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启梅 《贵州教育》2009,(15):42-43
在地理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我采用表演式导入法。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掌握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及产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6,(7):2-5
【精讲精练】考点1.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或南北半球 【精讲】观察下图,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解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正确掌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含义。可以借助右手法则判断。如右图:右手握拳,拇指指向与地轴北极指向一致,其他四个手指的指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即顺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称为自西向东转。  相似文献   

3.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的唯一原因吗?事实上,无论地球自转与否,地球上都会产生昼夜更替。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自转周期若与公转周期相等,则地球上对着太阳或背着太阳的点将会永远保持这一姿态,也就是说,是正午的永远是正午,是子夜的永远是子夜,从而没有昼夜的变化。这不就说明在地球自转时,也有无昼夜变化的时候。请看图1:图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也在自转,但它的自转角速度与公转角速度相等,地球在位置A时,参照点的地方时为午时,地球从位置A公转到B时,公转了90度,同时地球自己也自转了90度,参照点的地方时还是午时;同理…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 有关地球自转的知识,由于信息渠道来源很广,学生已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改编,想从学生已了解的知识人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模拟实验来真正理解地球的自转。  相似文献   

5.
施光平 《江西教育》2002,(17):27-27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愈加感觉到小学自然课的艺术教学十分重要。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而添加了艺术情趣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就是不一样。譬如,在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环节:用学生的形体形象地演示出浩瀚宇宙中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教学时,请一名身穿鲜红衣服的胖女生来扮演“太阳”,找一位蓝衣衫的瘦个男生扮作“地球”。先叫瘦个男生原地以自己身体为轴转动,我就向学生讲解这是蓝蓝的地球在自转;接着让瘦个男生在自转的同时再围绕着胖女生转圈,并向学生讲解这是地球在围着鲜红的太阳公转。演…  相似文献   

6.
吴静 《地理教育》2002,(4):16-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它们所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重新认识地球地球自转速度不一过去一直认为,地球是以均衡的速度自转的,一年四季都不变.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地球的自转速度可以进行精密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8同和9月自转速度最快,3同和4同自转速度最...  相似文献   

8.
为了帮助考生学好地理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我们剖析几个例子供考生们参考。1.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碰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考虑地球有几种运动形式。(1)地球的自转运动,应马上反映出有关自转运动的基础知识:自转围绕地轴,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24小时。然后考虑自转运动产生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9.
《谁先迎来黎明》一课实际上涉及到地球自转的方向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由于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这一课的重点是对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而这个探究活动必须在学生建立相对运动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地球自转、相对运动这些问题都比较抽象,教师教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搞满堂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模棱两可。另外,现在科普类书籍琳琅满目,学生要获得表面性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理解科学概念的获得过程,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得到和谐发展,即让探究活动为建构概念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学习时区图,从时区图中进一步认识谁先迎来黎明的时差关系,为此我做了下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赵慧 《职教论坛》2003,(8):37-37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公转”一节属地球概论范畴,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之一。由于高一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几何,空间想象等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涉及球体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很多同学更是难以理解。为此,本人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演示法与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作图、练习等方法交替使用,相互补充,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演示与创设问题情境相结合,层层深入,以境诱思关于地球自转部分,可先放映一段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光盘,给学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但看完之后…  相似文献   

11.
一、网络资源的利用 教材的第10页有一个活动3,是关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差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大部分学生弄不清楚.问题是这样的:同一时刻,婕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我特意给学生安排了一节电脑课,让他们到网络上查阅,自己得出答案.我的问题是:(1)地球自转的概念;(2)地球自转的方向;(3)地球自转的周期;(4)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查到文字信息、有的查到图片资料、有的查到视频资料等.只用半个小时时间,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2.
复杂多样的世界气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地球自转偏力。由于气压带、风带及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它,所以我在学生原有地球自转知识的基础上,讲解了一些“地球自转偏力”的知识。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做一次观察漏斗内液体快速下漏时,液流旋转方向的实验。从实验中学生观察到液流“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学生一般都回答不出。这时,我结合实验逐一说明:①液体旋转,是地球自转偏力的表现。②自转偏力,只是在地球不停地自转和物体作水平运动(漏斗内液体向中间流动)的情况下,才能出现。③偏转方向,是与物体本来运动方向(直流向中心)柑对而言的。④地球的自转,使北半球地面上所有移动的物体偏右转(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地面上移动的物体偏左转(顺时针方向)。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有关地球自转的知识,由于信息渠道来源很广,学生已有相当的知识储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改编,想从学生已了解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模拟实验来真正理解地球的自转。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该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大气运动和水运动的影响非常大。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地球的运动"深受命题者亲睐,因为这一节内容多计算,是客观题的最佳选择,且难度易把握,题目还可千变万化。但地球运动内容非常抽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很多学生没有空间想象能力,无法想象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更不用说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所以"地球的运动"这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中的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历来是全书的重点、难点所在。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该单元的教材、地理图册、填充图册中都有一些表达不准确、不合理甚至是不科学的地方,给学生理解造成了不应有的误会,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修订。一、关于教材1.课本15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含糊不清。这句话要解释的问题即为:什么是地球的自转,但表述中却使用地球的“自转”一词来说明地球自转的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建议改为:“地球绕其中心轴(或假想的地轴)的旋转运动,叫…  相似文献   

16.
“地球的运动”这一部分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是一重点 ,也是一难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是这一部分内容的“精华”之所在 ,因而往往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尤其是指导学生正确判读光照图 ,也往往成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学生对地球运动意义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光照图的检测 ,得到很好的反馈。一、极地上空观察在极地上空俯 (仰 )视地球的自转 ,所视的区域为一个半球 (北半球或南半球 ) ,正确判定所属半球 ,根据光照情况判断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  相似文献   

17.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风的源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存在的情况下,推动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那地球上的风向就十分单调,只有从高纬(极地地区)吹向低纬(赤道地区)的风,且一律是冷风。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自转偏向力,使地球表面的风向也变得复杂起来,如何正确地判断各地的风向,也就成了同学们学习中较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自转方向的讲解中让学生从不同的空间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会发现,在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所看到的情况不同,这里教师可用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和南极上空俯视三幅图使之简单化(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教学中,极地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读,是初中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 首先,要求学生弄清两点。 第一点:确定是南极还是北极。如果极点标有“S”则表示南极,标有“N”则表示北极;如果没有标“S”或“N”,只标有地球自转方向的,则根据自转方向来确定:顺时针方向转动的为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为北极地区,但要强调地球本身总是朗着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时 ,高一新教材中只提到一种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傅科摆。其实 ,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有许多种 ,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并未在课堂上提及其它方法 ,而是让学生动手搜集资料 ,是不是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我给学生一周的时间作准备 ,结果学生找到的方法还真不少 ,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以下是学生搜集来的一些方法 :一、重力加速度法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 ,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 ;地球不可能是正球体 ,而必然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的结果 ,证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