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质疑:小说的主人翁凡卡只有9岁,家里很穷,又没有读过书,他怎么能给爷爷写那样长的信呢?另外,凡卡又为什么不会写信封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一、课文是经过编者删节的。在《契诃夫文集》第五卷的原文小说,有这样一段被删去的话:“当初凡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深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作品,《凡卡》(第十册19课)就是其中的一篇名著。这篇小说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是一篇象别林斯基所说的那种令人一读,就“永远不可磨灭地印在你的记忆中,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的“真正的艺术品”。这篇小说写于俄国历史上沙皇专制统治最反动、最黑暗的所谓“停滞时期”的一八八六年,是契诃夫在创作上趋于成熟期的作品。小说通过九岁的主人公凡卡向乡下爷爷写信的形式,叙述了自己在短短三个月学徒生活中遭受的种种摧残,从而反映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当时劳苦人民的贫困境况。作品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再  相似文献   

3.
六年级上学期课文《凡卡》是俄罗斯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名篇。课堂匕,孩子们被凡卡的天真、淳朴、善良所打动,也为凡卡无法摆脱的悲惨命运而伤心。在课文结尾,当突然意识到凡卡不可能从爷爷那儿得到援助时,有些同学在听了分角色朗读之后,甚至伤心得哭了出来。这堂课达到了我预想的情感目标:孩子们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公凡卡,从“生活”中领略浓浓的亲情与社会的无情。  相似文献   

4.
据说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写小说时,总是把稿件反复修改,致使把稿件的句子修改得纵横交错,这可以看出他对作品创作的殚精竭虑。《凡卡》一文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表象上写得很凌乱:一忽儿写凡卡用写信的形式向爷爷倾诉他凄凉的当鞋匠学徒的生活,一忽儿写他对爷爷形象的回忆,一忽儿写窗户  相似文献   

5.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  相似文献   

6.
《凡卡》一文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时代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之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个方面讲述凡卡的悲惨遭遇;之二是全文采取对比、反衬和暗示的表达方法进行叙述和描写. 这是一篇传统的教学名篇,我国不少的水语教学名师都曾执教过此文.而课文篇幅又较长,教学此文最为棘手的问题是怎样跳出他人的教学模式,富有新意地进行恰当有效的长文短教.练佳在执教本课时以"叹"为抓手,理解每次"叹"中想到了什么,感悟每次"叹"中所表达的心情,采取抓重放轻,长文短教,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此课教学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凡卡》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小说。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师生会对文中的一些内容提出疑问。笔者根据所阅的有关资料及自己的见解,对文中的几处疑点进行辨析,供同行参考,以期抛砖引玉。一、凡卡的“卡”该怎么读“卡”  相似文献   

8.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实录(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契诃夫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俄国人.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里面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请你们计算一下,像这样的书有多少本?这里是37篇(出示两本书).  相似文献   

9.
陈佳 《上海教育》2014,(15):86-86
《凡卡》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所作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沿袭了契诃夫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特点,被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收编。正因为这种经典,产生了很多对该作品的解读和教学案例。对《凡卡》的解读,主要聚焦在两个问题上:对“苦”和“乐”的辨析以及对结尾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凡卡》叙述的是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契诃夫的这篇小说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学时可抓住三处细节,长文短教。一、抓凡卡学徒生活的细节,突出“苦”字课文第8自然段从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方面叙述了凡卡的学徒生活,写凡卡挨打时,“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一个“揪”字,一个“拖”字,充分说明了老板的凶狠和凡卡的可怜;写凡卡挨饿时。文中具体地写了他三餐各吃的什么,“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可见凡卡食不饱腹;写凡卡挨冻时,写了他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从中可以看出凡卡衣不蔽体,过着非人的生活。所以凡卡最后才写信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教学本段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凡卡的学徒生活的?2.凡卡为什么挨打?老板用什么打?怎样打的?找出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像这样的书20本以上.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今天我们学的<变色龙>,将来我们要学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12.
教材解读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编写。共选编阳篇文章,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四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13.
俄国作家契诃夫,以其短篇小说《万卡》(又译作《凡卡》)《变色龙》《套中人》(又译作《装在套子里的人》)等赢得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奥楚蔑洛夫、别里科夫等典型形象更是让人难忘。他的讽刺小说,锋芒直指腐败的沙皇统治。契诃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可惜只活了44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作家,他生活在沙皇统治时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无数破产的农民涌人城市谋生,遭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连儿童也未能幸免。他家的杂货店的小学徒,经常遭受父亲的虐待,由于亲眼目睹,所以《凡卡》真实感人。《凡卡》是一篇微型小说,其叙事方法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的《变色龙》写于1884年,原有付标题:“小场景”。这篇著名小说选自一九七八年重版的《契诃夫小说选》。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年)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创作的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短篇、中篇和戏剧,艺术成就很高,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十年代初,契诃夫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他给一些幽默杂志写了很多滑稽小品,总  相似文献   

16.
《凡卡》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于1886年的一篇著名的小说,通过九岁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反映了俄国沙皇统冶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透过凡卡的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邪无限悲悯的情怀。《凡卡》一文的表达方法也很有特点。仟文中将凡卡怎样写信、信件的内容和写信时的回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穿插映衬。通过对比、暗示等方法,展现了凡卡内心令人不忍抚摸的“痛”。  相似文献   

17.
<正>《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通过“套子”这一生动形象而又充满寓意的比喻,作者契诃夫塑造了经典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形象,并以此为基点对沙俄封建统治以及封建压抑下扭曲的人性进行了辛辣的批判。此篇小说作为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套中人》又译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它是契诃夫于十九世纪末(一八九八年)所写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契诃夫讽刺作品中最好的一篇。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俄国解放运动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一八九五年,在列宁领导下,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斗争协会”第一次在俄国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给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开辟了新的阶段。虽然契诃夫跟成长中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距很远,没有看见变革现实生活的正确道路,但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新生活的气息和旧事物的垂死挣扎,可以听见作者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的呼声。  相似文献   

19.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作家,他生活在沙皇统治时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无数破产的农民涌人城市谋生,遭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连儿童也未能幸免。他家的杂货店的小学徒,经常遭受父亲的虐待,由于亲眼目睹,所以《凡卡》真实感人。《凡卡》是一篇微型小说,其叙事方法与众不同,不是单纯的正叙,而是书信体、作者叙述、插叙综合叙事,互相映衬。  相似文献   

20.
别里科夫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于1898年创作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心理变态,人格被扭曲的人,而使他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根源是“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