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稻米香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味是水稻重要食味品质性状之一,但稻米香味的遗传甚为复杂.早有报道水稻米香基因位于第八条染色体上且与RFLP标记RG28紧密连锁.本实验通过水稻籼粳亚种之间的杂交,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的方法对水稻米香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稻米香味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且位于第八条染色体SSR标记RM8264和RM1109之间,其遗传距离大约2.1cM.这一结果将对于米香基因的精细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稻节间生长发育有着特定的时空模式,有多个基因参与调控。OEUI基因是水稻中控制倒一节伸长发育的一个关键基因,先前已将它定位在第1染色体上。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提取水稻叶片基因组DNA,通过构建DNA池,依靠PCR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寻找到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SSR标记RM3252与Oeui基因连锁。在RM3252附近发展新的标记,把水稻Oeui基因精细定位在RM3148和RSL0152/0153标记之间,相应的物理距离为876kb。  相似文献   

3.
以IR36 × [(桂花黄×红光稻 )F5×国际大粒香稻 ]F4(香籼型 )复合杂交为组合方式 ,研究F2 、F3单粒稻米香味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杂种稻米 (F2 )无香味 :有香味符合 15∶1的遗传分离化。取用F2 的纯合香型单粒种植 ,经剥蘖繁殖得 4 8个F3样品 ,经分组取样分析 ,得F3香味程度分离符合数量遗传规律。结合有关研究提出 :水稻香味性状遗传为质量———数量遗传 ,其遗传控制主要受制于两对独立遗传的隐性主基因 ,同时有至少两对微效基因参与作用。介绍了稻米香味与食味的关系及稻米香味品质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SSR和ISSR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研究遗传行为和基因定位。在对水稻早世代稳定遗传特性的研究中,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68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对28个稳定株系的F_1、F_2、F_3及同组合的分离株系进行了SSR标记分析;选用26个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对5个组合中出现的8个稳定株系及同组合的分离株系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稳定株系的标记带型出现三种类型:(1)母本带出现,父本带消失;(2)父本带出现,母本带消失;(3)出现非父母标记带型。分离株系表现为杂合标记带。推测水稻早世代稳定是在遗传因子作用下,在杂交受精或合子早期发育中发生了双亲染色体重排,形成纯合的F_1单株。  相似文献   

5.
水稻芽期耐冷性主效QTLqSCT-11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籼交Lemont/Teqing的F13RILs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水稻芽期耐冷性主效QTLqSCT-11所在染色体区段的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用于主效QTLqST-11的分子标记定位与分析。通过测定粳籼交Lemont/Teqjng的RILs群体在10℃低温的芽期耐冷性,WinQTLCart2.5软件对耐冷性性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结果表明此主效QTL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区域ID7924-3与RM202标记之间。  相似文献   

6.
资料水稻基因组包含了水稻的全部遗传信息.它由12条染色体组成,总长为43亿核着酸,约有5万个基因.将此12条染色体分割成只有十多万核背酸长度的片段,并对这些片段编号,再按水稻本身所固有的顺序重新排列起来,形成12条由那些小片段相互搭配起来的染色体.同时,再在这样的染色体上标上分子标记,并确定这些分子标记与水稻体内基因的相对距离.这样的一张图即为水稻基因组物理图.因此,这张物理图具有应用和理论两重意义:(1)由于包含在单个小片段中的特定基因已被定位在两个分子标记之间,所以可以通过物理图系统地获得所需基因,m…  相似文献   

7.
很多遗传题需要首先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是连锁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作出正确判断,怎样分析题目信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呢?本文主要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一、用特殊杂交组合判断是否为伴性遗传XBXb×XBY、XbXb×XBY这2个杂交组合,由于后代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可以用来鉴别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中科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水稻基因组精细图,覆盖了籼稻97%的基因序列,其中97%的基因被精确地定位在染色体上;覆盖基因组94%染色体定位序列的单碱基准确性达99.99%,已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精细图标准。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为人类最终揭开水稻遗传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对小叶突变体基因位置与子叶颜色基因、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突变体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呈完全隐性,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前节位lf表现连锁遗传,且位于第一染色体,测得小叶突变体基因af和子叶颜色基因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6.71个遗传单位,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lf的遗传距离为37.73个遗传单位,三对基因之间的顺序为lf,af,i。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7,(12):110-115
为构建水稻基因组模拟遗传图谱、开发基于基因的分子标记利用籼粳间序列多态性数据,在SQL数据库中查询获取基于基因的InDel标记.共获得12 649个水稻非转座子编码基因的22 818个InDel位点,InDel大小在6 bp到85 bp之间,非常适合于共显性PCR标记的开发,同时发现水稻染色体臂及大多数着丝区序列位置和遗传图距存在线性相关,以此构建了包含高密度基于基因的InDel标记的模拟遗传图谱,可为水稻的分子育种和遗传作图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染色体、DNA、基因间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类性别决定类型,可知遗传病种类有五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  相似文献   

12.
199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及其学生在孟德尔定律基础上,利用果蝇进行杂交试验,揭示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座位的两对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即著名的连锁与互换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二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的,称为连锁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遵循交换律进行的遗传现象也称为基因的“不完全连锁遗传”。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背景与解题方法1.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2.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男多女少——因为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染色体都带有隐性基因时,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培育作物新品种时,讲究“选择纯优、淘汰杂劣”。例如,培育既抗锈病又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培育既无芒又抗病的水稻新品种等,都要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且能够稳定遗传的纯种。这是对“相对性状之间界限分明、非此即彼、不存在中间过渡类型,只有数量差异”的“数量性状”而言的,如水稻分蘖数的多寡和粒重、棉花纤维的长短、乳牛的泌乳量等。数量性状的遗传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无法在后代中得  相似文献   

15.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RFLP、RAPD、AFLP、SSR、SNP、EST、mtDNA等DNA分子标记的类型,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因互作,指的是两对或多对基因共同控制同一性状,表现出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果两对互作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将同样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杂交F2代则表现出独特的性状分离比。本文通过实例阐明了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各种互作类型的特点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人类基因组包含24条染色体和线粒体DNA上的全部基因,有些基因突变后可引起疾病,而且有些疾病的发生与性别有关。本文就此略作介绍。1 核基因病与性别的关系1.1 从性遗传 有些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由于性别的差异,显示出男性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达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的遗传即为从性遗传(sex-conditionded inheritance)。从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突出特点是:从性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在男女两性中的发病程度和发病率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方法:1.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交配,若后代雌性个体全部是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部是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出现隐性性状或雄性个体出现显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9.
有关多对等位基因考查遗传定律的题目在平时训练及高考题中很常见。若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各自控制的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同时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笔者结合近几年高考中有关多基因遗传题不同的呈现形式及相应的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题。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设计,通过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生物性状显、隐性判断的实验设计;(2)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的实验设计;(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验证的实验设计;(4)判断两对或多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设计;(5)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