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高职院校如何建立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明 《成人教育》2011,31(2):71-72
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高职教育不能关门办学,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必须有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但是,现实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是高职院校“剃头挑子一头热”。文章站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角度,结合近年来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了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共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有利于强化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人才供给与企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达到专业技能培养与科学人文素质的有力提升。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支持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不够规范;企业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人才培养难与企业对接;高职院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其人才培养难以达到企业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加大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支持;企业转变合作观念,对接人才培养转型;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达至人才培养要求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院机电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有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服务企业的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为桥梁搭建校企合作、互融交流的校企合作等模式。同时提出了校企合作要求双方都希望合作、双方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解决好校内教育与企业实习的关系等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促进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校企双方的管理合作、资金合作、人力资源合作、教学资源合作、产业合作,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目标途径。文章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的框架分析和必要性分析,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现状,提出要建立健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政策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的多层次协调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和保障激励机制;加强高职院校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模式,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要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模式主要有:人才订单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基础建设校企合作模式,项目合作模式,股份合作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创业实践培养模式等。建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模式要求,积极打造校企合作的利益链条、实施集团化办学、健全完善校企合作的约束机制、制定合理的校企合作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7.
徐晔 《职教论坛》2021,(3):168-176
以企业作为校企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对德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遴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经验进行梳理,分析发达国家遴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涉及的核心要素,结合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构建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三维遴选指标体系: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需求,以选促建,企业由办学主体走向育人主体,构建“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为在短时期内培养出一批适合大集团、大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捷径。选择校企合作作为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模式有几大好处:第一,企业与高校相互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校企合作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三,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协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
深度的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是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校企"无缝对接"、文化管理时代的到来以及高职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都要求校企进一步合作。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打造"双主体"模式、实现"双证融通"是文化对接赋予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内涵。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让行业文化进专业,校企共建企业文化体验中心让企业文化进班级,校企共办企业文化讲坛让职业文化进课堂,是文化对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何万一 《成人教育》2014,34(12):80-8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和显著特征。转变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止于浅层的现状,不仅需要政策与法律层面上建立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而且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具体运行上下工夫,积极构建"跨界"的校企合作组织,打造利益捆绑的校企发展共同体,对接企业需求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推进校企文化融通。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进行校企深度合作,有必要认识校企合作关系的本质。校企合作的基础关系按“亲疏”可分四种,高职院校要重视所有的合作企业,寻求广泛的合作对象。校企合作双方一般为平等主体,校企合作关系本质是合同关系。校企合作应签订符合合同要求的详细协议,协议内容应遵照权利义务对等原则。要建立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长效合作保障机制,法律政策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可,我国各级政府和高校正在大力推动并实施。高职在校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以及岗位设置、岗位要求,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和热情,大大促进教学效果。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企业和学校"一对一"直接合作的模式,校企利益对立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以行业协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方式,通过行业协会来协调校企合作中的矛盾,有利于校企合作更加顺利开展,学生得到充分锻炼,教育质量实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盛国 《继续教育研究》2013,(10):113-115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关键是"双赢",通过校企合作服务型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并在平台的基础上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真正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构建校企合作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校企合作体系,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构建校企合作体系的具体措施包括,牢固树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的办学理念;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咨询委员会和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两个组织;建立学生企业内实训、教师企业内培训、员工学校内培训三类基地;建立战略对接、文化对接、教学对接、利益对接五个校企对接平台;建立安全、过程控制、教学训练、师带徒、评价激励五项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向才毅 《江苏教育》2014,(12):14-15
<正>目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作总体还较薄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效性不高,影响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增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值得认真思考。一、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一)校企合作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要求职业中专学校与企业展开全方位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有效、顺利衔接。本文强调了职业中专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据此分析职业中专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现状的分析,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类专业的实践和探索为例,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突出会计类专业特色,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和措施: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真实需求和真实动态;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双方的切入点,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校企合作中。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会存在一些碰撞和交融。运用企业文化的有益影响,促进学校发展。成为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一种新取向,同时又是校企合作朝着纵深方向不断推进的新抓手。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有助于企业选拔、培养、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总之,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20.
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事实上,只有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才能培养出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卓越工程师。本文试图系统地讨论和研究"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与企业合作全过程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重要专题,包括校企全程合作是"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校企全程合作的主要环节和合作内容、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机制的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需要的政策法规支持等五个方面,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