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概括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多种R&D投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R&D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利用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采加快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我国企业自身的R&D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群  白玲 《中国软科学》2007,28(1):101-106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东道国为视角,对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知识创造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作用并不显著,但它显著地促进了知识流动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并且带动了国内企业的R&D投资,从而对国家创新系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括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多种R&D投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R&D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形势下,我国应如何利用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来加快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如何实现我国企业自身的R&D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企业R&D空间性战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是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发展中R&D空间性战略的变化和表现研究,我们可以找出空间性战略对企业R&D的影响和作用,并将对我国企业的R&D和国际化产生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管理创新工具ERP和技术创新的摇篮R&D,分析了中国的ERP和技术创新的现状及ERP和R&D活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浦东新区新兴科技型企业为对象,对企业R&D活动和自主技术创新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提炼出企业的规模结构、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及盈利能力对企业R&D活动及自主技术创新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验证了西方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结果表明,区域新兴科技型企业应扩大企业规模结构,企业R&D商业化能力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而技术创新愈来愈依赖于R&D的发展。本文将从过程和效果两个层面分析R&D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为政府和企业更自觉而又理性地利用R&D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隐性知识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已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为解决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从隐性知识的内涵以及特征出发,重点研究了隐性知识在制造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即隐性知识在创新R&D、生产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的各个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产品、资金、R&D投入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对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4个主要因素:科技与经济存在“两张皮”、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引进与消化、人员素质进行了重点分析,结合国际大型企业经验,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论坛》2005,(5):135-135
本书是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科技统计分析中心联合中科院、中国社科院的科研机构和北京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一起共同研究的成果。本书以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等国家统计数据的依据,选择和利用主要科技指标,从国家创新系统、行业、企业和地区等不同角度,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中R&D资源的配置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在对我国R&D资源分布进行系统分析描述的同时,研究了我国当前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特点与存在问题,分析了我国R&D资源分布与活动的规律、产出与作用,为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和政府宏观科技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本书给出了研究采用的主要指标和分析思路,在对地区R&D资源和主导产业分析等章节引入其他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和新型分析工具,进行了科技指标研究的探索,并得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结果。附录部分给出了含有详细数据分析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厦门市企业的调研和访谈,证实驱动并影响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创新的因素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八要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层次化分析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揭示制约中小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管理者、研发人员等创新人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了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并对双向FDI互动发展的程度进行测度;其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双向FDI互动发展对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效应;最后,实证分析了创新驱动效应在劳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之间的行业异质性。实证研究发现:首先,中国制造业的27个细分行业的IFDI与OFDI具有显著的互动发展关系,且其互动发展程度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技术密集型行业双向FDI耦合协调度最高;其次,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程度对各行业创新能力都有着显著正向的促进作用,即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创新驱动效应;而且这种创新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技术密集型行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的创新驱动效应最大;此外,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受政府支持、科研人才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开放程度及外贸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也存在一定的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陈玲  杨文辉 《科研管理》2017,38(7):37-43
研发税收抵扣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有研究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税收抵扣政策进行了实证评估,并无一致性结论。我国近年来开始推广研发税收抵扣政策,效果尚不明朗。本研究利用201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税收抵扣的分配机制,评估政策效果。结果表明,上市年限短、高管持股比例高、员工规模大、处于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研发税收抵扣。整体而言,研发税收抵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支出,这一效果在制造业较为显著。但对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并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concept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S and the firm's innovation system (FI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emise that firms that better utiliz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SI) available within their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 perform better due effect this has in enhancing the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ICs). The differen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a firm are regarded as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firm's innovation system. Th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within an RIS include external sources (EXT) and external expert organizations, the latter of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This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dual role of KIBS as both sources of and bridges for innovation in the RIS.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a mailed survey using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he utilization concept and the dual role of KIBS we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ternal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affects al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firm, while external expert organizations affect only the firm's R&D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capabiliti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RIS literature by providing empirical evidence on how firms can interact with the RIS by utilizing SI to enhance their TICs and achiev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Recent studies have advocated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ICs) and discussed their impact on a firm’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tudy framework of innovation audit and examines the relevance of seven TICs to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irms. Empirical data was acquired through a recent study of 213 Chinese firms in Beijing, China.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ICs and innovation rate, sales growth, and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among these firms. The findings verify that R&D 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capabilities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TICs. A strong R&D capability could safeguard innovation rate and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firms, whereas a resources allocation capability would enhance the sales growth in small firms. However, the impact of learning and organising capabilities on a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has yet to be investigated.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suggest that Chinese firms should consider a more balanced focus on their TICs’ harmonising enhancemen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plan and implement their innovation strategies as well as enhance their whole innovation capability, Chinese firms should closely relate their TICs to the formulation of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harmonisation of innovation and R&D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发机构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但现有相关研究更多集中在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上,较少关注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选取2013—2020年我国29个省份的高技术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其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静态线性关系、静态非线性关系和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选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企业创新、研发机构规模、研发经费投入、研发劳动力投入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机构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静态线性关系;随着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其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逐渐降低;随着企业创新成果水平的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弹性增大;企业研发机构规模扩大实际会在滞后1期时对企业创新产生最大的正向作用,且持续性不强,而企业创新对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存在负向影响,说明当企业达成现阶段的创新目标后,大多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创新,甚至适当削减其研发机构规模。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侧重于探索供应商如何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但忽视了非研发创新的内在价值。事实上,非研发创新同样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鲜有研究探明供应链情境下非研发创新的结构与前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破解如何提升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并探明供应商为制造商带来更多的研发创新还是非研发创新。选取538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各维度均正向影响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2)相对于研发创新,结构资本与认知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而相对于非研发创新,关系资本更能提升制造企业研发创新;(3)社会资本各维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各维度(产品或工艺改进、模仿创新、技术引进与市场创新)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厘清了制造企业制造商——供应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为制造企业提升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提供理论解释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认为海外研发中心的设立,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对于母公司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汽车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海外研发中心能够更好地将获取的国际资源转化为专利数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但对专利质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国有控股企业因国内政策支持反而会受到东道国的某些限制,从而抑制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当企业自身能力较弱,无法独立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时,企业可以采用并购海外技术先进型企业并在并购企业所在地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