污犯罪的惩治.我国一再强调对贪污罪的打击,但是目前贪污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这不得不引起对贪污罪的理论与实践、立法与司法问题的深深思索.其中,对贪污罪及数额认定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学理上,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相对应的概念。但与作为传统职务犯罪的后者相比它与公共权力的关联度不大,又是我国刑法学上较晚出现的类罪,因此以往人们对其有所忽视。然而,这类犯罪在经济经营领域的危害极大,且常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密切相关。文章阐述了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构成特征,通过对其犯罪危害性的实证分析,强调应重视防范,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和惩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叶厚隽 《天中学刊》2009,24(6):46-48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以"帮助"他人销售物品为名,采用虚开发票等手段,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符合共同贪污犯罪构成要件的,属共同贪污犯罪行为.其本人即使不参与分赃,只要构成贪污,也应当对其参与的共同犯罪总额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