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青年婚恋心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日益成为家庭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者以参加第三届湖北青年相亲文化节现场相亲互动的未婚青年为主体,从性别、年龄层次、参与性、主动性、真诚性、婚恋心理认知、婚恋心理测试、婚恋心理咨询等多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当代未婚青年婚恋心理调研分析,了解未婚青年的婚恋心理状态,探究心理因素与婚恋现状的关系,为相关部门加强对相亲者正确婚恋观的引导,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婚恋价值观是青年个体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的择偶、恋爱、婚姻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反映了相亲过程的娱乐化,体现了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化和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寻帮助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价值观成为当代青年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他们崇尚自由、个性,思想上较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约束,加之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他们都正值恋爱的适龄期,因此,婚恋问题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话题,同时也成为丰富他们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对婚恋问题的看法,透过生理、心理需要的表层,实际上反映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历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将不仅影响个人、家庭,甚至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理应引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婚恋观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由于受 到西方和现代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其婚恋观正 随社会变迁而悄然嬗变。当代青年在婚恋关系中的主体意识、 个性解放得到增强,但婚恋的不稳定性、功利化、忽视道德 规范的行为也在增长。这些转轨中的"失范"状念已引起社 会的普遍关注。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引导青年 期个体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构建家庭伦理文化,已成为当前 青年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正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生理发展上是不平衡的。在心理发展上,又体现为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成两个方面,所以对青少年的教育可以从心理发展的一些具体矛盾入手,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和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 ,青年学生思想十分活跃 ,对人生问题极为关注 ,对社会问题颇为敏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 ,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 ,从而在思想观念上、心理素质上和行为方式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青年学生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在他们思维发展的内在意识及其心理素质与社会责任及其心理需求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落差。他们懂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但有些人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眼高手低 ,大事做不来 ,小事又不愿做。…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从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来看,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是人生观道德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将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成功还是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所受的教育。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富有生机,然而由于思想、心理的不稳定等自身因素,以及当前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种种困惑与矛盾,如  相似文献   

8.
师专生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师专生的心理发展是生理动力、社会动力和心理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他们的自然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和异时性,必然会产生种种心理矛盾。为了指导师专生职业个性的健康成长,我们不仅要从总体上研究他们的主要心理矛盾,而且还要进一步考察这些矛盾在师专各个学习阶段中是如何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婚恋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揭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变化。构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社会化引导机制,使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这是现有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对以往大学生婚恋价值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大学生价值观的社会化引导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发展压力日益突出,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针对此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根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运用网络等新载体、新途径,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群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然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当代青年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中对萨特自由理论等思想进行辩证解读,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其思想精髓,希望通过丰富的内容为应对当代青年的思想问题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为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提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新阶段背景下的新特点、新任务影响并改变着青年的生活状态和存在方式。他们在追求自由个性与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受到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萌发了功利化的思想,表现在学业功利化、消费功利化、社交功利化、婚恋功利化及择业功利化等方面,并在网络社会市场化、流变性、碎片化的特性下形成了一定的功利化风险。深刻认识新时代网络社会体现的价值内涵和发展特征,利用好网络社会对青年信仰产生的重要导向作用,是化解青年信仰功利风险,推动青年更好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主要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发育期的初期,思想品德课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以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理困扰,化解他们遇到的具体矛盾与困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学更具有实质性的帮助,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收到德育的较好效果。生活情境的创设更侧重学生由内向外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民工内部已出现代际分化和更替,当代青年农民工在思想认同、价值观上矛盾性更突出,心理不平衡感较大。本文描述了青年农民工在价值目标、价值信念、价值认知上的矛盾和困惑,分析了他们价值观矛盾形成的内外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实现青年农民工价值观正向转型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康井泉  刘民 《青年教师》2005,(12):10-12
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身心发展呈现矛盾、动荡、迷惘等特点,不少人士称学生的这一时期为“青春心理断乳期”“矛盾纠合期”“青春危险期”等。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因产生失落感、失败感、自卑感、挫折感和失去方向感,导致“过错行为”或“行为失当”,其中严重的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因此,对学生过错行为进行类群分析,对于从个性中总结共性、从特殊规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矫治学生过错行为,提高教育针对性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宁 《教育探索》2008,(12):103-104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在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就业形势教育、自我认知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择业心理教育、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堂和就业实践中是在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特殊青年群体,其个性的发展、思想的嬗变、观念的变迁,无一不是社会主流思想渗透、熏陶和影响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演绎和转型,都给大学生带来思想的振荡、个性的牵引和观念的变迁.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型与变迁,怎样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目标设计之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引导大学生设计合理的就业目标,使其尽快完成从在校生到社会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换,成为发展第一生产力的生力军,其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需求意识、质量意识和适应社会的意识,正确处理就业中的各种矛盾.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大学四年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应体现出突出重点和形成系列相结合、社会需求与主观兴趣相结合、寻求个性发展空间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政治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是指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是青年群体中的部分成员对其面临的社会结构中的矛盾,包括青年社会化过程对其个性的压抑做出的必然反应,具有颠覆性特征,即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文化的偏离和抗拒,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无情地消解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转型过程中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是一个重要研究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凝聚社会共识的价值观念,可以从理论基础,思想导向,利益整合和行为指导四个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通过实践中渗透引导,优化社会心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和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兼容并蓄中西文化三种途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