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方  杨若雯 《传媒》2014,(8):11-14
正《传媒蓝皮书》是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今年是该书连续出版第10个年头。在过去的10年间,《传媒蓝皮书》通过持续对中国传媒产业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及时反映中国传媒业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文章亦被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该书目前已成为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并于2012年起被认证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底在京发布,该报告又称“传媒蓝皮书”。蓝皮书在对2008年中国传媒各细分领域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的同时,也对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担任该书主编。目前,传媒蓝皮书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耘耕  周志懿 《传媒》2008,(3):6-10
传媒业年年讲创新,到底中国传媒业目前创新的能力如何?现状怎样?传媒创新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下一步中国传媒单位该如何创新?政府有关部门应从哪几方面支持传媒单位创新?带着这些问题,2007年11月至今,传媒杂志社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首次进行我国传媒企事业单位创新能力调研,并重磅发布:中国第一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解读影响中国传媒企事业单位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中国传媒企事业单位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传媒》2009,(5)
本报讯日前,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编撰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一书正式问市。该书系社会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6年。该书作者队伍聚集了国内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对当年中国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来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分为总报告、报纸产业、图书产业、期刊产业、广播影响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互联网产业、移动媒体产业、广告产业、受众市场、国际及港台地区传媒产业12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品牌经营是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化。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也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但是,如何恰当的进行传媒定位创新呢?一些传媒的老总常常抱怨,说他们为了跟上市场演变的步伐,不断给传媒重新定位,花了大量的钱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传媒受众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服务方式,但是,真正去做了,效果并不好。历史毫不犹豫地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传媒带进了品牌时代。尽管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但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先行者之中。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全面碰撞。近年来,国内传播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思考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机遇和挑战;二是探索如何进行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媒体已具备了一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面对加入WTO,外资传媒对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新一轮冲击,中国媒体仍然处于相当的劣势状态。如何应对新的冲击,首要的就是对中国的传媒进行产业化改造,而要完成这一改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对当今的中国传媒进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6.
1月9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传媒经济30人论坛第一届年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围绕中国传媒经济:快速成长与未来格局的主题展开研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社长、传媒研究所所长江作苏在致辞中表示,论坛意在通过该领域的学界带头人和业界领军人物的研讨,提供一个把握传媒市场规律、解析传媒产业结构、探索传媒科学管理、预测传媒未来走势等传媒经济发展问题的平台,推动中国传媒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更有机结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传媒业而言,传媒集团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甚至有观点认为。由于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属性,传媒集团的公司治理研究为时尚早。但曾被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广州日报》黎元江案及中国传媒第一股“北青传媒”事件。猝不及防地为中国传媒业敲响了警钟——虽然中国的传媒集团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但如果中国传媒产业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如果传媒集团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国内其他企业集团面临的公司治理困境。同样是传媒集团绕不过的一个“坎”。  相似文献   

8.
王瑜 《新闻世界》2012,(10):105-106
本文在分析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传媒业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在其影响下我国传媒的商业化倾向。指出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我国传媒改革与发展中要重点关注私有化、产事分开、政府部门角色转变和发掘中国传媒改革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现今,中国传媒市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变。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业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传媒定位是传媒竞争的产物,它标志着传媒竞争由原始的、无意识的竞争状态向有序的、有意识的状态发展,这是传媒市场发展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传媒业这一特殊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报刊、广播、出版、影视等大众传媒蓬勃发展.发行量增加、覆盖面增大、影响力提高,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并出现了一批较具实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播电视集团。但是,与正对中国传媒市场虎视眈眈、垂涎三尺的国际传媒巨头相比,中国传媒集团与他们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集团开始与西方传媒巨鳄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1.
一 传媒经营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中国传媒业和学界的一个持续关注点以来,已经在实践和理论两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即组建了85家传媒集团和有了一批媒介经营管理研究成果.基于此,人们对于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传媒业的现实来看,除了完善体制、规范机制和强化管理外,如何加快我国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建设步伐,培养和造就传媒职业经理阶层,并促使其走向市场化,最终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传媒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关系中国传媒业产业化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与基本功出发,探讨其培养模式构建,指出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成熟应当在适应体制和适应实践的平衡中,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在推动进行。  相似文献   

13.
喻国明 《新闻界》2004,(1):4-7,11
一、中国传媒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关键点上应该说,二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业在改革发展方面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微观业务机制层面的改革远远超前于宏观体制规则层面的改革;边缘资讯领域的改革远远超前于主流资讯领域的改革;增量传媒(即新增媒介)的改革远远超前于存量传媒(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媒介)的  相似文献   

14.
传媒专业网络平台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茜 《新闻记者》2003,(9):25-26
2003年7月28日,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国家8家重点新闻网站之一中国经济网正式开通,这也成为今年我国第6家开设传媒频道的全国性综合网站。在此之前,商业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综合性新闻网站千龙新闻网和新华网、人民网,都先后创立或改版推出了自己的传媒频道。这些网站在推出传媒频道时,都表达了为传媒业和传媒人提供服务和交流平台的宗旨,这反映了中国传媒业在新世纪初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中国传媒专业网络平台的壮大。一、传媒专业网络平台的类型中国传媒专业网络平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伴随着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网络成为…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05,(5):1-1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性改革终于结成“正果”,这对于中国传媒业乃至关心中国传媒改革的海内外人士来说,不啻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利好消息。它意味着中国传媒业的改革继北青传媒股份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后,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它同时还意味着,中国传媒业的系统性改革在“出人意料”地稳步推进!一方面,政策和体制创新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弹性”和相当广阔的空间;而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邵然  陈尚荣 《今传媒》2012,(3):30-3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媒介管理改革的不断创新中,中国传媒业进入战略管理的新时期。各大传媒集团纷纷通过战略管理升级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在此以华商传媒集团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影响集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制定实施的分析,结合科学的媒介战略管理理论,论证了一个成功的现代传媒集团战略管理框架并提出了未来传媒集团可供借鉴的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何明星 《出版广角》2013,(23):62-64
改变单一传媒发布职能,增强传媒对话平台作用发挥,从而创新中国新闻传播话语体系。这既是中国传媒界在转型社会与市场原则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道路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一个基本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9.
郭腾月 《今传媒》2012,(3):60-6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媒介管理改革的不断创新中,中国传媒业进入战略管理的新时期。各大传媒集团纷纷通过战略管理升级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在此以华商传媒集团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影响集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制定实施的分析,结合科学的媒介战略管理理论,论证了一个成功的现代传媒集团战略管理框架并提出了未来传媒集团可供借鉴的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7,(11):43-44
创新是传媒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传媒企业而言,要想实现自身的快迅发展,必须提高创新能力。为了了解中国传媒企业创新能力情况,帮助传媒企业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传媒杂志社与复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联合组织中国传媒创新能力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