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在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中多次出现“自己”一词。这提醒教师在教学时要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只有基于个性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让学习回归真实。为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应整合单元内容,对接文本与生活,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围绕任务主题开展进阶式活动,促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感受中,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实现个体能力的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2.
丁苗 《湖北教育》2023,(3):59-60
<正>《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既是对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目标“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的落实,也为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目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学习做铺垫。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课文中四种“天然指南针”,掌握一些辨认方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说出文中介绍的几种“天然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了解文本内容呢?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以往单篇线性的单元教学,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本解读与单元教学设计,更能凸显鲜明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过程,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本解读,旨在科学合理重构学习内容,确定单元的学习主题。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文本解读:一是俯瞰式文本解读,二是回应式文本解读。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开发或借助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型(工具),科学合理地建构单元学习流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领学生开展任务驱动的单元主题式学习,形成学习成果,并看见自己的学习表现与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学会阅读的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朗读和默读。《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就朗读的效果提出:“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二是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在阅读课堂上发挥朗读的作用,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地解读,并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及教学的总体目标,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纵览新课标,“习惯”一词频繁出现,多达20余处,有关习惯的培养更是遍布予各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之中。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解读文本时,我们必须关注语用,因为它是打开文本解读之门的钥匙。一、关注结构,迁移运用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迁移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举一”,学生在完成单元任务时“反三”,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运用迁移,必须有科学的目标,明确的方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的文本解读须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体系、具体学情,围绕单元教学的大概念进行。解读既要考虑到教材编排的系统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也要考虑到单篇教学文本承担的独有教学价值。这样的文本解读才是为了教学的文本解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教学,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与实践性,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学习,要基于儿童视角,解读文本情境,把握文章逻辑。教师要根据学情实际,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学习任务设计要围绕“观察”方法,指向单元习作,引导学生把握“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9.
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课程理念,正式将其列入课程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一次新的发展,标志着语文课程“发展思维”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新《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郑涛 《陕西教育》2009,(12):10-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流.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生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基于文本解读的广阔内涵,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本期着重就“教师应如何解读文本”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与文本有效融合的解读之路”这两个层次展开讨论,有具体有效的解读方法,有可资借鉴的精彩教学片段,有轻松、隽永的教学叙事。之后,我们还将关注“名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文本解读的误区”等方面的内容,敬请期待。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据“六三”学制设置了学段要求,各学段阅读教学内容难度由低学段到高学段逐步加大。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不畅,学生应试时阅读题失分多,致使教师、家长、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为此,教师应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各学段衔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落实新课标提出的“阅读与鉴赏”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一、潜心会文本,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应以第一读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对文本加以研读,用心阅读、潜心领悟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教材正确地、多元地、超越性地解读,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段目标,针对文本单元目标、课文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大多是单篇文本,即使是单元教学,也是单元中的单篇文本。单篇文本的教学,应实践“多阅读策略教学”,教学生同时运用多个阅读策略解读课文,实现文本意义理解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以《西门豹治邺》一课为例,“多阅读策略教学”实践思路是:唤醒学生已知的多阅读策略,指引学生使用多阅读策略,启发学生巩固多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陶燕珍 《考试周刊》2013,(11):31-32
<正>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仍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忽视课程目标,只关注文本内容,其教学行为只是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有的教学目标只是教师凭借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确定的,忽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目标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要制定准确、恰当、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及学段目标要求,制定准确的课程目标;其次要用心解读文本,根据文本特点确定恰当的基本目标;最后要充分了解学情,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有效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董文 《华章》2011,(27)
随着语文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语文教材文本的多元解读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在许多地方把语文文本的多元解读定义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方式的结果,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目标5中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规范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的要求,但由于实际课堂环境,课堂教学的主要元素:学生,教师的个体差异,那么在我们实际教学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解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文本解读方法.然而,冷静地审视朗读教学的现状,由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缺乏总体的把握和科学的调控,朗读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或“浮光掠影”,或“越俎代庖”,或“滥竽充数”……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文本解读方法。然而,冷静地审视朗读教学的现状,由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缺乏总体的把握和科学的调控,朗读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或“浮光掠影”,或“越俎代庖”,或“滥竽充数”……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文本解读,是钻研课文内容,侧重内容分析和价值判断,落脚点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意义与情感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科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多次提及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解读文本,探寻阅读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认为: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在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细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凭借文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既不能忽视人文关怀,也不能淡化语文素养,既要重视“为人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又要防止“去语文化”的现象,要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和整合的关系。一、解读文本,赋予文本新的教育内涵课文的思想感情是丰富的,体现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同一篇课文,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各有差异,这是很正常的。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除了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外,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文化内涵的拓展,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感悟和理解是多元的。《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传统课文,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