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这几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有些题背景新颖、能力要求高、内在联系密切、思维方法灵活.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1年高考具有高层次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试题层出不穷.下面仅就2011年江苏省高考数学第20题第  相似文献   

2.
纵观近年高考数学试题,客观题的最后一题可谓推陈出新、精彩纷呈,许多题目都是立足课改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创新的手法进行巧妙构思.它们以问题为中心、知识为纽带,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纵横交错,凸显能力立意,从多角度、多层次检测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2008年高考浙江理科卷第17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以下是对该题的赏析与探究,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圆锥曲线作为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其题型具有灵活多变、综合性强等特点.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科第11题凸显对数学思维品质、关键能力的考查,因此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注重数学学科的本性原法,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把握问题本质,以不变应万变,以使学生在高考考场上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2005年江苏高考数学第21题立几题比较新型,其知识载体采用了高考中从未用过的五棱锥,学生对此类题目比较陌生,因而对能力的要求更高.本题解题的入口处对平面几何知识的要求较多,如果这方面知识不扎实,思维就会受阻.题目的第(3)问,只要求考生写出答案而不要具体过程,给考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这也是解答题中一种独特的形式.下面先给出题目,然后对本题作些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道好题不仅要用主干知识作为载体,有好的区分度,而且要体现好的思维拓展过程,体现思维的深刻性.例如,2012年高考数学四川卷理科第12题:  相似文献   

6.
2009年高考安徽省数学理科卷第14题,以问题为中心、知识为纽带,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纵横交错,凸显能力立意,从多角度、多层次检测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以下是对该题的探究和赏析.  相似文献   

7.
数列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历年高考试题的热点,它往往作为高考试题中的压轴题.它主要考查数学思想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变形化归能力、猜想归纳能力等.这要求考生知识基础全面,思维灵活,应用知识水平高,符合高校的选拔需要.下面我们将通过探讨2009广州一模数学(理科)试卷第21题的知识应用及多种解法(有别于评分答案),希望从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8.
一题多解就是利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达到解题的目的.它不仅改变了以往学生单一的思维模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考题凝结了无数专家智慧的结晶,为一题多解创造了最合适的舞台.下面就以2013年高考数学山东卷第22题为例谈谈高考题一题多解之妙.  相似文献   

9.
2022年北京高考数学卷第21题是一道完全不同于其他全国高考试题的数学情景题,试题和试题求解体现了数学学科特点.通过深度分析此考题,提出培育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这是2011年中考数学福州卷第15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分值为4分.本题是一道动态几何问题,命题者试图在数轴上通过扇形的运动来探究两弧之间的位置关系,颇具创意,情境较新,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实数与数轴、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试题的呈现形式及试题所蕴涵的思维含量等方面来评价,它不失为一道好题.  相似文献   

11.
2011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5题立足于考生熟悉的回旋加速度模型,考察了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研究能力,值得称道的是,该题将常规的回旋加速器改变后,构建了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与交变电场的周期不相等的问题,增加了试题题的难度,深入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中的数列知识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高考数学陕西卷第18题,题目是"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这道题是数学高考命题的突破,其导向是高考命题可以出课本上的原题.这无疑是对教师暗示了一种教学导向,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师生负担,同时要狠抓课本、深入研究课本、挖掘隐含在课本中的数学思想和潜在价值,通过对课本的研究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笔者通过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合理设计以及对其再开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浙江省开始新课程下的高考,6年时间如白驹过隙,2015年起新一轮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回顾近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相信对认识高考,特别是认识浙江特色的高考,搞好以后的数学教与学将大有裨益.1近6年高考数学试题解读1.1稳中渐变,贴近学生实际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坚持“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符合《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适合浙江省考生的实际水平,保持了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创新性.1.1.1题型结构从2007年始,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在题型上一直保持“10+7+5”的形式,其中,解答题一般是一道题2个小题(以理科试题为例,只有2012年和2014年略有微调,其中,2012年第22题第(1)小题和2014年第19题第(2)小题都包含2个小题),难度梯度递进.经过实践证明题量是合适的,题型搭配比较合理,选择题、填空题照顾知识覆盖,解题灵活,解答题深度考查、全面检测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线性规划问题近几年来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同时也是一块创新的试验田,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连续2年以线性规划为背景的问题作为填空题的最后一题.2007年的第17题是一道令人称道的好题,2008年的第17题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这2道题作为填空题的最后一题,都有相当的思考难度,学生很容易思维受阻,以下就借助几何画板对这2道题进行分析,以求突破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5.
以高等数学为背景的高考试题,背景比较新颖,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继续学习数学的潜能,因而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宠儿”.例如,2006年四川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6题的背景是群论,2006年北京市数学高考试题第15题的背景是定积分,2007年四川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牛顿切线法,2007年山东省数学高考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泰勒级数,2007年广东省数学高考试题第21题的背景是牛顿迭代法,等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4题是一道圆周运动追击过程中的共线问题,开始网上的解答基本上为8次,在2011届学生复习过圆周运动后,我们让全年级学生做这道题,结果选正确答案14次的只占学生总数的16%,通过对本题的课堂探究,进行方法归纳,学生清晰地掌握了圆周运动追击过程中共线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考试》发布的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指出,2019年高考命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2019年全国卷Ⅰ理科第21题将概率知识与数列知识有机结合,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概率基础知识的掌握、概率意义的理解,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压轴题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江苏高考试题中有几道数学题,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现就14题、18题第3问中的数学思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深度的数学概念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素养和深度思维,促使数学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化.数学概念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理科第9题和第19题调查后发现,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理解处于浅层次,缺乏数学概念的抽象建模过程.通过对这两道高考题进行多角度解析思考,反思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20.
高考对这两部分的考查比较全面,在近年来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常常综合在一起考查,尤其是在解答题中较为明显.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关数列的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与不等式的知识及其他知识综合起来,涉及放缩思想和函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