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早已被扑灭,关于这场火灾的宣传也早巳结束。但是,有关这次火灾采访报道的成功与不足,经验和问题,却引起新闻界部分同志的浓厚兴趣,引起人们的颇多议论。人民日报记者魏亚南、中国青年报记者李伟中、经济日报记者隋明梅合写的《时代呼唤着新闻改革——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报道的启示》一文,不仅简略谈到了他们在火灾现场采访报道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挠,而且提出了需要有关方面解决,同时也需要新闻界自身在改革中解决、探讨和改进的问题。现将这篇文章发表于后,希望读者尤其是新闻界的同行们一读,并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有所新的探索,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扑灭了,可那烟熏火燎的记忆却是难忘的。火灾发生时,我正在哈尔滨采访,有幸成为最早奔赴火场的记者之一和人民日报第一个采访特大森林火灾的记者,在紧张、激烈的扑火战斗中度过了20个如火如荼的日日夜夜,感受是从未经历过的。烈焰的警号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是重大新闻,如今无庸置疑的了。国内外新闻界对于这场火灾的报道,声势之大、内容之广、问题之深、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大火初起时,要想识别这场火灾的新闻价值,给予应有的重视,并不太容易。火发生在偏远的林区,火灾同时造成了与外界通讯联系的中断,灾情及其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统计尚需时日;加上人们主观上对林火有一种司空见惯的心理,某些当事人又不愿意接受和承认事实,使得灾难  相似文献   

3.
从灾害报道到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50多名新闻记者不约而同地从各地赶到扑火前线,进行实地采访。这是我国新闻界未经统一组织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采访行动。我们4人有幸加入这一行列,在灾区工作了近一个月,虽然我们和别的记者一样,都未逃脱某种共同的遭遇,但是,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惊喜地发现自己也还潜藏着某些优良素质,开始对自己的精神高度、身体强度、大脑灵敏度以及脸皮厚度,有了新的认识。大火的考验第一次参加特大森林火灾的采访报道,难免会有点紧张情绪,可是大家还是非常乐观的。在加格达奇的集贸市场上,我们每人买了2米塑料布。雷收麦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扑灭了,可那烟熏火燎的记忆却是难忘的。火灾发生时,我正在哈尔滨采访,有幸成为最早奔赴火场的记者之一和人民日报第一个采访特大森林火灾的记者,在紧张、激烈的扑火战斗中度过了20个如火如荼的日日夜夜,感受是从未经历过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150多名新闻记者不约而同地从各地赶到扑火前线,进行实地采访。这是我国新闻界未经统一组织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采访行动。我们4人有幸加入这一行列,在灾区工作了近一个月,虽然我们和别的记者一样,都未逃脱某种共同的遭遇,但是,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惊喜地发现自己也还潜藏着某些优良素质,开始对自己的精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6日,一场特大火灾降临我国东北的绿色宝库——大兴安岭。对这场持续了25天、举世瞩目的森林大火,我国新闻界进行了连续的报道,不仅如实报道灾情,报道军民奋起扑火的英雄事迹,而且报道了灾害发生的更深层次的人为因素和种种反思。这在建国以来我国的新闻史上,是少有的,是对灾害报  相似文献   

7.
东北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消息传出后,中央和地方数十家新闻单位先后派出上百名记者奔赴扑火第一线,将灼烤人心的火情消息和军民奋战的英勇事迹及时传向祖国和世界各地。他们用自己的笔、照相机和  相似文献   

8.
近一两年,我们的新闻事业得到很大发展。1987年,以大兴安岭火灾内幕的报道为起点,一大批新闻稿件突破“禁区”,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十三大的开放性报道,更是新闻改革的范例。赵紫阳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要求“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给新闻界提出了新的光荣而艰世的任务,同时也为新闻改革提供了一个空前良好的开放环境。现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速新闻改革的步伐。这就要求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破除将新闻作为“仆役”的工具意识,确立社会需要论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杜鹃 《青年记者》2009,(15):36-38
他是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更是一名优秀的军人。30多年的千锤百炼,使他成为中国新闻界擅长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突发新闻摄影报道的能手。他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1980年我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1981年秋季华北军事大演习、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老山防御作战、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0.
(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成立。(1月)二、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六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领导人举行的八次记者招待会实况,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一次重大突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三、160多名记者奔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现场采访,记下了血与火搏斗的悲壮历史,揭露了火灾背后的官僚主义弊端。(5月)四、赵紫阳在宣传、理论、新闻、党校干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提出“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正面教育和对改革、开放、搞活的宣传应该并重”,要把宣传真理的工作做得更好,力求做到“深入人脑、打动人心”。(5月13日)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的1987年,新闻界内人士称为是“深度报道年”.“1987年的新闻改革,本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但它在新闻改革的历史上恐怕仍是重要的一页.今天我们只要一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见那个沉闷的上半年和那个开朗的下半年.”(《新闻战线》1988年第4或第11页)那一年,以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报道为契机,中国青年报的“三色”报道(《红色的好告》、《绿色的悲哀》、《黑色的咏叹》)使人耳目一新.中共十三大前,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此篇被认为是深度报道的代表2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命运备忘录…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从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脱出身来,随即便投入了中共十三大前的改革宣传,把视野的中心从熊熊的火海移向举世瞩目的政治舞台。马不停蹄。《鲁布革冲击》(人民日报8月6日)一石投水,在新闻界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冲击波。随后,十三大前改革宣传的帏幕揭开了。本文仅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间作点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从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脱出身来,随即便投入了中共十三大前的改革宣传,把视野的中心从熊熊的火海移向举世瞩目的政治舞台。马不停蹄。《鲁布革冲击》(人民日报8月6日)一石投水,在新闻界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冲击波。随后,十三大前改革宣传的帏幕揭开了。本文仅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通讯社间作点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霞 《东南传播》2010,(3):79-81
范长江是新闻记者的一代楷模。他的西北采访报道,奠定了他在新闻界的地位,使他成为久负盛名的记者和新闻工作的领导者。从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报道可以看到要想成长为一名成功的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三识:见识、胆识与学识。  相似文献   

15.
出于普法宣传的需要和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也由于案例本身的新闻价值显著,近几年来,法制新闻成为越来越受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题材。然而对于法制新闻,司法界和新闻界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声音。有些法官对新闻媒体介入审判活动心存忧虑,担心会影响司法公正;有些记者则因正常的采访报道受阻而抱怨舆论监督不自由。如何处理好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是当前法制新闻报道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包括自然灾害、灾难、突发事件等在内的公共安全事件常会给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带来影响.这方面的报道是社会上下普遍关注的重要新闻,也是<中国青年报>关注的重点.<中国青年报>在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1998年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灾,2003年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等报道中,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报道.  相似文献   

17.
11名记者在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中收受现金与金元宝的新闻爆出后,全国新闻界为这11位记者违反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收受贿赂的行为感到痛心.少数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面前败下阵来,这样的教训引起了新闻界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各新闻单位都高度重视起了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行业自律,以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报道等不正之风,在社会公众面前重树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6日,一场特大火灾降临我国东北的绿色宝库——大兴安岭。对这场持续了25天、举世瞩目的森林大火,我国新闻界进行了连续的报道,不仅如实报道灾情,报道军民奋起扑火的英雄事迹,而且报道了灾害发生的更深层次的人为因素和种种反思。这在建国以来我国的新闻史上,是少有的,是对灾害报道的一次重大突破。报喜不报忧,是我国新闻界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新闻报道讳莫如深;十年动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祸害,报纸上却连篇累牍地大唱“形势大好,而且越来越好”的陈词滥调;唐山大地震,灾情的规模“保密”;有些灾害在报纸上,或是只字不提,或是只报道抗灾救灾的英雄事迹;至于对历次灾害的人为因素,更是报道的禁区。这种对灾害避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把握一个新闻事件的敏感点,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好奇和关注,是新闻采访和报道中的关键。如何能够把握这一点,就需要记者能够有着独特的信息意识,能够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这对于新闻采访报道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意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运用,更多的将注重于对新闻时事的关注,能够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观察,从而发掘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这将决定着新闻采访报道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20.
县级电视台会议新闻过多,过泛、信息含量少的状况早已引起领导和群众的不满,也一直困扰着新闻从业人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分析会议新闻不受欢迎的原因,认识到会议新闻改革的关键在于改革编辑意识,转变记者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