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以马克思“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共同的、活生生的感性的活动”观点为指导,提出“活动范畴是人的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观点,认为人及其生活的对象世界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研究人就是研究人的活动。论证了活动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人通过意义建构自己的活动,个体的个性存在和主体性存在是在活动的建构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个人的存在价值是以别人的存在价值为条件的,这就是人的社会性。而社会化就是使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大学生实现社会化,必须重视加强以下两方面的教育。社会角色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在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将社会要求转化为社会角色的心理内容,即通过个人内心活动或亲身体验,真正相信并接受社会主导作用、行为规范,把它纳入个体的价值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关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之争,学界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主张将科学与技术分界,是技术而非科学才应受到伦理的规范。这种观点把实践理解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从而将科学性质的认识活动排除于实践的有机图景之外,它无视科学与技术的有机联系,必然导致“客观自然主义”或“自然功利主义”;(2)认为科学和技术都应该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混淆了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与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之间的区别,把只能由社会主体甚至类主体所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强加在科技工作者个体主体身上,实质是变相的“科技决定论”或“科技万能论”;(3)科学技术都不应关注伦理问题。这种观点把科学和技术当作与实践无关的纯粹的认识活动,忽视了“主体际性”或“交往”对于科技主体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实质是割裂了“人-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社会”(主体际关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何为“义务本位”“义务”在伦理学上的意义,是指自觉履行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本位”的本义表示“根本的位置”、“中心位置”,引伸为“基础、核心”,如“全本位”、“官本位”等等.本文使用“义务本位”概念,旨在表明这样一种观点:“义务”是整个中国传统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尽管在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中并没有专门提出“义务”概念,但其全部的道德理论和德目都是在强调个人对他人、对家庭家族、对社会的义务这种意义上展开和演绎的,所有的教化形式都是要把这种“义务”植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简言之,“义务本位”就是在伦理道德体系中,把“义务”放在“核心”、“基础”的地位上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5.
一团体,就是指为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接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组成的一群人或一部分人。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摩尔将团体定义为:“一大群或一小群的人,在其间所存在的关系使我们必须把他们作为整体来考虑。”①“团体决定论”认为,社会团体的形成先于个人,而个人是社会造成的;团体是价值和文化的根源;社会事件和变化不可能是纯粹个人意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冲突和转换机制来看,网络社会的责任建构最重要的是要以责任观念为指导,建立起强调公平与正义、契约化的责任伦理底线,从而建立起网络社会的责任伦理制约体系。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和三个角度来分析网络社会的伦理建构。微观针对的是传统的责任主体,中观和宏观指的是“准责任”主体,其中中观为计算机主体,宏观是指政治国家、社会团体等组织,它们都是不同于传统的个人责任主体的“准责任”主体。“准责任”不应被看作是孤立的概念,它是整个网络社会责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联系宏观和微观责任的中介。“准责任”概念的提出,为理解网络社会的责任与伦理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新媒介化生存与新媒介化风险的现实需要确立以“责任”范畴为核心理念的新媒介责任伦理.在新媒介化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新媒介责任理论的出现不仅使传统伦理学迈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赋予了传媒伦理学新的道德维度.新媒介责任伦理学的建构应以技术伦理、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为内在维度,形成现代传播伦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自然”是马克思自然概念的核心概念。学术界大多把它理解为“人化自然”,也就是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突出其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质。其实,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也隐含着“自在自然”。马克思认为,“自在自然”指优先于人的天然自然,是人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人化自然”指以实践为中介的自然,突出了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质。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一个与自然相关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早期卢卡奇把自然规定为一个社会范畴是错误的,施密特把社会说成是一个自然范畴也并非科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引领和规范人的实践活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益相关者与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企业,“利益相关者”指除“股东”之外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害)关系的个人和团体,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特别强调这两者的和谐共处。对大学而言,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是与传统大学崇尚“教授治校”,或者把大学看作“董事们的私有领地”相对应的。强调的是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校内校外各方面对大学的广泛支持。传统的大学将自身的责任限定于学术领域,认为大学的责任就是学术责任。这种责任观是以大学只是一个学术团体,其主要社会功能限于高深学问的研究为前提的。在高等教育日益成为社会中心的背景下,大学社会责任观成为大学责任观的…  相似文献   

11.
In today's socie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highly 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designs full of creativity are renewing constantly just like a wave train around us.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 material function not only need to meet the people's aesthetic taste,but also need to organic un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rt,economy and the society.With the highly development of toda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increasingly pluralism of people's life modality,the kinds and styles of the production relative to people's need are increasing.As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21 new century,it is the unavoidable duty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roducts.We need to precipitate the China's 5thousand years national history,making our national elements to be the bright crystallization,so we need to deeply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design thoughts and theori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to go deeply into the realities of life,analysis their design features,so as to "learn 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from the West ".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思维是当今素质教育中提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校外科技教育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着重论述了校外科技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李皓 《科教导刊》2020,(2):149-150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普通教育已不再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提高对科普教育的关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以"安全用电、绿色电力"为主题的小学电力科普实践的基础上,对面向小学生开展电力科普教育的必要性、城市和农村两条科普路线、科普的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师范院校综合理科课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文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主动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趋势和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复合型师资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应率先开展综合课程的教学研究,本文运用系统化分析问题的方法,从综合理科课程的学科性质、师范生的学习特征以及综合理科课程的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了师范院校综合理科课程的9大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封建社会“四部之学”到近代社会“七科之学”的转型 ,是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晚清“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着重探讨了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转型的进程及特点 ,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进入大众传播媒介时代的今天 ,人们信任且依赖于大众传媒了解现实世界的物、人、事 ,却无形中获得了一种“缺席的真实”。换而言之 ,以电视、网络为典型代表的大众传媒在展现真实世界的同时 ,随意缩放、歪曲 ,甚至掩盖了真实 ,使大众处于一种缺席的或者说想像中的真实状态中而不自知。而这一切皆由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审美要求等多种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 ,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作为外在因素的社会政治需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治需求触发了前科学的产生 ,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形成以及科学中心的转移 ,具有很强的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考工记》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科技地位,以及研究《考工记》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之后,文章具体分析了《考工记》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考工记》进行分析,探索该书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析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自欧洲艺复兴以来,随着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们对自然,对科学的深入了解,西方风景画中的色彩运用也随之不断地演变,形成了今天绘画艺术在风格流派上的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20.
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其执政期间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多次强调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来促进科学的发展。他们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思想和基本内涵十分丰富,对于我们今天加倍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