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特点 :直观、形象 ,给学生一个统一的认识 ,使学生一目了然。用途 :用于小学自然第八册第十一课“太阳能热水器”一课 ,将课本内容现于具体实物。3 制作材料木板、白铁片、泡沫塑料、玻璃、温度计、塑料板等。4 制作方法本教具制作简单 ,先将上述材料加工定形 ,然后粘合而成。5 使用方法本教具为教师演示用 ,先给学生讲解各自的特点、作用 ,然后在阳光下照射 ,再观察各自的温度及效果。太阳能热水器原理演示器@张敬常$河北冀州市文教局电教仪器站!053200 @黄寿鸿$河北冀州市文教局电教仪…  相似文献   

2.
1创意各版本教材中在讲家庭电路时,都会有一个家庭电路的图。只是从图上看,教师不容易讲解,学生不容易看懂。如果能够将其立体化,变成实物演示给学生就好了。于是我们的老师就动手制作起来。2所需材料长方形木板、铅笔、木板支架、家用电能表、闸  相似文献   

3.
1特点和用途 (1)特点 本教具用最直观的形式,模拟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温度环境(-20℃~0℃-60℃)。此演示器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易于操作、安全可靠,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使用中克服了温度计液面的不确定性,创设了理想的温度环境,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温度和温度计,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读写温度计的刻度,使抽象的温度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数字测温计的设计与使用杭州教学仪器研究所李严目前,在中学化学演示实验里所用的温度计,仍采用水银温度计,虽然它的标尺牌做得较大,但仍不便于学生观察。另外,它的测温范围为0℃~100℃,精度为1℃,不能用于测量零下及高于100℃温度,且精度也不高。数字测...  相似文献   

5.
-10℃~100℃线性热敏温度计的设计浙江省教学仪器公司仪器研究所任伟德本文介绍教学用-10℃~100℃线性热敏温度计的设计方案①。一、研究本项目的需求热敏温度计是老产品。因为使用热敏电阻作传感器,所以其示值是非线性的,使用时需制作专用刻度,甚为麻烦...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 ,演示硝酸铵溶于水的吸热现象时 ,采用溶解使烧杯和木板之间的水冻结成冰 ,拿起烧杯时不会掉下来的方法 ,而演示浓硫酸溶于水的放热现象 ,则是溶解放热使烧杯和木板之间的蜡熔化 ,拿起烧杯时木板会掉下来达到目的的。这两个演示实验成功率不高 ,效果欠理想。如果直接用温度计来显示溶液温度的变化 ,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又无法看到。为此 ,本文对溶解吸热和放热现象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图 1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图中 1为一次性使用的废输液管 ,2为 1cm长的圆珠笔芯 ,将两根输液管连通在一起 ,3为稀释了的红墨水 ,以不超过…  相似文献   

7.
自然第二册《我们的红领巾气象站》一课,过去,指导学生观察风向,主要采取先室内讲解,后室外观察的方法。室内讲解主要用硬纸板和木棍、木板制成的风向标进行演示,学生兴趣不浓,影响了室外观察。后来,我们设计了逼真而直观的“室内可读性风向仪”,经课堂使用效果良好。教具用料易取,构造简单,易于操作,室外效果也明显。现将制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简易温度计 这是一根通过观察细管中红色水柱的水平位置变化来确定温度的简易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红色水柱水平位置上升,当温度降低时,其水平位置下降。 通过制作这样的温度计,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制作简单温度计,还能够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进行  相似文献   

9.
一、“推球接力”(适用小学一、二年级) 目的:①发展奔跑灵敏等素质。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方法:学生分成若干队,每人手中拿着一块2尺长30公分宽的木板,推球跑向红旗,绕过红旗再推球反回原地,交给下一个同学,然后到排尾去排队,依此类推,以先跑完的一队为胜。规则:①木板不得离球更不能用木板去打  相似文献   

10.
“长度的测量”是高中物理第一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 ,学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外径 (或物体的长度 )、内径和深度。实验的重、难点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在常规教学中 ,教师一般使用挂图或模型讲解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 ,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此我们制作了课件《游标卡尺》 ,该课件包括 :简介、原理、应用、读数方法、读数练习等几部分 ,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效果良好 ,特别是对“读数练习”这一重、难点有了成功的突破。本文以课件中“1 0分度游标卡尺的学生读数…  相似文献   

11.
热敏温度计是多年的老产品,其主要缺点是线性不好并需为此制作刻度,使用不便。如果不制成具有负温度而量程为0—100℃,则有可能借用电表满度值为10的表盘,在教学上够用了且较方便。但借用现成刻度的必要条件是热敏温度计输出电学量与摄氏温度成线性关系。 LM35DZ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好的摄氏温度传感器,适用于0~100℃的测量范围,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成线性关系,在室温下,不加任何量程校准能提供1/4℃的准确度,为塑封三极管型式。主要技术指标: 1.低输出阻抗,1mA时为0.1Ω。 2.低功耗,吸入电流小于60μA。 3.常规用单电源工作,工作电压4~30V。 4.低的自发热,在静止空气中小于0.08℃。 5.校准直接以摄氏温度表示,线性量程系数  相似文献   

12.
温度计模型     
一、制作目的 小学自然第一册第十一课“怎样测定物体温度”一课中,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准确读写出所示数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温度的准确读写有困难,特别是对零下温度的读写困难较大,如常把零下2摄氏度读写作零下8摄氏度,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用普通温度计示数时学生不易观察,并且难以模拟各种不同的环境温度。 使用本模型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充气阀螺丝及充气球控制液柱升降和静止,经使用证明,操作方便,直观性强,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仪器示意图图1 重力功的特点演示仪2 用途及特点(1)用途研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关系。(2 )特点①制作简单,成本低。②操作简单,现象直观。3 制作材料小铁球(直径2cm)、长方形木板A(80cm×2 0cm)、木板B(2 0cm×2 0cm ,两块)、长方形木板C(70cm×15cm )、木板D(30cm×15cm)、宽2cm的塑料轨道1 5米(用固定电话线的线槽即可)、大水槽(里面放一些潮湿的沙子)、氯丁胶、螺丝钉、即时贴等。4 制作方法(1)将木板A和B用螺钉固定好,组成如图1所示的平台。(2 )将木板C和D用氯丁胶粘在平台上构成斜面,斜面倾角约为2 0°。(3)剪取两条光滑…  相似文献   

14.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用冰做熔化实验。我们知道,冰源于水,水凝固成冰需要在0℃以下的低温条件。把水放入冰箱中可以制得固态冰,但温度计的玻璃泡难以插入。若把冰块砸成冰屑插入温度计,往往测出的最低温度很接近0℃,很难显示出固态冰的升温现象。若再把冰块拿到教室待用  相似文献   

15.
自来水厂净水模型的制作和使用河南省潢川师范学校马志成初中化学以及中等师范化学中的实验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水的利用和净化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利用塑料瓶、木板等废料,制作自来水厂净水模型,开展天然水的净化实验,对普及天然水净化知识,提高学...  相似文献   

16.
蒸发吸热的实器设计陈银潭(江苏兴化市合塔中学225742)实验目的验证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实验器材大烧杯(250ml)一只,小烧怀(50ml)一只,水,乙醚,温度计(0℃─100℃)3支,铁架台,打气筒。器材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1.先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瓶中...  相似文献   

17.
修复温度计液柱断面的方法河北省怀来县沙城中学王惠兰温度计是在物理热学实验里,经常使用的仪器。由于学生使用不当,骤然升温或降温,会造成温度计液柱断面,使实验数据不准,从而影响了实验效果。因此,需要及时修复,具体做法是:一、器材铁架台一个、石棉网一块、酒...  相似文献   

18.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军事模型课堂教学作为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探索,重视"三室一库"资源尤其是军事模型的应用。教师以军事模型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培养和选拔学生讲解团,开辟军事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军事模型课堂教学效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课本“温度计”一节中,有这样一段:“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有些爱动脑筋思维活跃的学生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不用水来做温度计?用水的成本低,容易加颜色便于观察。”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向学生解释,不知是否恰当,请同仁们斧正。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晶体熔解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关键取决于《萘的熔解过程》实验的是否成功。由于萘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温度计示数不到80℃试管中的萘就已开始熔解的现象。而且,在熔解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是保持恒定,而是缓慢升高。结果不能使学生得到“晶体都跟萘一样,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的正确认识,反而错误地认为“晶体都跟萘一样,不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一旦形成错误的概念,就很难纠正。目前,电冰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晶体冰的获得已不成问题了,因此可以用“冰”或“霜”代替“萘”来完成“晶体熔解过程”的实验。我曾经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做过尝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供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