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何银 《中小学电教》2012,(Z1):36-39
一、引言2010年中国互联网正式从博客时代走进微博时代,时至今日,微博已不仅仅是一种新兴媒体,它更成了大众记录心情、发表评论、共同娱乐的一种形式。截至2011年2月,我国微博用户突破2亿。微博除了个人唠叨、发泄心情外,在政务公开、产品营销、新闻报道、图书情报领域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相似文献   

3.
杨伟庆 《大学生》2012,(Z3):25-26
中国有网民5亿,差不多占全球网民的1/4,过去10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增长差不多有1倍,到2011年,网民的覆盖率从4.6%左右上升到40.2%。艾瑞长期研究互联网经济,我们定义的互联网公司的营业收入在过去8年差不多涨了50倍。2006年,网络经济是GDP平均增速的  相似文献   

4.
雷雳  马晓辉 《中国德育》2010,(5):5-8,16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方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9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稳居全球第一,而互联网普及率为28.9%,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互联网用户中10—19岁人数占总数的31.8%,约1.22亿人,是中国网民的第一大用户群体。  相似文献   

5.
微博,名"微",力不微.这种新型网络媒体,从诞生到风靡全球,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权威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96%,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 一、国内高校后勤微博的应用现状 相比高校的其他部门,高校后勤部门开通微博的较晚,目前开通微博的基本上是在2011年.但是,随着微博的影响力在高校日趋扩大,国内不少高校后勤集团也注意到微博在高校师生中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纷纷开通微博服务,积极通过微博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李鹤 《成才之路》2011,(22):98-I0015
过去的2010年。中国微博网站数量从17家增长到88家,微博用P超过6000万人。2011年,微博仍在进一步推广,大有成为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的基础应用之势。微博只有区区140字,但是,在有着45万微博拥趸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眼中,微博是一个新型的传播平台。“任何一种其他的传播形态都不如微博来得丰富、活跃和互动性之强”。  相似文献   

7.
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近半的中国人生活在互联网上。目前,中国的网民超过6亿,手机用户接近13亿,智能手机上网用户突破5个亿,微博热议时事、表达观点、互动社交成为众多网民生活常态。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则助推政府主动公开信息,创新政务服务。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第一时间发出问询"四川康定有震感么"并随后发出地震通报。新媒体平台的政务发布打  相似文献   

8.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近两年,微博在中国进入了井喷式快速发展阶段,微博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快速成为了受众的新宠。在当前传统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之下,微博已成为互联网最主流的受众交流平台之一。给传统的电视媒体既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微博虽然以其独特的优点为受众所喜爱,但是它的缺点也让受众不可忽视,传统电视媒体要在看到微博优、劣势的同时,也要在分析微博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微博带来的负面效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助微博的优势,促进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今天最易为人们感知、亲和、追随的意义世界,是一个更多地以视觉形象传输和表达为特征的图文世界.新华社最新发布的"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国互联网应用用户数量超过2亿的十几个网络应用中,网络视频用户已达3.72亿,位居第5,而3.09亿的微博用户也较2011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视觉传输和表达的直观性、体验性、现场感和真实感,可以冲破社会文化层级、认知水平的隔膜而便于实现对事物表象的自我解读与个性理解,也最易和受众的现实情感与心理产生最密切的链接与共鸣,进而符合大众的常规欣赏习惯.这是今天手机上网和手机视频成为中国互联网增速最快的两个指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牟岩  王南冰 《辽宁教育》2012,(18):23-24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它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具有手机绑定、低门槛、简单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突破5亿,微博用户达到2.5亿,较上年底增长了296.0%。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微博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利用微博获取信息、加强沟通交流、进行休闲娱乐,企业利用微博开展品牌推介和产品推广,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微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微博在改变社会生活方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6月8日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表明:截至2009年底,中国3.84亿网民中,未成年人约1.28亿人。可见互联网已经是未成年人学习的主要途  相似文献   

12.
微博从2009年开始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有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3月至6月,国内微博市场月覆盖人数从5452万增长到10,307万。在不足一年的短短时间内,微博使用者突破1亿人,而且这种增长速度呈线性递增。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会用微博、写微博。  相似文献   

13.
当今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发展迅速。联合国电信机构负责人哈马德·图埃指出,截至2011年,全球互联网使用人数已突破20亿人。中国政府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市场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不仅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也给当前实效性不强的德育带来了极大机遇因此,随着学生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技术发展,中国引来移动互联网浪潮,根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4年1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规模为8.38亿户,在地铁、车站甚至饭桌上处处可看到身边的男男女女拿着手机看信息、学英语、上微博、玩游戏等。于是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学习出现,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一个微时代。在此背景下,学习也进入微时代,简称微学习,即碎片化学习,一次学习一点,只学最主要内容,随时随地借助移动设备,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  相似文献   

15.
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博客的系统。最早是由美国博客网站推出,于2009年进入中国。根据新华网北京2012年2月28日消息: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大关,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社交霸主腾讯发展到7亿用户前后用了12年时间,而单个微博平台用户数从零到3亿(以新浪微博为例),不过3年时间,且增速越来越快。微博没有腾讯的升级诱惑,也没有偷菜潮的助推,单靠140字内容就支撑其成为一项互联网主流应  相似文献   

16.
正如今微博的普及与流行,无意中推动了一股"微"潮流,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程、微学习,都是这股"微"潮流的产物。它们同样也是移动终端普及和无线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新技术发展,中国引来了移动互联网浪潮。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的规模为4.2亿。在地铁、车站、甚至饭桌上经常看到身边的男男女女拿着手机看信息、学英语、上微博、玩游戏。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互联网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显示出巨大价值和潜力的一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在日前举行的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做出如上表述。  相似文献   

18.
亚太IPv4地址耗尽IPv4地址转让交易开始运作2011年全球IPv4地址增长放缓2011全年全球的IPv4地址分配数量为3,129B,总体而言,增长速度有放缓,2011全年获得IPv4地址数量列前三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810B,美国324B,日本258B。中国在近三年每年获得的IPv4地址数最多,这源于中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另外,除了美国、日本、韩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获得较多的地址,互联网的后起者也获得较多地址,如印度、巴西等。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技术逐渐迈向Web3.0时代的今天,微博以其无与伦比的传播力吸引了众多用户,爆发了一场“微革命”.与此同时,企业也看到微博的潜力,将它作为营销传播的新媒介,提升营销传播的效果,强化营销传播的价值.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微博用户在使用微博时的态度,以及他们在微博上的互动行为,都将影响到微博营销传播效果,进而影响到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行业信息     
《广西教育》2010,(27):128-128
近日,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大会认为,2010年是我国互联网产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显示出巨大价值和潜力的一年,互联网各个产业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