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王燕 《科教文汇》2014,(35):175-176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了解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爱好学习的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乐"之所以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因为它完全开发了一个个体自我学习的原动力,在现代教学体系中"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刚系统接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乐"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从批量生产人才的角度来说,往往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个引导就是"趣味性"教学。  相似文献   

2.
游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晖 《科教文汇》2010,(36):125-125,144
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极力倡导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并不到位。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条能够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乐于做主体的途径。笔者认为,游戏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因为"游戏观"建立在人的本性之上。众所周知,在本质上,人都有好乐的天性,游戏就是乐的形式之一。而人的任何活动,只要与人好乐的天性相切合,就没有不成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之者。"充分揭示了"好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昌栋 《科教文汇》2010,(35):111-1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特别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广泛科学的兴趣,对于今后人生道路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秀 《科教文汇》2013,(20):148-149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习我国母语的首要课堂,因此上好课,最大限度地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便是需要我们每位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心理上要与孩子接触,情感上要与孩子产生共鸣,方法上要对孩子有吸引力,呈现出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语文课堂形式。  相似文献   

5.
汪涛 《科教文汇》2007,(6X):61-61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知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科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人学,爱说爱动,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在小学课堂中也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科目,在德育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爱的教育,能促进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任何一种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古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就需担负起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的重担。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乐知者呢?这就需要教师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感兴趣,就要善于了解学生“投其所好”,寻找身边的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赵光成 《科教文汇》2008,(36):169-169
古训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以“知”导“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实效,始终是政治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浅谈一些尝试与体验。  相似文献   

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生活中,人们喜爱的事物各有不同,但其原因应该是一致的:对象能引起他们的心理愉悦,因而表现出对所喜爱的对象的浓厚兴趣,以致在行动上热情执著,进而在思维上表现出某种快捷和感悟。可见,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宫殿大门的向导,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钻研。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知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科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爱说爱动,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  相似文献   

12.
陈海莲 《知识窗》2013,(20):58-58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会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知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科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爱说爱动,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15.
王钱海 《科教文汇》2007,(9X):115-115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梁波清 《科教文汇》2008,(5):100-100
本人从事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在教学中体会到,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畏难情绪,因此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7.
熊凤英 《知识窗》2013,(8):48-48
孔子把治学分为三个境界:知学、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淡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运用故事、组织游戏、动手操作、联系生活等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兴趣盎然的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教不重学,埋没了学生天赋的活动性与探索精神。课内搞满堂灌或满堂问,课外搞题海战术,学生课业负担重,对学习毫无乐趣可言。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而且爱学、会学。为达到“激发兴趣乐中求学”,可从以下几方面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萍 《知识窗》2010,(6X):43-43
<正>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数学中充满数字、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