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慧 《阅读》2007,(7):10-11
同学们,趁着暑假悠闲的时光,尽情饱览名家名著,作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吧。《阿笨猫全传》值得一读。这套书是冰波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26集动画片《阿笨猫》脚本的基础上重新撰写而成的,讲述的是小人物阿笨猫和聪明过人的外星小贩巴拉巴、气功大师元空、发明家金哥之间荒诞而奇幻的故事。《阿笨猫全传》夸张的文字和诙谐的故事,会让我们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奇特的想象,巧妙的细节,令人目不暇接。书中的许多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昨天、今天或明天。在品味阿笨猫上当受骗的故事的同时,我们还能学会观察与思考,增长才干与智慧。有一种快乐叫忍不住开怀大笑。“阿笨猫”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卡通形象,《阿笨猫全传》会带来阅读的又一种快乐感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热点聚焦     
《阅读》2007,(7):13-13
《阿笨猫全传》是儿童文学作家冰波的长篇幻想童话,曾荣获四项国家大奖,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图书馆协会向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钱彩《说岳全传》的问世,标志着岳飞的故事在文学史的讲诉上走向成熟。他对岳飞形象的塑造具有把人物神化、人物扁平化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作者将岳飞形象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加以演绎阐发,这种精神资源一直影响到今天。  相似文献   

4.
荀况的《正名》篇和《墨经》(包括《大取》《小取》)一样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逻辑著作,学习研究中国逻辑史者不可以不认真研读。在《正名》篇中,苟况论证“所为有名”时说:“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其中“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句,孔繁同志在《荀况逻辑思想述评》一文中认为“甚为费解”(贵阳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可谓先得我心。研究中国逻辑史的任务在于探讨历史上重要思想家的逻辑思想,总结出应有的思维教训,从而揭示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规律。但对原著文字首先要有正确而清楚的理解,否则,一切进一步研究总结都成为一句空话。沈有鼎先生在其《墨经的逻辑学·序》中就认为:“若是诂解的工夫不先作好,正确的全面的估价是不可能的”。这里虽然指的是《墨经》,但对其他古籍的研究,也具有同样意义。因此我认为对“异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玄纽”的(?)切含义,也有认真疏理、考辨、诂解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指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应是纠正不正之风的根本所在。《先秦儒家思想三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光秦儒家孔、孟、荀的诗教乐教思想、道德教化修身思想、以及美育思想,这些内容对当前我国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培养“心灵美”的一代新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庄、荀“虚静”说同源于老子;但处理天、人关系之侧重点各不相同,研究目的及方法亦各异。荀说激励人敬德修业,自强不息;庄说启发人静以守动,退而俟静。二者的结合,有利于人协调主、客体关系,促进维持主体心理健康,培植理想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7.
笛法兰 《阅读》2013,(3):50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这段话的意思是:不懂就要去问,不会做就要去学;即使有能力去做一件事,也要懂得谦让,这是成为品性高洁之人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就要谦虚好学、懂得谦让。《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况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说岳全传>作为家将小说以及清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因其较高的艺术成就而历来受到研究者重视.其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战国末年思想家荀况曾去齐至秦,见到秦昭王与秦相范睢.①《荀子·强国》中载应候范睢问荀况"人秦何见?"荀况回答说: 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通"佻".言不为奇异之服),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音"苦",滥恶也),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闲,听决百事不留,(清闲,因其百事随时处理,不积压),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侥幸)也,数(必然的道理)也.是所见也.故日: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为便阅读,摘王先谦·卢文弨等人注于相关文句之后).  相似文献   

10.
关注妇女问题,呼唤妇女解放,是鲁迅先生反封建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鲜明主题之一。被称为“妇女三部曲”的《明天》、《祝福》、《离婚》,就生动而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1.
鲁迅杂文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学习鲁迅杂文,应既理解它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又掌握其思想的表达和战斗力发挥的方式方法,这才能全面认识既是思想家、革命家又是文学家的鲁迅。文章试从杂文的角度感悟鲁迅,既学习鲁迅的为文,更学习鲁迅的为人。  相似文献   

12.
作为鲁迅笔下重要的动物意象,猫头鹰可以说是鲁迅神形毕肖的自我形象标记。鲁迅认同并自命为猫头鹰,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叛。与猫头鹰一样,鲁迅是属于黑夜的,他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他对黑暗的反抗上。他是"无声的中国"的呐喊者,又是一位参透了人生虚妄的孤独"存在者"。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序跋文本大致分类。序跋文本显示鲁迅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和缘由,完整表现了鲁迅思想的精华,准确传递了鲁迅作品的信息,体现了鲁迅与外国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是鲁迅为中国现代木刻艺术奠基的生动见证。鲁迅序跋文本研究还很薄弱,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为了应对并解决前此出现的文艺新潮中的诸多问题而召开的。这场影响深远的延安文艺新潮,是在"皖南事变"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因"鲁迅"而启动,又以"鲁迅"的名义获得其合法性的。从表面看来,这股文艺新潮表现的是以丁玲为代表的"文抗"与以周扬为代表的"鲁艺"的宗派之争,但实际上,它的内含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价值观念与革命的意识形态之间根本性的冲突。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阻遏并逆转了这股以"五四"启蒙主义为旨归的文艺新潮,从而使其成为历史的一次回光返照而为后人所记忆。  相似文献   

15.
鲁迅坚持直面现实的文学观,反对"瞒和骗"的文学。观察鲁迅在1930年代的文学论争,我们发现鲁迅所指的"瞒和骗"的文学具体体现在哪些文学思潮上,进而可以梳理出鲁迅不以任何名目粉饰现实、不倚仗任何招牌谋取图解现实的权力、完全以独立的个体诚实的心灵直面现实介入现实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内训》是一部由明朝徐皇后编撰,用以教化内宫众人以及大臣家眷的女教书籍。它十分重视儒家的积善思想,所体现出来的积德行善、劝善向善的思想,是前代女教书中未曾明确阐释的内容之一。《内训》中的积善思想对明代女性教育及明清以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京派文学家中,沈从文和李长之留下的关于鲁迅的批评文字是最多的,他们代表了京派的鲁迅观。尽管李长之和沈从文对鲁迅的个人情感很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文学的本体论立场出发。为我们勾勒了两个鲁迅形象:诗人鲁迅和战士鲁迅。他们理解和赞赏诗人的鲁迅,评论不乏真知灼见,对后者的鲁迅却多有误读。  相似文献   

18.
鲁迅之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指向是从“身体”——这具体存在却又被人经常忽略的现象切入的。而这,正是鲁迅超越五四一代作家极显著的地方。《呐喊》中的诸多文本,都是通过展示各类“身体”——被异化的、被损坏的、被侮辱的身体,来传达其彻底的反封建的主旨的。正是通过这些“身体”,《呐喊》将封建宗法社会的旧思想、旧道德、旧传统的邪恶展露无遗,将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文化上和精神上施加于民众的有形与无形的压迫加以“祛魅”。鲁迅文本关于“身体”的言说是具体的、夯实的,因而也是有力的。所谓五四时代的“启蒙”精神,在鲁迅而言首先是“身体”的自觉,在这样的意义上,《呐喊》完成了一次对封建思想文化最具解构力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鲁迅究竟是谁"?这是一个鲁迅活着的时候就没有答案,至今依然是令鲁迅研究专家们头疼的世纪难题.目前社会上对鲁迅的认识,同时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是认识不足,一方面是阐释过度.对于鲁迅的失败是认识不足,对于他的成功阐释过度.失败,是鲁迅成功特有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魏晋"言意之辨"中,荀粲、荀俣及王弼的立场均属于"言不尽意"派;欧阳建虽将其观点概括为"言尽意",但该观点却未能在逻辑上构成对"言不尽意"论的否定。荀粲"言不尽意"的命题透显出语言无用论的倾向;荀俣和王弼的观点则属于工具论的语言观,他们继承了中国语言观的主流传统;欧阳建"言尽意"的命题蕴含着另一种非主流的工具论语言观,此种语言工具论与荀俣和王弼所代表的语言观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