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西都市报状告长春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学友 《传媒》1999,(3):42
1999年6月29日,长春晚报就其侵害华西都市报著作权一案在《华西都市报》刊发了《致谦声明》,并赔偿了因侵权给华西都市报造成的经济损失9.5万元。 今年一二月份,长春晚报无视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版刊出的“版权所有,拒绝转载”的告示,擅自转载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版刊发的8篇文章(后又查明是十  相似文献   

2.
7月29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在华西都市报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刘为民兼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原总编辑席文举已就任辽宁经济日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易人@杜研  相似文献   

3.
成都报纸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从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时开始的,到2000年底,刚好历经6年。其间,有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1995年——1997年,主要是华西都市报的市场办报意识与成都晚报的计划办报意识的竞争,这种竞争在1997年以华西都市报的傲视群雄而告一段落。二是从1998年至今,成都商报迅速崛起,与华西都市报形成楚汉相争、其他报纸紧随其后的局面。由于面对不同的竞争环境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4.
彭剑 《新闻实践》2002,(5):23-24
去年10月,《华西都市报》荣获中国报业协会评选的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今年前四个月,《华西都市报》发行量增加近10万份,广告量增加30%。这些成果表明,经营模式创新是报纸持续超常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华西都市报》是如何进行经营模式创新的呢?一、“整合型媒介”理论《华西都市报》的每一次经营创新都与其理论的开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2年1月,《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从媒介与社会  相似文献   

5.
蒲媛 《新闻传播》2010,(4):44-44,45
作为中国报业史上第一张正式发行的都市报,从1995年至今,《华西都市报》已经走过15个年头。面对激烈的竞争,《华西都市报·汽车周刊》作为《华西都市报》经营部门的一员大将,在近年呈现高速增长。本文试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汽车周刊》核心竞争力建构、运营方式等方面为当下都市报专刊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彭剑 《新闻实践》2005,(3):40-42
当年一纸风行、名震大江南北的《华西都市报》,开创了报业的"都市报时 代",创造了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华西都市报》面临着自身的 发展瓶颈,例如市场同质化的困扰,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如何破题,等等。尤其是同类 竞争者的崛起和超越,《华西都市报》终于在2004年底,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开 始了一次新的自我突破与发展。 《华西都市报》这次自我突破与发展的实际成效如何,由于时间还短,尚不可能实 测其效果,但《华西都市报》的做法,相信都市报同仁会有切肤之感:谁强谁弱,市场 定矣!  相似文献   

7.
1995年,《华西都市报》以新型都市报的定位和大量贴近百姓的新闻策划、别具一格的“敲门发行”迅速走红。《华西都市报》的成功,带动了成都地区其他报纸的超常规发展,也使成都这个内陆省会城市成为国内报业竞争的焦点。现在,《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两家零售额在成都报业市场所占的份额  相似文献   

8.
蒲媛  杜江 《今传媒》2010,(7):38-40
一、问题提出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中国报业自此进入了都市报时代。发展至今,《华西都市报》在社会影响力、媒体公信力、品牌发展力等众多指  相似文献   

9.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2,(1):3-5
2001年10月,经中国报业协会评选,《华西都市报》荣获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这是对《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此过程中创立的一套引领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办报理论和报业经营模式的充分肯定。“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市场化报业前沿的核心理念。最近,《华西都市报》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又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和创新。记者就此对《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进行了专访。记者:近两年来,席总相继提出了以“主流媒体”和“整合型媒介”为基本概…  相似文献   

10.
成都报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从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的正式创刊开始的,到2000年底,刚好历经6年。其间,有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1995年——1997年,主要是《华西都市报》的市场办报意识与《成都晚报》的计划办报意识的竞争,这种竞争在1997年时以《华西都市报》的傲视群雄而告一段落。二是从1998年至今,《成都商报》迅速崛起,与《华西都市报》形成楚汉相争、其他报纸紧随其后的局面,这是两种市场办报意识之间的竞争。由于面对不同的竞  相似文献   

11.
<正>1995年1月1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14年12月,华西都市报发布媒体融合"i"战略,明确提出站在传媒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再创业、再出发。20年,《华西都市报》从一张报纸发展为华西传媒集群。目前已经形成以《华西都市报》为主轴,拥有华西都市网、华西城市读本、华西社区报、8小时购物网等多个单元的全新媒体矩阵。华西传媒集群媒体融合"i"战略是系统地重构和创  相似文献   

12.
符珞珈 《青年记者》2016,(23):85-86
在,新媒体强烈冲击传统媒体的今天,《华西都市报》积极迎接挑战,主动求新求变.2016年1月4日,《华西都市报》全新改版,保留纸媒优势,融合互联网思维,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革新,强化自身竞争力.本文分析《华西都市报》此次改版的特征. “改版致读者”分析 改版当天,《华西都市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有你在灯亮着——改版致读者》一文,一千多个温情而不失力度的汉字,提纲挈领地指明了改版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最早发端于都市报的开创者华西都市报。1998年3月,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  相似文献   

14.
薛洪 《新闻界》2001,(1):44-45
2000年 1月 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市实行连锁直销,一夜之间,市里大街小巷挂出了印有华西都市报统一标识的红报箱 1000个。到目前为止,这种红报箱在成都市已达 1万个,《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市的零售量由过去的 10万份左右,猛增到近 20万份。用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的话来说,报纸连锁直销是华西都市报继首创“敲门发行”后,报纸销售的又一场革命。 一   把连锁直销说成是报纸零售的一场革命似乎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因为连锁直销从根本上打破了报纸零售以报摊销售为主、卖跑报为辅的销售模式,给报纸销…  相似文献   

15.
10月28日,在由封面传媒主办的"创联未来——2016(中国)C+移动媒体大会"上,封面新闻2.0版本上线.华西都市报社社长、封面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鹏说,封面传媒要打造的是"智媒体",是智能媒体,也是智慧媒体,尤其是要弥补机器算法带来的过度推荐等缺陷,加强人工干预,突出体现"价值引领下的技术驱动",为技术引擎赋予正确的价值,保持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做内容生产的"清流".封面新闻如何与《华西都市报》进行融合?李鹏说,《华西都市报》实行"双品牌"战略,充分彰显《华西都市报》品牌,强势打造封面传媒新品牌,进而以"双品牌"为支撑,以"双引擎"为驱动,推动《华西都市报》和封面传媒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华西都市报》自1995年创刊,短短几年,即创下不凡业绩。“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都市类报纸前沿的核心理念。在传媒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华西都市报》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与创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的《超越媒体———一个“整合型媒体”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风云历程》(以下简称《超越媒体》)一书,浓缩了《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的历史。对有志于办好报纸的人士来说,有效途径之一是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具体而言,则是…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8,(6):80
成都都市报零售市场主要有<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其中<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和<成都日报>隶属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隶属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是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过去几年两报为了争夺成都都市报龙头地位,都使尽了浑身解数,在零售市场上,不断使出重拳.<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实力弱小,与<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新闻界     
华西都市报──走进千家万户服务都市百姓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说:1998年,是华西都市报走向成熟、日益壮大的一年。我们将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将“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宗旨进一步落实到办报的各个环节之中,努力提高为市民服务的水平,使华西都市报走进全省大中小城市的干家万户。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一是要强化“贴近、贴近、再贴近”的办报观念.使报道的内容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家庭;二是要加大信息量,全方位地满足读者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三是要增强服务性,从读者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9.
成都既是中国市民报发韧之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的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市民报模式后,市场定位和办报思路一直“暧昧”的《成都商报》猛然醒悟:市场就在眼前。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立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华西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报业的版图上,成都的报业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全国都市报的风头正健,而第一个把都市报办成气候的便是地处成都的华西都市报。翻开华西都市报对外宣传的宣传册,华西都市报首任总编辑席文举和现任总编辑刘为民的合影出现在宣传册的第一页,那是两人几年前在江苏考察报业时在无锡的太湖边凭湖临风时照的,同时席文举的“办报办不成市场畅销报,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