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辛亥年的枪声》(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是今年福建文学界一个重要事件,不仅因为它刷新了福建中青年作家在国家级文学大奖方面的空白点,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福建作家在重大历史题材上独辟蹊径的艺术操纵能力。评委一致认为"南帆的散文睿智深邃。他  相似文献   

2.
读过2003年第1期《中国编辑》中《寻找莫理循》的读者大概都知道莫理循是谁了,他是被历史湮没的大名鼎鼎的《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他的传记《北京的莫理循》也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7月15日,增收了3000多条词语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裁王涛出席《现汉》第6版出版座谈会并讲话。邬书林说,辞书出版是一项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一个民族科学、文化、语言的结晶。从1956年7月立项到1978年第1版问世,再到今天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内容日益丰富、日臻完善,已经成为读者公认的经典工具书。他强调,辞  相似文献   

4.
《世象微言》(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是晏乐安同志出版的第三本书。他的第一本书是《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出版于1994年。第H本书《给“上帝”送去温暖》(通讯选),出版于1996年。作为一个四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出版了6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足见其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的丰厚。如果说《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是晏乐安步入新闻专业理论阶梯的话,那么,《世象微言)}(以下简称《微言》)则标志着他攀上了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又一个制高点。他写的这本书是报纸言论集(也称新闻评论),不论是思想深度,理…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第一个中译本五十一年前在上海出版,由于这本书第一次报道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红军挺立在中国的西北角,它的出版成为五十一年前一个发生深远影响的政治事件。当年主持这本书的出版的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胡愈之同志,他的这个功绩充分说明他的远见与卓识。《西行漫记》的原著题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于1937年10月先在英国出版。为什么胡愈之同志能以惊人的速度使中文译本于1938年1月出版呢?现在回顾,胡愈之确实具有他许多特别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6.
汪原放先生是我国第一个用新式标点和分段整理中国古典小说的老一辈出版家。从1920年起至1926年,他标点、分段出版了《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10多种古典文学名著,为祖国的文化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六十年代初,汪老退休之前,我在原上海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与汪老同在一个编辑组学习,听他谈过有关当时标点古典文学名著的情况,还看过他撰写的100多万字的《亚东图书馆六十年》。我想借《编辑学刊》的一角,介绍汪老整理《水浒》等标点本的一些片  相似文献   

7.
《出版发行研究》2006,(8):87-87
2006年8月5日至6日,《中国出版通史》第十八次编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通史》编委会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出版通史》的研究编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提出在编撰过程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8.
最近,《神田喜一郎全集》第五卷由日本同朋社出版了。此书系神田先生的哲嗣神田信夫先生整理。至此,《神田喜一郎全集》已出齐了九卷。 第五卷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的诗与美术之间”,还附录了阐述中国书法和古代印鉴的两篇论文。 神田喜一郎先生,在中国的学术界是很知名的。他出身在摄津国(今大阪府,茨木市一带)的一个文人世家,是日本明治末年到昭和初年(即本世纪初)最著名的汉学家、京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内藤湖南的高足,《内藤湖南全集》就是由他参与,经过长时间的编纂出版的。他本人的名著《敦煌学五十年》,在中国广为所知。他在金石学、版本目录学等方面,多有造诣,对明清以来的诗画书法等,也深有研究。第五卷的出版,可以使我们看到神田先生在这方面的功力。 第五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玉壶山人的生涯——清朝第一的仕女画家》一文。据神田信夫先生在后记中介绍,此文是神田喜一郎先生历时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这里是初次发表。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从清咸丰六年(1856)传到中国的。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是伴随着一种典型的文化传播——宗教文化的传播而来的。当时,上海墨海书院刻印了英国传教士慕维廉译的《大英国志》,提到“舌克斯毕”,即今天通称的莎士比亚。从那时起,“埃汶河畔可爱的天鹅”在异域文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占尽了第一把交椅。在中国被研究最多的外国作家是他,第一个出版了全集的外国作家是他,甚至第一个出版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图书馆电子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我国第一个连续出版的大规模集成化、多功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系统.它的出版必将加快我国图书馆电子化的发展速度.本文讨论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在推动图书馆电子化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被清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竹坡称为中国"四大奇书"之首,更被郑振铎誉为"中国小说发展的极峰"。早在19世纪中叶,它就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迄今已有英、法、德、意、俄、拉丁等十多种西文译本。《金瓶梅》的第一个英语全译本——也是第一个西文全译本——是克莱门特·埃杰顿翻译的四卷本《金莲》(GoldenLotus),1939年由Routledge出版公司于伦敦出版。1957和1979年由GrahamBrash出版公司出版了修订版。距第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然 《今传媒》2005,(4):49-49
1943年10月19曰,毛泽东同志的光辉作《在延安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公开发表后,首先得到了亚洲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1945年12月,朝鲜就出版了《讲话》的朝译本,1972年,为纪念《讲话》发表30周年,朝鲜劳动党还出版了《讲话》的朝最新版本。1946年,日本“新日本学会“主编出版了日版《讲话》,改名《现阶段中国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下课后第四天,陈忠和在福建体工大队所在地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他说新的工作任命还没有下达,他将不会带领福建女排打全运会,“我只是看完球,给她们(福建女排)点一下,鼓励鼓励。”  相似文献   

14.
苏墨 《新闻三昧》2013,(3):44-48
去年年底,打工诗人李明亮出版了诗集《裸睡的农民工》,这本书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选入"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作为打工诗人,李明亮并不是第一个出书的,也不是第一个被文学界认可并关注的."打工皇后"安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版了《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并于2009年创办了"中国打工诗歌奖";80后女工郑小琼,2007年摘取了"人民文学奖";2011年,刘迅甫的组诗《农民工之歌》唱响了人民大会堂…… 在广东、福建、北京、上海以及全国各地,更有三四万打工者在生存的夹缝中,用诗歌咏诵青春,编织梦想,镌刻灵魂,始终怀抱美好的理想,唱响了打工群体顽强奋斗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杜晓田 《兰台世界》2012,(12):29-30
清代中朝交往频繁,《清史稿(关外本)》中关于朝鲜与中国交往的记载有一千余条,其中卷五二六、列传第三一三、属国一专门对朝鲜作了翔实记载,通过《清史稿(关外本)》研究中朝官方交往,可全面掌握清代中朝官方交往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宗教研究会副会长何绵山教授撰写的《福建宗教文化》,经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资助,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福建历来是一个宗教大省,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长期以来,福建尚缺乏一本全面研究这五大宗教的著作,使有兴趣探究、了解福建宗教者多有不便。何绵山教授《福建宗教文化》的出版,使这一缺憾得以弥补。  相似文献   

17.
台北中兴大学财税系毕业,并获得纠纷柏鲁克学院企管硕士的林禹敏,最近一口气出版了两本充满人文气息的旅游书,一本是由联经出版的《追寻才子佳人的足迹》,另一本是麦田出版的《天津、青岛——人文行脚》。还有最近联合文学也将出版他的第三本和第四本书《敲敲门,探访风流人物》和《停下来,看那花样年华》。对一个学习财税的人来说,有如此成绩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已被译成日、俄、英、法、德、朝等13种外文版本,涉及语文之多,译本出版量之大,都已超过《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其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985年,法语译本《金瓶梅》出版时,法国总统为之发表谈话,法文化部出面举行庆祝会,称《金瓶梅》在法国出版是法国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19.
书情书讯     
《出版参考》2011,(3):27-29
人文社出版贾平凹最新力作《古炉》本刊讯1月8日,贾平凹最新力作《古炉》正式出版。2008年,贾平凹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沉寂几年之后,他以文字为笔,记忆为墨,勾勒出一幅中国基层"文革"的全景图。该书目前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炉》的背景依然是贾平凹所熟识的农村,而着力点却在中国20世纪60年  相似文献   

20.
周刊是杂志缩短出版时间、增加新闻内容和增强时效的产物。新闻杂志是从季刊、双月刊、月刊发展到半月刊、周刊的。周刊表示以一个星期为时间单位出一期,如《瞭望》就是从1981年的月刊变成1984年的周刊。现在以周为单位出版的新闻周刊,除《瞭望》外,还有《深圳周刊》、《北京青年周刊》、《东方文人周刊》、《新民周刊》等。报纸以周为周期出版是相当普遍的。起初,它是在编辑、记者力量不足或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一种出版形式。现在许多行业报就是一周出版一期,如《福建商报》、《福建环境报》等。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家日报、晚报为了吸引读者不断推出新的版面、栏目。前几年是周末版或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