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席卷而来,我深有感触。作为一个吃货,我吃遍了大半个江南,平心而论,任何味道,都比不上来自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夏天的味道     
风吹过我的双脚,怀念夏天的味道。黎明的《夏天的味道》在这个时节回放起来很是应景。清风、暖阳,这是回忆里夏天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正大脸猫导读:读完了大作家林海音少年时代苦涩的读书经历,你的心里是不是也酸酸的?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小朋友们就幸运多啦!让我们一起走入下面两位同学的读书故事。我是一条书虫,喜欢啃书本。少儿版的四大名著,我已经啃过三本了,还有《安徒生童话》、《淘气包马小跳》……它们都是我的美味食物,它们的味道可多啦!我可以告诉你,有一些书的味道甜甜的。那天我啃《西游记》这本书时,发现  相似文献   

4.
陈淑英 《教育》2009,(5):52-52
发表在《中国青年》2008年第.23期的一篇文章《大农民安金磊》深深地吸引了我,此文对教学有一定启迪。特别是安金磊的种田哲学,让我反复地咀嚼,越嚼越有味道!  相似文献   

5.
我在1957年发表文学是人学后挨过批,但两年后,我再次运用文学是人学理论和人道主义观点,写了《<雷雨>人物片论》又挨批。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固执己见,没有吸取教训。事实是这样的,1959年某天,我回到家,当时正转播《雷雨》。我一听演员的口气、声音、语调和味道完全不对,是极左味道,图解、喊口号。我想会有人写批评文章的,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人写文批评,于是我按捺不住就写了。  相似文献   

6.
我读杨绛,首选她的散文,而她的各种散文书籍,我读的次数最多的要算《干校六记》。读过多遍后,渐渐悟出了潜到文字深处的"杨绛味道"。这种味道很早就被人提出过,而这也正是这本书得以出版的尚方宝剑。重新捧读杨绛先生这本《干校六记》初版本,我又想到已经去世的著名出版人范用先生。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这位当时三联书店的总经理。  相似文献   

7.
发表在《中国青年》2008年第23期的一篇文章《大农民安金磊》深深地吸引了我,此文对教学有一定启迪。特别是安金磊的种田哲学,让我反复地咀嚼,越嚼越有味道!  相似文献   

8.
作家席慕容曾有一篇文章叫做《羊蹄花》,我很爱看,作者笔下的羊蹄花是一种远看一种味道,近看却颇有另一种味道的独特的花。  相似文献   

9.
最爱周杰伦     
正还记得,第一次认识周杰伦,是在小学五年级。当《菊花台》从老师手机中飘进我耳朵时,我就为之深深吸引。从此以后,我迷上了"周董",迷上了他风格多变的音乐作品。2008年,周杰伦可以说是风光无限,春晚上的那曲《青花瓷》让大街小巷飘满了中国风的味道。电影《霍元甲》的同名片尾曲,更让当时无数青春少年热血沸腾。而  相似文献   

10.
蒯威 《辽宁教育》2013,(3):88-88
《读者》2012年第17期的“言论”中,选载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段话,他说:“《乡愁》表达的原本是淡淡的哀愁,但看到内地演员朗诵《乡愁》,总是激动,甚至凄厉,有样板戏的味道,令我很难为情。”  相似文献   

11.
课文《我与地坛》比较多地流露出了作者史铁生的宿命意识。有的地方说得很直接,比如在谈到我与地坛的不解之缘时,作者写道: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  相似文献   

12.
<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书本资源、社会资源、学生资源等,但是感觉课堂平淡无奇,效果不大。特别是《生活与哲学》教学,难以让学生体味到哲学的味道。如何让学生在哲学课堂上感受到哲学味道?在实践中,我尝试利用课外阅读资源,特别是经典名著资源来提升课堂品质。《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经典作品。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细细读来,发现里面的很多情节与《生活与哲学》中的哲理十分吻合。在课堂上,我用《红楼  相似文献   

13.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风光旖旎。当我沉浸在你散发着清香的文字里时,电话铃响了,那头传来老公快乐的声音:"你的文章《大道至简,破茧成蝶》发表在《小学教学》上了!""真的?太好了!"我一阵狂喜!幸福的味道顿时溢满心房:盼望着、努力着,这么多年来我终于从你的读者变成了作者。  相似文献   

14.
飘雨的角落     
悄悄地,静静地,我坐在窗边,捧着《红楼梦》,继续着这几日大观园内的旅行。窗外阴雨绵绵,湿湿地夹着春的味道的风,滑落耳畔。书中林黛玉命在旦夕,我还哪里有闲暇去品评这春雨的味道?直到林黛玉升天做了花仙,我才泣涕涟涟地转过头,发现靠着窗户的沙发扶手,已被雨淋湿了一片,而我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15.
札记与日记     
阅读《外国文艺》2013年第3期,美国作家理查德·福特创作和主编的一组“工作”小说很有味道,以前读过他的《石泉城》,不记得《春寒冻死人》是不是出自他的手笔。现在读了《隐情》,因为在我的《修真纪》中,设置过类似的情节,便有了些共鸣。  相似文献   

16.
我读过《窗边的小豆豆》好几遍,先是陪女儿读,后来自己反复读。巴学园中那一件件平常的教育小事,总是磁石般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感动,给我启发。相比现在的学校教育,我以为,我们要真正推动课改,就应当以巴学园为样本,让孩子们自然成长、自主学习、自信生活。在巴学园里,孩子们的午餐每天要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就是山里的东西和家禽  相似文献   

17.
寻找周杰伦     
我坐在《屋顶》上,品着《爷爷泡的茶》,独自欣赏着《星空无限》;而爷爷就在屋檐下,他一边吞吐着《烟圈》,以便修理从《半岛铁盒》里拿出的《威廉古堡》的模型。或许,爷爷泡的凉茶有些苦,所以有些怀念《咖啡屋》里的咖啡那香醇的味道。在这样的《星晴》里特别叫人感伤,不知何时,我学会了《安静》,学会了去感受寂寞。向远处眺望,《梯田》在视线里变得模糊不清。或许是在晚上  相似文献   

18.
课文《我与地坛》比较多地流露出了作者史铁生的宿命意识。 有的地方说得很直接,比如在谈到“我”与地坛的不解之缘时,作者写道:“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宿命的味道”、“上帝的苦心安排”,说得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19.
“回忆,总是温暖的。”谈永康老师在其《做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娓娓而谈他记忆深处的老师,字里行间满载着温情,暖暖的味道一下子也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经典回放 一、把握总体叙述结构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说——《猴王出世》!在家读熟了吗?你们不读出味道,我是没兴趣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