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素质教育首先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发展学生潜能,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揭示孔子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可供借鉴的地方,以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顺利实现“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文中以简要的文笔略为叙述孔子教育思想,并从教学原则和方法方面着重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转轨,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一、教师观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观一直停留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层次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活动为主,无意顾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现在国内外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步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这一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教师从“主演”成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学生观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话题围绕“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旨在唤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传统的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进行再认识,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不破不立,破旧…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学生观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话题围绕“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旨在唤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传统的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进行再认识,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继承和发展,它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从孔子教育的人文主义谈发展的学生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倡发展的学生观.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的成长,认为教育要体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师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8.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而由“仁”发现“人”,从“仁本”走向“人本”,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建构的基本理路。孔子从仁本教育观出发,形成了“爱人”与以人为重的教育理念,并由此在教育内容方面呈现人本(文)主义教育色彩,即建立以“仁”“礼”为核心的世俗主义的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凸现人的主观能动特性,即以启发诱导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按照自励、励人的原则去形成具有强烈人本色彩的教师观,即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本化,其实就是教育体系的道德化,其终极指向是服务于德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早在两干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并据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有不同的回答。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主张,是一条宝贵的教育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所说:“转变教育思想应着重提出两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可见因材施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养成健全人格必须遵循的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本质的体现,是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系上的统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在价值观、学生观上的本质区别.因此,牢固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话题围绕“怎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讨论,旨在唤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传统的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进行再认识,从而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孔子教育与现代素质教育在以下三方面明显契合:一、孔子教育注意包括道德、情感、意志在内的人格素质以及知识素质和包括“四科”之能、学习才能、“六艺”之能在内的才能素质的培养,这与现代素质教育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大体吻合。二、孔子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精神,这与现代素质教育的实践性要求相契合。三、孔子教育对象既无出身限制又无年龄限制的广泛性与现代素质教育以全社会成员为对象的广泛性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
为使我国在新世纪立于强国之林,目前最紧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中小学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本文仅就教育理论、教育原则和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探讨孔子教学思想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些有益启示。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孔子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先表达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四书集注》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它吸取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包括儒家教育)的优秀成果。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仁”(德)、“知”(智)、“勇”(体)、“美”(乐)、“才”等几方面都得到全面修养和发展的“先师”;《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善喻、长善救失、善教继志有助于我们建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观和学生观;书院相对独立的学风,儒家的传统师德修养等,都对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有启发借鉴意义。特别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更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和乐”思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虹 《教学与管理》2006,(12):100-101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能否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不仅需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科、研究社会,而且需要将这三者完美统一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教育家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在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理念,提出“和乐”教育思想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藉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能否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不仅需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科、研究社会,而且需要将这三者完美统一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教育家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在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理念,提出“和乐”教育思想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藉以与同行商榷。一、“和乐”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理论…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教育时期虽然还没有独立的语文学科,但孔子的教育目标、内容却无不通过“语”和“文”的教学来实现。他在“语”教中积极推广标准话——雅言,并要求学生端正说话态度,注意说话的环境和对象,做到言行一致;在“文”教中要求学生在“辞达”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文”、“文质彬彬”。孔子在“语”、“文”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语文素质教育仍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洪雁 《考试周刊》2013,(83):169-170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教育的“因材施教”;不分贫贱、富贵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的“有教无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启发式教育原则”.此外,还对教师提出了“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等要求.文章通过对孔子及弟子对话的研究,重新审视其所体现的上述教育思想及对现今教育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新模式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也是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一思路 ,笔者进行了“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一、理论依据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确立“学生主体观”和“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宗旨 ,构建培养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新的教学模式。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特别是学生观的滞后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教师确立了正确的现代学生观,才能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一、学生是持续发展的人;二、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人;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四、学生是责权统一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进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素质化”。做到教学活动素质化的关键是树立素质教学观(即现代教学观),转变教学中心,实现“教学型”向“学教型”转变。一、素质化教学要求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素质化教学观以“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总目标。因此必然要求构建“培养素质,塑造主体”的现代教学基本模式,这就必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