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要问电视新闻采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回答是,从业者素质低下所带来的形形色色失实现象长期困扰着大家。屏幕上,新闻对象被干涉得做作失态的镜头时而可见;新闻现场被收拾打扮得尽善尽美的画面屡见不鲜;纪录片里本不可能发生的情节却演绎得真切动人……这一切,有位电视台台长作了绝妙的概括:“我们一些记者总是喜欢摆弄画面,在他们手下往往是假的搞成了真的,真的变成了假的。”摆布、导演、拼凑诸招术,在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采制过程中似乎成了合理手段。面对磨灭电视新闻灵魂——新闻本质真实的种种行为,我们的诚实观众…  相似文献   

2.
金曙 《视听界》2001,(1):46-47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晚会曾有一个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它讽刺了一位为追求“轰动”而摆拍,导演“英雄母亲”行为与动作的电视记,看了让人深思,反真实的摆拍,背离生活的作假,是新闻报道中对人格的不尊重,自然会抽害新闻的可信度和人物的直实性, 这种做法会把“真的也写假了,真的拍假了”。  相似文献   

3.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然而,翻阅时下的某些报纸,一些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依然时有所见。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仔细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是认识不明确。一些新闻写作者尤其是初搞报道者,弄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以为写报道也可以像写小说一样虚构,结果稀里糊涂地搞了假报道。二是采访不细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一些新闻写作者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并且…  相似文献   

4.
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节,解放军报社高级记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江永红同志是从我军基层成长起来的,几十年的军事新闻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写作风格,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对江永红同志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新时期军事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石翼 《军事记者》2001,(1):17-19
在当今军事新闻记中,高级记江永红是公认的一把硬手。随着他的新闻作品频频出现和在军内外连连获奖,许多读和新闻界同行迫切想知道他在军事新闻写作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其实,任何新闻作品的成功,都往往缘于作在选材和表现两个方面倾注的匠心。这里,我想仅就江永红同志在新闻选材方面的特点作一点初步的探讨,就算我学习江永红新闻作品的一篇粗浅体会吧。  相似文献   

6.
“要让新闻鲜活起来。”这确实是媒体很值得在实践中认真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地市级的报纸上,新闻消息能否鲜活起来,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新闻记者获得的新闻事实是否新鲜。要获得新鲜的新闻事实,就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把新闻消息写得鲜活一些,  相似文献   

7.
民政新闻怎么写读者才喜欢看,容易接受,这是我们跑民政部门的记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板着面孔,灌输式地讲政策、讲法规的写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欣赏标准和要求。把新闻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出来,这样会使读者感到更加亲切,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接受信息。会议报道要学会"找故事"当记者的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突发事件或现场新闻,容易写得生动具体、故事性强,而写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如会议报道、出台政策法规或措施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要让新闻实起来,千万不能忽视“真实”二字。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的反面是假,实的反面是虚。客观地讲,当前社会上也包括部队官兵,对一些媒体的新闻真实性不是很满意,认为虚的东西和假的东西比较多。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耳闻目睹和工作实践,谈谈作为一名编辑在工作中保证新闻真实性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写了十几年新闻,最深刻的体会是说真话,写实事。新闻要完全真实,就要深入采访,不道听途说,不想当然。你写了100件新闻,有99件是真实的,人们张嘴说的就是那1件假的;一件新闻中,写的9件事是真实的,人们谈论的却是那一件假的。这也许是人爱挑剔的天性吧。我写的《新松恨不高千尺》,记述的是全国优秀教师王庆丰七年如一日坚持语文教学改革的事迹,见报后,我在街头邂逅一中的老师。他第  相似文献   

10.
要让新闻实起来,千万不能忽视“真实”二字。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的反面是假,实的反面是虚。客观地讲,当前社会上也包括部队官兵,对一些媒体的新闻真实性不是很满意,认为虚的东西和假的东西比较多。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耳闻目睹和工作实践,谈谈作为一名编辑在工作中保证新闻真实性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韩玄 《新闻世界》2013,(9):275-276
著名军事新闻工作者、原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江永红同志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本文对江永红同志一些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在新的时期,我们的军事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如何去做好军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新”要“实”。在这方面,我们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业余通讯员做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同志为了求“新”求“快”,仍然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假报道。为了求快,预先报道。常常是“事未做而文先行”,把计划中的事说成是正在办的事,把发展中的事说成现实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早产新闻”(实质上是假报道)。去年十一月。我们收到一篇稿子,稿子开头写道:“昨日,在某地一幢  相似文献   

13.
“真实的新闻不一定全可信,可信的新闻不一定全真实”,这话听起来有点蹊跷,但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确实存在。1980年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钱被风刮跑以后》(通讯)写得具体、生动、现场感很强,不仅读者信,连资深评委也信,但它是假的。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邮报》的黑人记者珍尼特·库克面壁虚构的《吉米的遭遇》获得了美国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与此相反,我们的一些报道,特别是先进典型的报道,因报道的绝对化、片面性等原因,而使读者心生疑窦,不相信。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15.
把新闻报道写得精粹一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我们的报纸能够吸引和赢得更多的读者。尽管这是老生常谈,但我觉得自觉地把新闻写得简短一些,以短夺人,以短出奇,以短取胜,依然是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应当下功夫解决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这里指消息,篇幅不长,要求却很高。一篇写得好的新闻作品,应当具备思想性强、真实准确、短小精练、迅速及时、生动活泼这样一些特点。当然,这也不容易,不是每一条新闻都能作到这一步。但是,起码的一条,应当是把所报道的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无论如何,总不该稀里糊涂拿出去,扔给读者许多疑团。如果是这样,不但无法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即便说客观地提供信息,也难以让人接受。遗憾的是,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SOS儿童村的报道,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7.
新闻必须真实准确,这是新闻的基本规律,也是党报和党的新闻工作者不可动摇和背离的原则。可是这些年来.有的记者和通讯员写出了一些假新闻,人们看到一篇假报道,往往怀疑报纸上的其他新闻也不是真的。这样不仅使新闻起不到正确舆论导向、激励人民和警示、监督的作用,而且严重影响党报的信誉,直接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所以,真实是党报的生命.我们决不能对此有丝毫的疏忽。所谓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等都要真实可靠,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语…  相似文献   

18.
简练,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新闻中充满那些空洞的概念和空泛的议论,语言冗长乏味,其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我们采写新闻稿件时,就应像高尔基曾经说过的,“要写得简练。紧凑,写最主要的东西,而且要写得像钉子钉进木头那样,一切都钻入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明知它是假的却希望它是真的,但最后证明它还是假的,现在在网络上看到一条新闻恰恰相反,明知它是真的却希望它是假的,但最后证明它还是真的。为什么现在的网友不再是浮云了呢?首先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只要网络允许使得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宣传要杜绝虚假报道,人所共知,也已引起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但有些记者在宣传先进人物时,为扩大影响,增强宣传效果,往往任意拔高先进人物,使新闻报道出去后,本来是真的,却往往叫人觉得不真,觉得假,或者显得里边有很大假的成份。这种把真的写得虚假的报道还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出现这种弄真成假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一些记者在写报道时,生怕别人看不出新闻人物的高尚品质,除了用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