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文化是课堂中师生的行为规范、思维习惯与价值追求等的综合体,是课堂教学的土壤与灵魂。古今中外,所有的名校名师都会根据所处的时代条件,打造出独特的课堂文化,如手脑相长的课堂文化观、主体的课堂文化观、人本主义的课堂文化观等。深入研究各种课堂文化观,破解其密码,对于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创建课堂新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特有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综合性文化、情境性文化、持久性文化和理性思维为主流的文化.反思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数学课堂教学有重“知”轻“识”的功利化取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的缺失,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的主权文化等.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构建整体的数学课堂文化,重视数学生态课堂的生成,创建充满理性精神的数学课堂,构筑和谐文化交流的氛围等.  相似文献   

3.
第8 次基础教学课程改革自新世纪启动,至今已进行了十余年,可以算进入了“后新课 改”时期。“后新课改”时代要求重视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课堂教学诊断采用教育专家引领、学校领 导支持、教师同行帮助、执教教师为主、所教学生配合、家长协助为干预的机制,其本质是一种课堂 文化的干预行动,具有人本性、发展性、教育性、诊断性与功效性等特征。搞清诊断主体、分清诊断类 型与层次、掌握诊断技术、遵循操作过程是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的关键要素,通过对课堂物质文化、课 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和课堂精神文化的诊断,采行分层分类诊断、主体协同诊断与建章立制 等策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海洋文化所承栽的有效课堂本质特点:容纳开放、质疑探究、自主合作:海洋文化所承栽的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把握“三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课程)性质”。一个基本立足点:“生成课堂文化”:海洋文化所承载的教育课堂实施模式定位为四个基本环节:感知——寻求——探究——延伸。海洋文化课堂的终极目标: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5.
“课堂精神”是蕴含于课程与教学中的一种隐性的课堂文化.作为一种不健康的课堂现象,课堂“精神不良”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构建“健康课堂”的主要障碍之一.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列举了化学课堂中典型的四种“精神不良”现象,并从教师专业标准、化学课程标准、外界评价导向等不同视角分析了化学课堂“精神不良”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所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学技能是教师熟练地开展课堂教学的技术与能力,其中蕴涵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即教师的文化观。同时,教师的教学文化观也必然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改革要通过教师教学文化意识的革新来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天津市西青区实验小学近年来以“增强数学课堂文化意识,提高教学技能的研究”为题,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探索。从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文化意识入手,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里编发他们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对中小学深化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构成师生最重要的一段生命历程。多年来,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困境并未得到根本改观,课堂教学中“匠”多“师”寡、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异化、过度的教学预设、教育理念“神”与“形”的分离、消极的课堂氛围、师生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等现象的影响是走向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困境。因此,建构“师”的课堂,创造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课堂,适度追寻教学预设的完美与教学生成的精彩课堂,打造“神”“形”兼备的课堂,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走向主体间性的课堂是走向生命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化课堂就是将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结合学科教学而创设的感染、浸润、激励学生的特定环境和活动方式,具有高效性、生命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广场路小学在文化课堂的建设过程中,构建出“尚真”学堂的“14335”教学原则体系、“三维四段”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策略,让课堂成为学校的文化落脚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课堂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文化现象,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教育之一的体育,应该努力营造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功能,显示文化特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优化交往过程,构建体育课堂“合作文化”;关怀生命主体,构建体育课堂“安全文化”;实施有效评价,构建体育课堂的“交流文化”;让体育课堂充盈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吴琼 《辽宁教育》2007,(11):16-17
一听到“课堂教学文化”,脑海里就闪现了长城、出土的陶器上歪歪扭扭的文字,它们似乎与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关系。细思量后,我心又释然——我们每一天所传承的不就是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我们所塑造的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正在延续着古老文明而走向新的时代吗?课堂教学是课堂文化的主阵地,课堂文明是课堂文化的主战场。课堂文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论课堂的历史形态及其变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诸历史,课堂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课堂教学的场所即教室(Classroom);课堂教学,就是发生在教室里的教学活动;课堂综合体,包括教学环境、教学活动、课程、师生关系等。从我国课堂形态的现实而言,主要有两种课堂,即“知识课堂”与“生命课堂”。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听到“课堂教学文化”,突然脑海闪现了长城,出上的陶器上歪歪扭扭的文字,似乎与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关系。细思量后,我心释然,我们每一天所传承的不就是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我们所塑造的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正在延续着古老文明而走向新的时代吗?课堂教学是课堂文化的主阵地,课堂文明是课堂文化的主战场。课堂文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如何重建?让智慧走进课堂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为此,首先要预设课堂文化重建的实验综合目标,其次要探索课堂文化重建的多维实验路径,最终实现“塑造智慧人”,培养自由人格精神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与文化密不可分,课堂教学缘起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没有文化就没有课堂教学;同时课堂教学又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实现的,离开了教学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则难以理解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文化课程教学是传承多元文化,实现课堂教学文化建构的主要途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建构课堂教学文化,应确立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整体文化观,强化课堂审美文化,提倡生态主义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构建生命化课堂文化和开展多元文化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内涵备受关注。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生态课堂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主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自我的学习体验、“低碳”的课堂效益,并通过组建合作共赢的学习小组、营造和谐共长的课堂文化、拓展灵活开放的课堂时空等,实现生态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王蓓 《文教资料》2010,(11):133-134
有效教学需要良好的课堂文化作为支撑,课堂文化环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这种思考,本文探讨了一种师生与课堂环境、师生之间、师生与自身“三位一体”的和谐课堂文化。可以说,只有构建这种和谐课堂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使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而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思维之源、思维之资.课堂教学以“问题”为纽带,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成败.高效的课堂教学依靠高品质的课堂提问.但现行的课堂实践中,存在不少“伪问”“假问”“碎问”等无效提问,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我们追求高效课堂,一定要避免课堂提问的零碎性、随意性、浅层性,必须提出有益于教学的“真问题”——具有教学价值的核心问题,促进学生的“真思维”,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真正提升课堂教学品味.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涌动的场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我们聚焦课堂,关注师生生命成长,丰富课堂内涵,拓展课堂外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本真的常规课堂夯实基础知识,借助开放的大课堂开阔师生视眼,开启广博的大讲堂激励文化追寻,从不同方面对课堂文化进行了有益延伸与拓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本研究从“翻转课堂”的内涵出发,剖析并厘清“翻转课堂”中教与学是如何发生的,基于“翻转课堂”课前的任务设计、课堂活动设计以及教师与学生角色等维度,针对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发挥翻转课堂优势、避免劣势,利用哪些策略能够辅助翻转课堂的实施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旨在为“翻转课堂”的推广研究及学科教学应用提供真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承载课程文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关注课堂的开放、关注课堂的生成已成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亮点。要获得生活化课堂的有效追求,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情感”,关注教学的“细节”,注重学生的“融入”,追求教育的“无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活化课堂无序与有序的统一,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